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新技术服务大市场 这个超市“不寻常”
成都高新区高新技术服务超市投用首周 线下服务企业逾700家
缪琴 宋妍妍 摄影 马丁
成都高新区高新技术服务超市投用
7月2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大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生态圈,大力推进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激发创业活力、提振投资信心。
成都拥有众多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扎实的产业基础,但为何至今还未出现一家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企业?问号的背后,答案固然并非单选题,然而,创新要素供给,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构建产业生态圈,无疑是营造“独角兽”企业发展生态圈最不可或缺的创新供给。
直面创新之问,拥有“五区叠加”发展新格局、新优势的成都高新区,先行先试,在全国创新探索构建高新技术服务“大市场”——立命于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个贯通创新链、融入产业链并对接资本链的“成都高新区高新技术服务超市”,应运而生。超市怎么建?9月11日,成都高新区正式发布高新技术服务超市建设方案:该超市将整合多种高新技术功能,构建“1+N”空间布局,打造标准化、网络化、品牌化的服务产品,助推成都打造高新技术服务机构汇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效、技术交易市场活跃的西部科技中心。
这样一个为服务产业、服务创新而生的“大市场”,究竟要聚合怎样的产业生态圈,又将释放怎样的能量?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进“超市”,走访在这里完成交流、交往、交融的创业群体……
“超市”缘何而建?
让企业办理服务“只需进一扇门”
这是一组需要直面的数据:成都科教资源丰富、科研实力雄厚、创新能力不弱,然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却仅为深圳的4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为深圳的26%。
“根本原因在于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市场机制缺乏活力。”在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这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有了明晰的答案。
分散在市域范围内,星罗棋布的高新技术服务业资源,如何系统性重塑,实现“牵一发、动全身”的格局?“高新技术服务超市”这一新型科技服务业态,在先行先试的探索步履中应运而生,其核心是在于打破区域科技服务不患“寡”而患不“聚”的痛点,真正地激活高新技术服务业“存量”,变资源为资本,形成一个贯通创新链、融入产业链、对接资本链的创新要素供给生态体系。
“高新技术服务超市的核心是将高新技术服务业本身孕育、发展为一个产业体系,通过要素资源的整合,促进技术、资本、人才、服务等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与优化配置,推动创新供给和需求有效对接。”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分析,建成后的高新技术服务超市将实现服务高新技术项目、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等功能,结合区域内创新创业实际,延伸“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内容,以“三链”协同模式,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培育、企业金融发展,实现各类创新要素聚集和转化,真正让企业实现“进一扇门、办结所有高新技术服务相关事务”。
“超市”如何运作?
建立会员制和评价体系
“谋划建超市之初,其核心就是搭建一个平台,让高新技术服务业的供需双方,都能在信息对称的市场里,顺利找到服务机构,从而提升创新要素供给的时效性与有效性。”成都高新区科技与新经济发展局局长缪晓波分析道。
那么,企业如何在“超市”购买“商品”?“超市”又有哪些“不寻常”的吸睛之处?据了解,根据高新技术服务超市的建设方案,企业在这里可按需“购买”来自约300家服务商提供的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人才服务、科技金融、政策咨询、创新创业孵化共9大类服务“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