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科创园区 > 正文

误识率仅百万分之一的生物识别技术在成都高新区诞生

来源:《成都高新》 时间:2017-03-31

VR虹膜识别样机

  神秘的反派首脑镇定自若或神色匆忙地来到秘密基地大门前,眼睛对准门边的小孔,一道红光闪过,身份验证完毕,大门随即打开……好莱坞的电影,早早地把这样的‘未来技术’带给了观众。或许不用等太久,通过这个叫做虹膜识别的技术便能用手机摄像头实现‘刷眼’解锁手机或完成交易支付等功能。”

  “生物识别,从识别方式来看可以分为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声音识别、虹膜识别与静脉识别等。其中,指纹识别应用已经极为广泛,人脸识别应用正在兴起,但是指纹可以复制,人脸可以伪装,在安全和解锁上依然有风险。数据显示,指纹识别的误识率约为0.8%,人脸识别误识率约为2%。虹膜识别作为目前生物识别技术的巅峰,具有个体唯一性、一致性、防伪性等优势,误识率可低至百万分之一。”成都星云虹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云虹贝”)创始人刘霁中说,公司目前的研发方向是基于可见光的虹膜采集和彩色虹膜识别技术(以下简称“IMAS”)。3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成都高新区菁蓉国际广场的星云虹贝,体验了公司最新研发的基于VR头显的IMAS虹膜认证原型机。虹膜识别手机产品原型系统的研发将于年内完成。

  新型“黑科技”

  使用可见光采集虹膜

  世界上基于虹膜扫描的身份识别理论最早始于上世纪30年代,直到90年代才开始商业化应用,国内也从1998年开始研究虹膜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煤矿、公安、银行等领域。虹膜识别技术悄悄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2015年,日本富士通公司推出了世界首款搭载了虹膜识别技术的手机。

  “在使用虹膜识别时,取景框中不是平时的彩色画面,而是偏绿色的图像,就和市面上那些红外夜视仪拍摄下来的图像很近似。所以说,虹膜识别的根本是结合了红外与夜视摄像头来提取人眼信息。但普通的可见光也可以用来采集虹膜图像。”刘霁中说,现在国内比较成熟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算法供应商仅有两三家,包括中科虹霸、聚虹光电、释码大华等。这些厂商会提供一套额外的红外线虹膜扫描识别专用模组,因为对黑/棕眼球进行虹膜检测,红外光效果更好。这套模组包括红外线LED灯、专用红外图像采集摄像头以及识别算法。

  “相对于红外线采集设备,普通摄像头的成本更低。”刘霁中介绍道,刚开始提出使用可见光采集虹膜时,团队都认为是天方夜谭。经过多次试验,团队终于获取到基于红、绿、蓝3色满足识别技术要求的虹膜图像。想要对这种图像进行分析和识别,需要一种独创的算法体系。两年前,在团队首席专家刘学明的带领下,开始编写彩色虹膜识别算法。2016年,星云虹贝完成了IMAS虹膜锁和虹膜考勤系统产品样机的研发。经过中规模的验证,识别效果可达到红外扫描虹膜识别同等水平。目前,在中国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的专利检索库中对“可见光”“虹膜”等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中可见光采集虹膜技术相关专利仅刘霁中一人拥有。

  专注移动设备虹膜识别

  IMAS前景广阔

  戴上头显,系统语音提示注视画面右侧出现亮点,注视亮点1秒后,系统提示采集完成,采集过程并不影响正常VR体验。因为记者事先未录入虹膜信息,系统在比对虹膜库中数据后,提示验证失败。

  “红外线对眼球的影响是红外线采集信息的一个弊端。支持虹膜识别的手机都会有使用须知告诉用户,安全使用距离大约为15厘米。而IMAS支持微距采集,不伤眼。”刘霁中说,目前,星云虹贝专注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虹膜识别功能,主要应用在手机解锁和移动支付领域。相比传统虹膜识别模块需要安装红外LED灯和专用摄像头,IMAS只需要在手机正面安装LED灯,使用手机自带摄像头便可以完成虹膜识别,可以大幅降低手机的成本和工业设计难度。

  2016年,IMAS获得了四川省经信委的《四川省十大创业之星》项目。2016年9月,IMAS参加工信部举办的2016年“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四川赛区第4名,晋级到全国总决赛。“我们在全国总决赛展示时获得了工信部领导的认可,这也让我们坚定了继续专注于移动设备的虹膜识别研究。”

  近年来,互联网龙头厂商纷纷进入虹膜识别领域:微软将生物识别认证引入Windows 10,其中包括用虹膜识别代替密码;谷歌到目前为止已经申请了多项利用隐形眼镜进行虹膜识别的专利;英特尔主导成立了全球首个虹膜支付联盟,联想和民生银行均已加入其中。美国市场调研智库Tractica近日发布预测:2025年全球虹膜识别设备出货量将从2016年的1070万部增长至6160万部,2025年全球虹膜识别市场收入将从2016年的6.766亿美元增长至41亿美元。

  在刘霁中看来,目前虹膜识别在个人用户的认知还不够。目前,星云虹贝已与国内部分知名手机品牌商接触,将采用技术和专利授权或模组向厂家直销的模式,年内完成手机产品原型系统的研发。刘霁中预计,到2018年,搭载IMAS技术的手机销量将达到200万台。

上一篇:创新提升服务 服务创造价值 成都启动开放发展新引擎
下一篇:湘潭经开区召开务虚会议: 以长征精神,坚定不移朝着全国一流园区目标迈进!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