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2018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峰会在深圳举行,各界人士共聚一堂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展开探讨。原全国政协常委、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深圳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唐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王福强等嘉宾出席了峰会。
峰会首先由深圳市委原副秘书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马洪基金会创会理事长李罗力代表本次峰会的主承办机构发表欢迎辞,他相信在所有领导和来宾的支持下,本次峰会将会是一场务实高效、有质量、有成果的峰会,将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具有实际意义的重要作用。
原全国政协常委、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在随后致辞中表示:这次峰会以“凝聚创新力量,打造世界湾区”为主题,从合作机制创新、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切入粤港大湾区创新发展的要义,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四十年来,深圳高速发展,在创新发展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但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比,我们在合作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我衷心希望,这次峰会的举办,能够充分凝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创新力量,通过头脑风暴和思想争锋,能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带来智慧的源泉;研究成果的建言献策,能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助一臂之力。真正把这次峰会办成一场上接大政方针,下接社会地气,推动湾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盛会。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也应邀致辞。他指出,港澳地区为改革开放做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并使两地日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了自身的繁荣稳定。大湾区建设是泛珠合作、粤港澳合作的延续,前期的合作是优势互补、各显所长,而大湾区则是一个职住相融、产业相依、设施相通、人心相凝的新的区域性经济、文化共同体的创建。因此必须形成共同的愿望和意志,建立共同的远景和目标。这需要解放思想、打破传统思维和行政区域的限制,从大湾区整体建设和发展出发,共建共治共赢共享。虽然粤港澳三地中澳门的经济规模和人口总量最小,但他相信未来的澳门将会在大湾区文化融合、机制创新方面以及对外合作交流方面扮演积极而重要角色。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首先发表了题为《对一国两制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旨演讲,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大战略,概括起来,其独特优势是“一国两制”,重大任务是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关键是实现广东、香港、澳门市场与体制的深度对接。对大湾区的发展,迟院长提出了三条建议:
首先是以开放为先,推动粤港澳服务产业体系的对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将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政策扩大到整个大湾区,实现广东对港澳服务业开放的全面突破;二是赋予大湾区在负面清单制定中更大的自主权,实行更加开放市场准入机制,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和经营限制;三是在泛珠三角内更多地区实行与港澳多领域自由贸易政,全面放开人文交流、建立新的管理制度。
其次,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粤港澳服务业市场直接融合。借鉴香港的经验,逐步建立与港澳对接的市场管理体系,推进产权保护法制化,并逐步加强粤港澳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的对接,形成产权保护的合力。
第三: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等多方面的制度体系加快对接。全面实现港人港税、澳人澳税,避免高层次人才的重复征税。同时,实现更加便利的出入境政策,将一签多行的范围扩大。此外,尽快完善专业资格互认,推进服务行业管理规范及市场监管执法标准的对接。
此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王福强发表了题为《在大湾区的政策资源及制度探索》的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表示:既将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其政策资源匹配的导向:一是建立架构立体参与多元的协调保障机制。二是打破市场壁垒,推动要素有效流动。三是在湾区内地推行港澳居民国民待遇。四是推动建立统一市场。五是完善人才吸引机制。六是保障大湾区改革创新的自主权。七是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发展。
深圳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资本市场学院副理事长唐杰先生做了题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地位与作用》的主旨演讲,他表示:拥有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和复杂的产业分工体系的高收入国家更具创新性。中国在过去十几年取得的巨大进步,虽然到目前为止中国还在全球的第17名,但中国有效的研究人员已经超过美国,研究和创新的支出和相关论文数量也已经超过美国。更重要的是,中国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的关系,是良性的,即创新成果大于创新投入,这个创新是可持续的。
最新的国际专利领域排名中,数字通信中国排在第一,美国第三,韩国和我们并列。这个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字通信主要专利出在华为、中兴,占据总共4万件的1/4,第三的是电子机械和能源,第二的是计算机技术,这些领域均是以深圳为主体的。湾区的特征是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所以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前提条件是提升港深的科技创新地位,同时加大广州创新中心建设的力度。
接着,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董事教授汪正平做了题为《粤港澳大湾区电子材料领域的机制与挑战》的主旨演讲,他首先介绍了国际电子材料及封装:技术的最新进展,然后阐明了自己团队创新成果及地位,最后展望了电子材料对粤港澳大湾区芯片产业发展重大意义!
最后轩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平安磐海原首席风控官陆晨先生发表了题为《大湾区的发展:共建世界级金融科技创新中心》的主旨演讲,他认为:金融创新必须借鉴国际经验教训,脱虚向实,向产业方向倾斜,向科技要解决方案,金融创新必能促进大湾区快速发展。
峰会最后进行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博览会合作、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投资项目合作、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转移中心合作三项签约仪式,并进行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联盟的签约启动仪式。
本届峰会将凝聚多方创新力量谋求协同发展,促进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深化务实合作,共谋粤港澳创新发展大计,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世界一流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