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们入驻临沂高新区科技创业园时,只是一家小公司,但到2014年时已成为技工贸收入过亿元、纳税过千万元的大公司。如今企业已成功孵化毕业,并且跨入高速发展阶段。”说到企业发展,临沂智通达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其刚说,如果当初没有选择临沂高新区科技创业园,没有创业园所提供的支持,企业是难以实现如此快速发展的。
记者了解到,像科技创业园这样的孵化载体在临沂高新区还有很多。近年来,临沂高新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跨越发展的关键点、发力赶超的着力点、动能转换的切入点,加快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新平台等载体建设,积极推进“双创”工作开展,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截至目前,临沂高新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近300家,累计吸纳创业企业580多家,毕业企业90多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650多项,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20多项。
政策先行 筑牢孵化器发展基石
一年多前入驻临沂应用科学城时,山东阿帕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只有6人,现在增加到210人,并且成长为商务部智慧物流示范企业、山东省物流与采购行业综合实力50强。“企业旗下的快托网已成为国内目前最大的物流交易平台之一,2016年平台交易额达18亿元,日代收货款发放达到了3000万元。”该公司总经理周纪念说,这里有让创业者练好内功的良好政策环境。
近年来,临沂高新区始终紧紧扭住政策服务这个关键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鼓励引导创新,切实提升园区科技孵化能力,为孵化器发展筑牢基石。
2015年,临沂高新区成立企业二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由临沂高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在全区筛选50家骨干企业和50家创新成长型企业,实施“双五〇”企业培植工程,推行领导干部包扶机制,实行点对点包扶、“一企一策”专项培育,鼓励引导企业家和创业者积极寻求战略合作、强强联合,加快资产并购重组,实现裂变式发展。目前,新丝路工贸、龙立电子、凯米特铝业已入选“山东百年品牌”重点培育企业。
2016年,临沂高新区成立由党工委管委会副书记、副主任为组长,7位党工委委员为副组长的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4个指挥部,分别负责原辖区、应用科学城、龙湖软件园、龙湾科技加速器建设,采取一个加速器、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套考核办法的管理模式。
同时,探索推行区内与区外飞地、公办与民营相协调的孵化器发展模式,在继应用科学城后,又购置了火炬双创大厦,科技孵化面积达50万平方米,加上卫康生物、九州通、兰华研发产业园等民营孵化器,总孵化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双创”辐射力和带动力显著提升。
为了吸引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临沂高新区设立了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孵化器发展种子基金和战略人才引进基金等扶持政策,专项用于创新创业项目、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
“无论是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专利、开发新的科研项目、引进高端科研人才,还是申请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只要成功了,临沂高新区都会给予奖励。”周纪念说,政府的鼓励在企业发展低迷期尤其重要,使企业坚定了创新创业信心。
此外,临沂高新区与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联合打造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临沂分中心、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临沂分中心、山东省云计算中心临沂分中心等6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中日低聚糖肽国际合作研究中心等4个国际合作科研平台,引进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策划公司、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20余家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各类中介机构参与”的“企业联络员+创业导师”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扩展空间 优化创业孵化生态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临沂高新区作为临沂市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打造“众创空间”,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广阔舞台。
今年上半年,临沂高新区通过盘活闲置低效土地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发展空间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和拓宽。目前,临沂高新区拥有科技创业园、应用科学城、龙湖软件园3个公有科技企业孵化器,总面积达到50多万平方米。加上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总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其中,兰华科技产业园、卫康科技孵化园获批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云众创客空间获批市级众创空间。
为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临沂高新区企业兰华集团依托临沂商城强大的商贸和物流优势,规划建设集办公、科研、生产、现代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兰华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2.7亿元。目前已有芭比熊食品、中通云仓电商、康唯美电子等多家企业入驻,企业全部入驻后可实现产值20亿元,税收6000万元。今年5月,兰华科技产业园被认定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预计年底可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临沂高新区以孵化平台为载体,建立起“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专业孵化体系。目前,正加快推进应用科学城二期、龙湾科技企业加速器两个加速器建设,进一步拓展项目培育链条,切实把孵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龙湖软件园建设,同步推进招商运营,已经运营并入驻20多家软件企业;加快孵化器经营模式的转变,由现有的“孵化器1.0”及“众创空间2.0模式”,向基于资本驱动循环的“硅谷生态3.0模式”转变,构建起“金融创新+项目资源+平台运营”的区域性创新生态圈。
其中,龙湾科技企业加速器项目总规划面积约1000亩,项目规划包含智慧产业、新型服务和生态宜居三大核心功能区,集创新、生态、产业于一体,重点承接发展智能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智慧装备、尖端生物医药产业。该加速器本着核心引领、龙头带动、集群发展、开放引进的发展理念,着力建立企业加速成长机制,承接临沂高新区孵化器产业升级放大,打造高新技术产城融合新高地和“四新”促“四化”示范基地。
