2018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为谋划新时代中国—东盟科技创新合作新篇章,4月12日,2018“中国—东盟创新年”启动仪式暨中国—东盟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分别致贺信。
李克强在贺信中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席卷全球,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中国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发展壮大新动能,努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李克强指出,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需要。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希望双方以“中国—东盟创新年”为契机,共同把握科技革命历史机遇,推动科技创新合作提质升级,为加强中国—东盟合作和推动东亚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致辞时说,中国和东盟是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的好邻居,是紧密协作、共同发展的好伙伴。2018“中国—东盟创新年”是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双方在中国—东盟科技合作联委会、双边科技合作机制和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框架下,逐步形成了科技人员交流、联合科研平台、技术转移、科技园区等形式多样的合作模式,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服务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和社会民生等方方面面。
王志刚指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政府重新组建了科学技术部,科技创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将发挥更加关键而重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当前中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以更大力度,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合作。
王志刚表示,在新时代,中国愿与东盟各国进一步对接创新发展战略,共同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和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以科技创新合作为引领,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东盟轮值主席国、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新加坡贸工部、国家发展部资深国务部长许宝琨,印尼研究技术与高教部部长穆罕默德·纳西尔,老挝科技部部长万坎·冯达拉等在致辞中高度赞扬了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双边和区域科技创新合作中取得的积极进展,并提出了下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举措和倡议。
据悉,自1994年中国—东盟科技合作联委会成立以来,双方共举办8次会议,实施了诸多项目。在双边层面,中国与东盟十国均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涉及产业发展和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联委会已成为双方探讨推动中国东盟科技合作,确定合作项目,回顾项目进展的重要机制。
在这一机制下,双方于2012年9月启动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在共建国家联合实验室、共建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实施国际杰青计划、共建中国—东盟遥感卫星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等方面取得诸多进展,成果丰硕。
在国家联合实验室建设方面,已建立了中国—印尼高温气冷堆联合实验室、中国—印尼港口建设与灾害防治联合研究中心、中国—印尼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中国—泰国铁路系统联合研究中心、中国—柬埔寨食品工业联合实验室、中国—马来西亚清真食品国家联合实验室、中国—老挝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和中国—缅甸雷达与卫星通信联合实验室等。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由时任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和东盟各国科技部长于2013年9月共同揭牌成立。中心连续5年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承办由中国科学技术部主办的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现已基本建成覆盖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技术转移网络,与柬埔寨、缅甸、老挝、泰国、越南、印尼等先后建立双边技术转移中心,并成立中国—东盟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为推动区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发挥了显著作用和积极影响。
在启动仪式后举行的中国—东盟创新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黄卫、缅甸教育部副部长温貌吞、泰国科技部副部长甘亚薇·吉迪功等双方参会嘉宾围绕政府搭建创新合作平台、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创新政策交流、产学研创新合作等议题进行了发言。
2018“中国—东盟创新年”启动仪式暨中国—东盟创新论坛,由科技部与新加坡外交部、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