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路学·青年论坛”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于2016年发起,其定位是促进“丝路学术共同体”的沟通与交流,旨在拓展拥有知识、拥有能力、拥有情怀的青年学者的学术视野,提高青年学者在国别区域、“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等领域研究的学术水平和有效沟通。
据介绍,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贯穿欧亚大陆文明的交通道路。希腊、罗马、西亚波斯、中亚贵霜、印度等文明在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道路网络上发生交流互动,从而形成强大的跨文明交流系统。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由我国正式提出。6年间,“一带一路”已经为青年一代放飞青春梦想开辟了一片广阔天地。在论坛上,来自多语种、跨学科的青年学者们相互指导点拨,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丝路学研究、“一带一路”研究、区域国别研究等议题进行热烈探讨。
比如在讲话中,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段晴,便以斯坦因当年发掘得到的佉卢文木牍为依据、根据尼雅(曾经精绝故国的属地)国家遗址保护区最新的考古线索,展示了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重镇鄯善(楼兰)王国里,国王与“家人”互动中胡人的社会体制。
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马丽蓉表示,当前“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对外阐释“一带一路”,如何争取“一带一路”话语权。目前,学理性阐释“一带一路”的现实需求日增,中国学界必须以求同存异的包容胸襟,共建跨学科的学术共同体,增强基础理论和话语体系建设,让中外学者在统一的话语体系内开展学术对话成为可能,这是阐释“一带一路”的对话策略,也是包容性推进“一带一路”学科建设的应有之义。
据介绍,作为我国首个以丝路学建设为核心,进而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高校智库,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自2015年建所以来,一直秉持“结伴丝路、融通中外”的所训,强调培养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术品质,既要埋头于书卷间,也要践行于漫道中。
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调研能力,上外丝路所每年组织“丝路笃行”学术调研活动。沿着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丝路笃行”团队先后考察了西安、敦煌、扬州、苏州、南京等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2019年夏天,“丝路笃行”学术调研团队来到了北京大学——中国丝路学的起点,表达了上外丝路所积极参与中国丝路学的发展和振兴的愿望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