“三引一促” 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2007年4月,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山东卫康生物公司入驻临沂高新区。当时,该公司迫切希望与海洋生物科研机构合作,引进高端人才。“由于是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对方根本不相信我们。”该公司副总裁王玉平说,关键时刻,临沂高新区管委会领导与企业一同去“敲门”、推介,最终引来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与之合作。此后,通过临沂高新区管委会牵线搭桥,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高端学者纷至沓来,目前已经拥有四大省级研发平台,公司员工1280多人,2016年缴税达3000万元。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临沂高新区始终坚持把“三引一促”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着力创新方式方法,聚焦招大培优育强,致力于发展大产业、建设大项目、打造大企业,全面推进人才聚集工程,不断加大引才、聚才、用才的力度,全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坚持招大引强,努力在“龙头支撑”上求突破。进一步健全完善机构设置,实行大部制,从临沂高新区选拔精干力量充实到招商队伍,整合组建新的招商局,下设4个招商处和深圳、北京、上海3个招商联络处,主攻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全力招引龙头骨干型项目。组织招商分队赴北上广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与20多家500强企业、行业知名企业进行了对接洽谈。
今年上半年,临沂高新区共签约落地项目64个,合同引资额117亿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35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19个,过5亿元项目7个,包括中国500强企业浪潮集团云计算和大数据运营中心、山东大学国家科技园创新中心、临沂大学科技园等项目。在谈重点意向项目26个,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华为技术企业云和大数据项目、中国500强中兴通讯互联网医疗和智能终端产品研发生产项目等。
坚持引育结合,努力在“招才引技”上下功夫。设立2000万元的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和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积极引导企业参加人才交流会,直接引才;利用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技术中心等平台,科研育才;设立海外引才联络站,举办专家学者高新行活动,推动人才和企业深入对接,合力聚才;鼓励异地建立研发中心,连接“云智慧”,灵活用才。积极牵手寰球人才交流中心等人才服务机构,合作设立引才工作站。在美国华盛顿设立的海外引才工作联络站,已成功为20余家企业提供了海外高层次人才洽谈对接,达成9项技术合作意向。积极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深层次产学研合作,加强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中瑞电子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山东大学联合开展基于新型软磁复合材料的电机技术研发,海纳电子引进俄罗斯MCS集团民用雷达生产技术。
6月17日,临沂高新区成功举办中央“千人计划”专家高新行活动,有12名中央“千人计划”专家和海外高端人才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7月4日,临沂高新区与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利宝互助保险集团签订合作协议。7月14日,临沂大学与临沂高新区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截至目前,临沂高新区共引进培养中央“千人计划”专家、泰山学者、国家“万人计划”专家及相当层次的领军人才60名,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的创新创业人才153名,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1400余名。引进技术86项,新增产学研合作企业40家、创新平台4个;成功申报6个市级以上外国专家奖项,其中中瑞电子引进的白俄罗斯专家获第七届“沂蒙友谊奖”。
多措并举 促进成果转移转化
智慧蜂无人机公司主要研发各种类型的工业应用无人机,2013年入驻临沂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我在美国留学期间擅长导航控制系统研究,回国创业曾在国内多个大城市进行相关产品研发,但最终转移到这里落脚,是看中了临沂高新区所配套的生产载体及其基本设施。这里配备有研发办公室和中试车间,可以进行产品试生产,最终规模投产、进入市场。非常适合初创阶段的小企业。”该公司董事长毛有斌介绍说,入驻孵化3年多来,从当初两个人到现在发展到40多人,从拎着自主知识产权的“图纸”,到目前无人机产品销售额达到800万元,归功于临沂高新区提供了从研发到生产的链条式孵化平台。
为解决技术转移转化难题,临沂高新区通过协同创新将企业、科研院所紧密联系起来,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将孵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科技成果走出故纸堆。
2016年7月,临沂高新区以应用科学城、科技创业园为依托,采用“政府+社会资本”模式,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发起,与双航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共同设立临沂双创服务有限公司,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相关技术、设备、信息等创新创业要素,集中打造公共孵化区、专业服务区、要素交易区、科技金融区和教育培训区五大功能区,发挥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效应和创新创业活动的规模优势,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双创”服务平台。截至目前,通过举办人才科技沙龙、专题报告、招商信息发布会、难题对接会等形式,累计服务创新创业者200余人次。
此前,临沂高新区还依托海纳电子、龙立电子等军工企业,于2016年1月成功申报临沂市第一家军民结合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这也是临沂市首家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园区主要为临沂高新区内现有电子信息企业做大做强搭建发展平台和空间,对外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10强电子信息企业,建成集研发、孵化、电子配件、整机生产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同时以中瑞电子、春光磁电为基础发展“材料+”产业基地,以龙立电子、海纳电子等军工企业为核心争创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已有18个项目入驻,总投资52亿元。
其中,海纳电子于2016年启动实施总投资10.3亿元的海格电子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全力推动军工技术向新能源汽车这一民用技术领域转化。预计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实现税收2000万元;2018年全面投产后,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实现税收8000万元,力争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实现税收过2亿元。龙立电子作为首颗返回式实验卫星——实践十号、神舟系列飞船和深海7000米水下带电插拔连接装置的供应军工企业,全力进军铁路机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工业机器人等民用行业。2015年,投资3.5亿元新上“年产500万套高端电连接器项目”,吸引临沂市政府和临沂高新区产业引导基金联合投资2000万元。同时,赢得世界500强、全球最大电连接器生产企业美国泰科电子的投资合作。预计今后5年,龙立电子将每年至少以30%的速度增长,实现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在国内创业板上市,建成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电连接器品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