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创新发展 > 正文

建筑信息建模技术为隧道建设装上智慧大脑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1-12-16
  近日,记者从“世界第一特长螺旋隧道——新晋高速韩口隧道BIM技术施工应用”项目部获悉,该项目创新采用建筑信息建模+(BIM+)技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集成BIM模型、进度计划、环境监测、安全监测、人员定位等多个子系统,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环保进行全方位控制。

  “我们不再只把BIM+技术当成简单的动画展示工具,而是把它变成了指导工程实施的智慧大脑,让施工更安全、更高效、更精准。”承建新晋高速韩口隧道的中建路桥集团新晋高速项目部经理穆朝华介绍说,韩口隧道内岩性变化复杂,容易发生坍塌、岩溶、岩爆,项目人员利用勘测图纸数据生成地质断面模型,方便预判风险。在隧道工程中,项目人员根据围岩的坚硬程度和完整性,划分了不同的围岩等级。

  在BIM+技术绘制的三维图上,红色代表危险程度高的Ⅴ级,绿色代表相对安全的Ⅲ级。只需看图,大家就明白对不同的围岩要采取不同的开挖方式,对技术难度也能做到心中有数。这套信息系统还连接了洞内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施工空气质量和氧气含量,保护施工人员健康。

  BIM+物联网技术还让管理更高效。“我们在隧道口、隧洞内,以及施工台车上都安装了摄像头,在办公室里就能监控视频,提高了管理效率。施工区域山高路窄,去现场颇费周折,遇上天气不好,绕到隧道出口就需要2个小时。现在通过视频监控发现问题,工程师可远程联系处理,直接指导、观看整改,节省了大量时间。”穆朝华说。

  此外,隧道施工一般需要提前报工作量,而BIM+工程提取技术可以自动计算每一段工程需要多少钢筋和混凝土,而且每个批次的材料都上传了识别码,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追溯同批次产品,精准减少损耗。未来,韩口隧道施工现场还将设置多种传感器,实时采集地表沉降、拱顶下沉等数据,汇入BIM+进行分析,指导施工监控和预警,进一步提升隧道工程的智慧、安全水平。

上一篇:中日韩创新创业大赛暨中日韩青年创新创业论坛举办
下一篇:第三代半导体开辟碳中和新赛道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