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下午,“创变•新时代”科技发展论坛在深圳北大方正科技园成功举办,150余位领导、嘉宾、企业家和来宾出席了盛会。本次论坛由深圳市宝安区科技创新局指导;深圳市宝安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办;北大方正科技园承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协办。
宝安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任刘玉华致辞
宝安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任刘玉华致辞,她表示,近年来在宝安区委区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全区科技创新园区迈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北大方正科技园作为其中关键一员,是宝安产业转型的重要载体,也是宝安创新发展强有力的支撑,并对北大方正科技园近年的科技孵化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北大方正科技园总经理刘珊致辞
北大方正科技园总经理刘珊在致辞中对宝安区科技创新局及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长久以来的支持和认可表示感谢。她同时表示,北大方正科技园是方正集团在深圳的重要布局,也是支撑北京大学在深圳的产学研发展的重要载体,并形成了以北京大学为核心的国际化高校科研院所资源、方正5大产业板块及上下游供应链资源、全生命周期创新孵化体系及跨区合作异地孵化体系共同发展的特色模式。未来,园区将秉承“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产学研一体化”的校办企业历史使命,为深圳市打造国际一流创新中心的目标贡献力量;为深圳市、宝安区及石岩街道打造一张产学研的“名片”。
论坛现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寿根教授做了题为《粤港澳湾区重大机会供给》的演讲,他从区域与城市发展理论入手,以史为证、旁征博引,向与会者强调了“共生价值”对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今后发展趋势的重要影响。在已有全产业链基础的保障下,在国际国内经济未来三年持续转型、调整的态势下,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应充分利用临海这一已经过当代反复验证的区位优势,不断汇聚科技、人才等创新资源(比如建立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及高科技产业。任教授展望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的建设将在未来三十年里立于世界的潮头。
在答疑环节,任教授提出了一个“城市满意度”概念,指出:根据世界500强企业的研究,企业对于城市的选择,并不是一般经济理论里提到的利益最大化,而是城市满意度最大化。企业特别是优质企业,在择址时会综合评估地缘优势、资源汇聚、政府服务等多元因素,深圳在这方面得天独厚。
IDC(国际数据公司)副总裁王吉平以《新零售•新IT》为题,向与会者介绍了新零售概念下渠道变革与跨界的主要方向和可选择手段(例如会员制、以渠道价做零售、精品策略、严控运营成本等),以及渠道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及具体路径,并强调了其“体验式”的核心本质。最后,王总还对2019全球零售行业的发展做出了10点预测。
北京大学教授、博导,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朱跃生在题为《智能环境下信息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的机遇与挑战》的演讲中,将先进信息技术融合的智能生态环境简单概括为“IMABCD”,即I(物联网)M(移动通信)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阐述了产业协同创新的重要性。朱教授还指出,日益丰富的应用场景和不断积累的大数据才是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真正从理论跨越到实践的核心要素。但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人类必须意识到由此带来并已经出现的安全挑战,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最后,朱教授寄语北大方正科技园以及其它致力于打造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的企业,真诚地希望大家能从实际的角度、用共生的理念实现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
圆桌论坛
北大方正科技园邓仲明博士主持圆桌论坛。圆桌论坛上,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未来的发展方向,四位嘉宾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高质量发展及湾区建设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赵柯禹副院长结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规划,强调北京大学会运用新思维、新方式,博取众家之长,在湾区走出北京大学自己的产学研之路;斯坦福大学计算和数学工程博士和纽约城市大学结构力学邓林忠博士分享了自己在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丰富的学习、生活及创业经历,认为粤港澳湾区未来在科技创新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方面将大有可为;法国尼斯大学博士,深圳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会执行会长殷海江会长介绍了第一届“创中国”工业技术创新项目大赛的举办经验和收获,提出在湾区的大好机遇下,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促成既可以向传统产业进军,谋求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也可以拥抱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深圳市大数据产业协会、深圳市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协会执行会长赵春雷会长结合大数据产业在全国的发展及布局情况,突出了大数据在湾区未来发展中的战略支撑地位。
深圳北大方正科技园
深圳北大方正科技园坐落于宝安区石岩湖畔,背靠大眼山,风景秀丽,交通便利。园区总用地面积 27.74万平方米,其中首期建筑面积达7.21万平方米,拥有单体建筑9栋,涵盖研发、厂房、仓库、宿舍等多元化物业形态。
依托北京大学和方正IT、医疗、教育、金融等产业集团,园区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项目及企业,为入园企业提供科技—产业—服务—资本全方位的创新产业孵化/服务体系,倾力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建立产业定位高端、服务品质一流、创新成效显著的综合型科技创新园区,助力高新科技企业加速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