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要闻 > 活动资讯 > 正文

第六届中国多式联运合作与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来源:中高新传媒 时间:2018-09-13
  以“新时代 调结构 换动能”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多式联运合作与发展大会,于9月10-1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届大会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和多式联运示范企业合作联盟联合主办,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北京嘉铁多式联运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北京思恒展览策划有限公司协办,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
  本次大会有来自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地方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390个单位代表500余人出席,其中包括国内港口、航运、公路货运、航空货运、陆港及物流园区、货运代理及综合物流等企业主要领导,装备制造、租赁服务、信息化、金融服务等企业的高层代表,多式联运相关的贸易、电商、科技与信息服务、高校与科研机构等多式联运领域相关机构代表以及社会各界的媒体代表。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洪义代表主办方致大会开幕辞,他指出,早期只是将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高效的运输方式,进而深化到将多式联运系统作为推进工作的主线。当前,在新的形势下对多式联运提出更高层面更深层次的认识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届多式联运合作与发展大会继续秉承“合作与发展”的宗旨,研讨多式联运与经济的关系,把握多式联运与经济发展的规律,激发业内对多式联运推进策略的思考,通过实践案例的分享,加快多式联运创新成果转化的进程,使多式联运成为物流业降本增效和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引擎。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绣春出席大会并发言,她表示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是实现交通强国战略、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支撑,是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主要举措,是引领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的基础工程。
  她指出,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进入了提速阶段,2017年全国以上的港口完成集装箱铁水联合云380万TEU,铁水联运进入快速增长期,公铁联运势头良好,中欧班列呈现爆发式增长,陆空联运进入积极探索。加快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交通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到2020年,全国铁路货运量要相比于2017年增长30%,增加11亿吨,全国水路货运量增加5亿吨,增长7.5%。
  国家铁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全利发表了主题为“深化交通运输结构调整 推动铁路多式联运发展“的主旨演讲。他指出,2017年全国铁水联运量实现快速增长,同比增长超过17%,全国铁路集装箱发送量同比增长37%,连续三年实现铁路集装箱发送量增幅20%以上,铁路集装箱运输已经成为铁路物流发展的新增长基,特别是中欧班列进入爆发式增长,列车开行范围更大、距离更长、数量更多,中欧班列发展六年来已累计开行突破一万列。
  据统计,2017年我国多式联运量为13.68亿吨,占全社会货运量2.9%,根据交通运输部等18个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通知》,2020年我国多式联运货运量发展目标将达到30.2亿吨,届时多式联运量的规模仅占全社会货运量6%左右。
  海关总署监管司李华东处长就多式联运发展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并说明了海关总署正在向行业征集对《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多式联运进出境货物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希望企业能积极反映对此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特别就对中国多式联运发展策略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我们当前面临着重要而紧迫的效率问题,全球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效率、产能过剩导致的资金效率、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投资效率,当这些效率问题叠加作用于我们当前经济环境时,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的发展模式,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发展模式,是否要沿用东部地区早期“以点带面”的空间结构,是否可以通过物流通道、物流枢纽建设,形成内陆沿海的点轴式空间结构。她指出,这些年多式联运的实践都在指向通道经济的新需求和新市场,在实践中,我们正在努力通过多式联运系统的建设,践行通道经济带动枢纽经济,与多式联运为依托,以物流为引擎的新的经济增长逻辑,希望改变以成本做洼地效应的发展模式。它分析了物流、多式联运和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模式,进一步指出,多式联运是将运输链的资源有效整理,整合的基础是装备技术和运行规则的标准化,是不同空间物流节点的高效联动,而多式联运运营网络的效率,最终是通过集装箱的空箱布点来实现的。李牧原副会长提出了多式联运发展的构建,要明确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和调整运输结构为多式联运工作的导向,以铁路货运市场化、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多式联运技术能力提升为三大基础工程,在多式联运技术进步中,不仅要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还要关注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程序创新,要以系统创新的方式,驱动行业进步。
  此外,会议用了两个主要时段举行了“多式联运促进运输结构调整政策论坛”和“多式联运促进新贸易新经济发展论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罗雨泽、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博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晓东、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海平、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隋军、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琳、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RU)东亚及东北亚代表处副首席代表周妍发表了主旨演讲。
  与本届大会同期举办的“多式联运示范成果展”是会议在组织形式和交流方式上的一大创新。展览以展示多式联运相关领域成果为出发点,以企业多式联运实践经验为基础,旨在把我国多式联运产业实践推向新的广度和高度,加速产业实践深化的同时,为更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带来启发,不断深化多式联运服务于交通强国建设的意义。
  据悉,本届大会特别将多式联运创新实践论坛与 2018多式联运优秀项目推举选拔活动同时举办,在多式联运运营企业分享实践成果的同时,以现场听众和现场专家评审团“共推公选”的方式,选拔了“多式联运创新实践企业”和“多式联运竞争力服务品牌”两个项目。经过会前的征集、初步审核后,大会现场共有14个企业分享了实践成果。经历了严肃而紧张的统票,共推举产生“2018中国多式联运创新实践企业”7家, “2018中国多式联运竞争力服务品牌”9个,“2018中国多式联运竞争力服务品牌”9个,此次推举选拔活动立足多式联运市场导向,需求导向,主张多式联运创新、实践,主张多式联运服务品牌价值和竞争力,通过优秀案例汇编和企业代表演讲推介等方式,产生入选名单,以鼓励企业创新和实践,以推动多式联运品牌建设及服务品牌推广。
  中国多式联运合作与发展大会已经成功举办六届,六年多式联运领域深耕,中国多式联运合作与发展大会真正成为多式联运领域的风向标。大会不仅是集政策性、专业性为一体的高端交流平台,更是一个覆盖多式联运多产业关联与协调发展的前沿互动平台,大会历届累计参会人数近5000人次,吸引行业企业2500余家,演讲嘉宾230余人,达成合作项目200余项,推荐行业优秀案例百余个,展览展示企业20家。中国多式联运合作与发展大会已然成为新时代多式联运发展的助推器,致力于为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经济动能转换再添助力。

上一篇:CHCD2018数字文化遗产盛会精彩来袭
下一篇:“高精尖”产品精彩亮相东博会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