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创新创业 > 正文

疫情难挡创业热情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20-02-25
  “再过几天就能拿到营业执照了,创业长跑刚开始!”在家中登录中关村创业大街“创业会客厅”线上平台,填写提交相关材料后,何杰和自己筹备半年的创业团队迈出了公司化运营的第一步。

  在中关村科学城,众多创业者热情不减,活力激荡。疫情让创业企业面临研发进度、资金、团队管理等众多挑战,但也成为静心积蓄力量、临危接受考验的契机。

  一条街两周新诞17家企业

  “疫情只是短暂的,改变不了国家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这是我坚持创业的信心来源。”何杰创立的彩云长天,正打造一套基于AI的高效自动化标注、数据安全提升以及用户隐私保护的人工智能数据平台。看到AI、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后,何杰愈发坚信自己的创业方向。

  过去近两周时间内,每天都有两三家企业申请入驻创业大街的集群注册平台,最终有17家企业通过审核,成为复工后首批诞生的集群注册企业。

  “疫情期间,仍有不少企业有注册需求,这期间我们全程无接触地为十多家企业办理了集群注册。”创业大街董事长姚宏波介绍,去年10月海淀区在大街试点集群注册“全流程网上办”,全程零接触这一方式在疫情期间起到了大作用。

  创新暖流穿越寒冬觅新机

  高妍是一名有多次创业经历的连续创业者。她没料想到,自己不久前一个临时“转行”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疫情到来之前,高妍和团队正全力研发大脑认知训练的相关产品,专注于阿尔茨海默症防治和抑郁焦虑改善。

  在疫情爆发之初,各类病毒预防知识、消毒杀菌措施在自媒体平台上“争奇斗艳”,信息质量、真假参差不齐,普通大众不免人心惶惶。高妍和团队决定,抽出一部分精力做科学防护知识传播。

  从春节至今一个月,团队所有成员放弃休息,一边做产品研发,一边更新了150篇防疫科普文章,在各大平台收获了近千万的阅读量。

  无心插柳,高妍团队因此收获了众多行业人士“点赞”,其中不乏公司下一轮融资的潜在投资人。

  疫情期间,不少企业开始远程办公,并探索将一些业务流程挪到线上,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关村科学城企业来也科技创始人汪冠春从中看到了机遇。

  几天前,公司把此前计划在线下举行的发布会搬到了线上,发布了全国第一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应用指南。

  政策支持“软硬”兼施

  “根据当前评估,您可获得最多专项资金支持*元,当前匹配项目如下……”输入手机号码,做10余道选择题,在手机屏幕上点击提交,一秒钟后,创业者刘琪就获得了一份根据自己企业情况智能匹配的适用政策推荐。

  “国家、市、区都出台了各种政策支持企业,自己一直没时间研究,现在一查就能自动匹配,太省心了。”他感叹。

  为刘琪解答难题的是中关村软件园自主开发的政策智能匹配系统。面对渠道众多,层级不一的支持企业发展政策,只需要在系统中选择自己所在区域、注册时间、行业领域、知识产权数量、高精尖项目投入等信息,AI技术就能迅速作出匹配,让创业者知晓哪些支持政策能落到自己头上。

  除了园区服务平台借助AI充当创业者的政策“解语花”,创业者遇到各种产业链需求,也能迅速解决。

上一篇:迎“疫”而上复产忙 新动能显活力韧劲
下一篇:兰州高新区创新创业典型:兰州荣晔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