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主题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集体采访活动。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表示,科技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围绕民生改善,围绕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升,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为科技人员、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营造更好的环境,使大家在创新中得到价值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在重大工程方面,载人航天、探月、大飞机、超级计算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其中,中国的超级计算机连续多年排在世界第一。在科技和制造业结合方面的成就也有目共睹,机器人、人工智能应用,以及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等方面都取得重大成就。
“中国科技发展应该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有些地方还是突破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王志刚说。
据了解,十八大以来,国家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出了100多项重大的改革举措。为继续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十九大后,还有更多的重大改革举措“在路上”。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对此,王志刚表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际上就是我国走向现代化国家必须迈过的关口和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所以,下一步的重点就是要把十九大精神一以贯之地贯彻好、执行好,特别是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产品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创新。
对于具体如何推动科技创新,王志刚认为,创新已经不是科学家自己在“象牙塔”的事情,而是要和经济、社会、民生和国家安全紧密结合。科技创新要和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因此,要搞一个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体现系统性和有机性,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支撑和引领。
除顶层设计外,科技创新也需要改革驱动。王志刚表示,整个科技工作围绕着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方面展开,在改革方面主要围绕着激发人的积极性开展工作,因为一切创新活动都是科技人员做出来的,科技人员有没有好的环境、有没有好的激励政策,是科技部工作的着力点。
陕西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卢建军也表示,我国正在形成一个良好的、适合科技创新的环境。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是科技人才,所以从去年的科技创新大会以来,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最大限度地激励科技人员创新,更加充分地尊重科技人员创新,以更加包容的胸怀宽容科研失败。
“通过改革激发人的积极性后,我们还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做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的分工和协调,明确哪些该政府做,哪些该市场做。”王志刚说,政府应该紧紧依靠科技人员,主动服务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营造一个好的法律、政策、文化、社会的创新生态、创新环境,这是政府要重点做好的。创新的事情主要依靠科技人员做,按市场机制做。
此外,王志刚表示,为落实好创新驱动,还要统筹推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工作。努力在形成科技实力的同时,使我国的产业竞争力、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都有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