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即将出炉的大背景下,由亿欧公司、思贝克集团联合主办的“引擎·引领” 2018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y Areas Tech Innovation Summit, 简称BATi)在深圳万科前海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作为亿欧公司打造的高端区域峰会品牌之一,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旨在推动粤港澳地区产业融合,顺应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大势,以“引领 引擎”为主题,峰会规格高、规模大,邀请到了科创领域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80余位,超200家媒体到场,参会观众达3000人次,与会嘉宾围绕大湾区产学研融合进行了精彩分享。
聚焦未来三大主流技术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AR/VR 并列未来三大主流技术,在本届论坛上。18日上午参会嘉宾多为学术专家,包括图灵奖得主、欧洲科学院院士Joseph Sifakis,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港科大深圳研究院院长李世玮,腾讯优图实验室总经理贾佳亚,深圳超算中心主任冯圣中。来自海外、香港、大陆三地的学术大咖畅谈了各类新技术的现状与挑战,并结合大湾区产业特点提出了切实的建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机器人领域科学家、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教授对我国机器人产业状况做了全面与客观的分析和研判,他认为,我国正迎来了机器人产业真正良性发展的好时期,同时也迎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机器人进入大浪淘沙的关键时期,会有很多的企业关门了。真正能够存活存下来的是一些拥有核心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公司。做机器人不是简单的跟随,更重要的是创新,因此,推动机器人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必须构建系统性工程,从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核心部件、核心软件、核心器件、应用工艺及系统解决方案等多个方面全面突破、协调发展。
创新与消费比翼齐飞
与上午的“大咖”们高谈阔论有所不同,下午论坛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企业层面,看这些企业是在垂直领域怎样做创新。下午开场,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首先讲述了大湾区的城市规划变迁,从宏观层面解释了粤港澳城市之间如何协作分工。此后多位产业界、投资界的嘉宾登台,这些机构包括科大讯飞、高榕资本、松禾资本、贝壳派、凯普生物、爱奥乐、瑞光康泰、澳银资本、视见科技、达实智能、高视科技、鲸仓科技、同创伟业、品图视觉科技、胡桃科技等,与会专家和企业家普遍认为,智能产品、新消费品牌大量出现,作为科技中心和消费中心,“粤港澳”在这两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一大批创业公司将顺势崛起。
科大讯飞AI研究院联席院长李世鹏博士在讲演中说,所有的人工智能,现在的框架大概都是在大数据基础上,怎么样能有效的发挥这些数据的力量?单靠一家公司、一个人是远远做不到的,所以就需要能把各种各样的数据融合在一起,这就涉及到人工智能方面数据的融合问题、数据的互相兼容问题,这里分了几个层次,时间的关系不再展开,从底层到用户交互,再到数据、知识、服务层都要有一些标准把数据统一在一起,这样把数据集中在一起的话,训练出来的神经网络就会有更多的了解,做出更智能的事情。
截至2017年底,大湾区GDP约1.38万亿美元,人口将近7000万。如果把GDP总量和人口数相除,得到人均GDP约2万美元,这个数字说明大湾区是做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绝好区域。
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高翔认为,虽然现在经济形势受到一些挑战,但是我们觉得中国的消费升级的趋势是不可被改变的,为什么这么讲?其实在我们理解消费升级来说,我们觉得消费升级的重点并不是我们去买更贵、更好的东西,而是用更少的钱买更好的东西,所以为消费者提供便宜的好产品才是消费升级最重要的部分,而借助供应链物流互联网的优势,是可以带来非常多的新的品牌的机会,这些新品牌能够去生产出更便宜、更好的产品,能够为消费者带来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在生物医药圆桌讨论会,凯普生物董事、副总经理管秩生,爱奥乐董事长肖士诚、瑞光康泰 CEO周威、澳银资本管理合伙人李晋、深图总裁王益民都一致认为,在医药领域,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得时代已经到来,预计2020年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
亿欧助力湾区产业升级
粤港澳大湾区由广东珠三角9个地市及香港、澳门组成,定位为国际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和航运中心,重点发力新一代移动通信、平板显示、高端软件、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等产值超千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研究显示,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的GDP总量分别为1.3万亿美元、0.8万亿美元、1.5万亿美元以及1.3万亿美元。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储备上已经具备成为世界级湾区的实力。
为了梳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图谱,亿欧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彬在下午活动现场发布了《2018年度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报告》,将大湾区的优势产业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展望各种新科技对传统产业的颠覆。该报告同时包含“2018粤港澳大湾区原创力百强企业”和“2018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百强企业”两个榜单。
王彬总裁认为,在国家大力推进核心技术、原始创新的大背景下;单纯复制国外模式的企业,无法真正构建核心竞争力。“中兴事件”在科创领域引发了强烈反思,支持原创、发力原创成为各方共识。基于此,此次最具原创力企业的入榜标准为:1. 为非上市公司,在原创、首创能力上有突出成绩;2. 获得过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融资轮次在天使轮以上;3. 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有显著突破。其中,原创力划分为两个判断维度: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而原创力百强企业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领头羊,在各行业充分发挥引擎作用,拉动大湾区经济和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018粤港澳大湾区原创力百强企业”榜单呈现了100家粤港澳大湾区在原 、首创能力上有突出成绩的非上市公司。入选企业大都获得过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融资轮次在天使轮以上,并且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方面有显著突破。亿欧将原创力划分为两个判断维度,即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而原创力百强企业强调了企业的原创性,即一切来自本源的创新,侧重在新鲜的、独一无二的,同时又是反抗平庸、陈旧和重复的。
“2018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百强企业”则是结合亿欧长期以来对对人工智能行业的观察走访,从技术深度和落地产业两个维度评选出大湾区的100家人工智能公司,以促进传统行业同新科技公司的产业交流。以鼓励和表彰具有原创精神和原创能力的科创企业,并引导社会从单纯关注融资转向支持原创。
据记者观察,亿欧推出的两个榜单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力,不少企业家以此为荣,纷纷表示要以此为动力,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发展、大融合中再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