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要闻 > 活动资讯 > 正文

北京量子院已拥有47名全职科研人员

来源:中高新传媒 时间:2019-06-17
  6月16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举行2019年工作推进会暨学术交流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过去一年半,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已确定量子物态科学等四大研究方向,全职科研人员达到47名,平均年龄33岁,已建设1500平方米的5个洁净实验室,并已购置总金额达1.56亿元的首批高端科研设备24台套。

  2017年12月24日,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6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框架,共同成立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的建设是北京承接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部署。“经过2018年的积极筹备,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各项工作从无到有,打下了很好的基础,2019年进入了全面推进的快车道。”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薛其坤在会上表示。

  薛其坤介绍说,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成立一年多来,确定了量子物态科学等四大研究方向;组建了以兼聘科研人员为主的科研团队;建立了与共建单位的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围绕重点方向部署了重点研究课题;组建了行政运营团队,开展了建章立制、设备采购、装修设计等基础工作。在运行机制方面,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通过召开理事会,解决了发展规划、组织构架、制度建设等重大问题,为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定战略、把方向、谋发展。在凝聚人才方面,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全职人员已达61人。其中全职科研人员47名,包括5名PI研究员、13名副研究员及助理研究员,其他为博士后及高级工程师等。这些科研人员平均年龄33岁,科研序列人员的学历全部为博士。在营造科研环境方面,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已建设1500平方米的5个洁净实验室,已购置总金额达1.56亿元的首批高端科研设备24台套,包括稀释制冷机、电子束曝光机、双角度复合电子束蒸发、扫描电镜,分子束外延生长系统、反应离子刻蚀机等。与共建单位一起,在超导量子计算等五个重点方向,支持35名兼职研究员开展课题研究。同时,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持续开展国际化、品牌化的学术交流活动。

  会上,薛其坤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杨富华、兼聘研究员代表骆军委共同签署兼聘兼薪三方协议,旨在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水平,实现三方共赢。会上,与会嘉宾还为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成为中关村海淀园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揭牌。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成立博士后工作站分站,必将成为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重要的人才支撑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在学术交流会环节,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35名兼聘科研人员代表交流了承担课题的进展情况。

上一篇:首个人工智能实验床发布 “国际人工智能系统大赛”同时启动
下一篇:“科技赋动能,青春创未来”——两岸青年共聚科技创新论坛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