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创新发展 > 正文

威海火炬高新区:“1+4+N”创新体系再添硬核实力

来源:威海火炬高新区 时间:2020-04-28
  用先进网络空间技术助力企业安全复工,以智能装备加速抗疫物资生产,无人系统、高效消毒设备、快速检测试剂盒等多项产品服务抗疫一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一手持企业需求清单,一手持高校成果清单,加速重大项目研发。

位于双创示范基地的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

  年内计划新建10个“N”平台

  还有一周时间,山东高达高纺织服装研究院有限公司即将注册完成。这一纺织服装行业新平台,由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与联桥集团携手共建,是“N”体系的新增力量。

  去年5月,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暨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成立,依托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山大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等4个重大创新平台,采用共建、加盟等方式培育和引进高新项目,构建“1+4+N”创新平台体系。

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成功获批山东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共同体,正在加快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孵化能力;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正计划与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共同建设工信部创新成果产业化中心,并设立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威海分中心,在我市打造由工信部部属7所高校院士及专家团队引领的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目前已启动11项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医疗领域共性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成功获批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将着力建设新材料研究院并大力培育创新企业团队,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山大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已完成科研产业化场地规整,正加快推进特种纤维与复合材料等3个创新中心建设。

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

  “我们稳步推进‘1+4+N’创新体系建设,围绕全市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及重点、新兴产业,提升‘4’平台技术供给能力,加快‘N’平台在各区市重点产业的布局,采用共建和加盟的方式打造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和技术创新机构。”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围绕我市重点及新兴产业,今年将打造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院、金属材料工程中心、电子信息产品实验检测中心等专业研究院、技术研发中心14个,孵化项目27个、成立公司5个,并加快共建山东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

  除即将成立的纺织服装研究院之外,今年,产研院还计划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共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在不断拓展自身平台建设能力的同时,产研院在各区市碳纤维等复合材料、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等领域启动了“N”平台纳入工作,今年计划新建10个“N”平台。

  为打通技术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产研院计划遴选2到3年内能够产业化的优质项目10个左右,采用拨投结合的方式给予资金支持,促进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同时,对接国内高端科研院所和高水平大学,挖掘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并能拓展产业链的技术成果。目前产研院已收集了400多项孵化成果,争取年内落地项目5个。

  年底前区域创新中心所有高层封顶

  两栋超高层A塔、B塔正在进行地下室施工;办公楼C塔主体施工至二层;公寓楼E塔主体施工至八层;六幢多层全部完成,室外管线、景观基本完成……4月22日,记者从位于双岛湾科技城的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项目建设现场了解到,按照计划,年底前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的所有高层主体封顶,1号楼开始进行装修工作。

  与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项目相隔不远的,是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在进行室外回填土、办公楼楼外砌体等工作。据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目前1号科研大楼主体施工至10层;7号实验检测中心楼已交付,正在安装实验设备。

  “主体建筑在推进的同时,我们还有同步推进电子信息产品实验检测中心、山东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及海工装备产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实验检测服务。”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负责人说。

  高新区是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的主阵地,承担着建设的具体任务。在不断完善内部体系的同时,高新区将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建设项目、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项目,列入2020年市级重点项目,加强督导调度。

  眼下,首届“郭永怀之星”创新争霸赛暨驻威高校大学生创新大赛正在火热报名中,吸引了不少青年科研工作者及科技创业团队。“我们将广泛对接各类创新资源,通过模式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推动强强联合、深度合作,采取更加灵活务实的方式来做实‘1’、做强‘4’、做活‘N’。”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杭州高新区(滨江)新增6家国字号众创空间
下一篇:技术创新+服务保障 包头稀土高新区的稀土产业有点“忙”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