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科创园区 > 正文

常州高新区将打造成为“智造高地”

来源:经济参考网 时间:2017-09-28



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北区委书记周斌

  “今后一段时期,将是常州高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常州高新区将踏上“三次创业”的崭新征程,坚定不移加快创新引领,打造产业高端、集约高效的智造高地。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10家左右具有区域标志性的‘高峰企业’和1至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原产业’。”近日,在常州高新区创新发展大会上,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北区委书记周斌发表主旨演讲时如此表示。

  据了解,在常州高新区建区25周年、新北区成立15周年之际,常州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大会于9月16日在恐龙城大剧场举行。此次总投资158.6亿元的50个项目签约入驻,将为常州高新区“实干创新”的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周斌说:“回望25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常州高新区在党的改革开放和“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政策指引下,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己任,艰苦创业,成为全国17个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的国家高新区之一,成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板块,成为国内光伏、创意、生命健康、新材料、通用航空等产业的重要基地。”

  最新数据显示,常州高新区建区以来,全区工业总产值从1992年的2.7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3598.5亿元,年均增长35%;地区生产总值从1992年成立时的1.11亿元到2016年的1155.03亿元,年均增长33.6%;201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6.77万元,是1992年的25.9倍;财政总收入从1992年的0.17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215.43亿元,年均增长34.7%。利用外资从1992年的0.58亿美元提高到2016年的8.5亿美元,自营出口从建区之初的0.21亿美元提高到2016年的70.3亿美元。从起步时微不足道的经济总量,到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和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快速增长,如今的高新区,用占全市12%土地、15%的人口,贡献了全市20%的地区生产总值、21.4%的财政收入,集聚了全市超1/3的外资企业,形成了全市1/3的外贸进出口总额,真正成为了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展翅腾飞的“金北翼”,实现了从田园郊区向现代新区的华丽转身。

  周斌表示,今后一段时期将是全区创新发展的机遇期,发展质效的提升期,产城融合的加速期。常州高新区将进一步把握发展规律、紧扣时代脉搏,围绕国家高新区“三次创业”的核心要求,努力实现“四个跨越”,即从前期探索、自我发展,向肩负起创新示范和战略引领使命跨越;从立足区域、集约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向面向全球、协同创新的产业组织方式跨越;从要素集中、企业集聚的产业基地,向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端特色产业创新集群跨越;从工业经济、产业园区,向知识经济、创新文化和现代生态文明和谐社区、高科技产业增长极跨越。全力建成以产业现代化为基础、管理现代化为支撑、城市现代化为标志的扬子江城市群门户枢纽、智造高地、生态绿城、幸福家园,奋力挺进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

  在具体工作部署上,常州高新区将坚定不移聚焦整合资源,奋力打造跨江融合、中轴崛起的门户枢纽。抢抓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历史机遇,以常州综合港务区建设为主抓手,以综合保税区、常州长江港、常州空港和奔牛港“一区三港”为核心载体,依托新孟河拓浚工程、常泰过江通道、德胜河航道等级提升、轨道交通线路延伸等重大项目,全面整合公铁水空优势资源,拓展多元化对外联系接口和集疏运体系,加快联运综合枢纽中心、航空物流集散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转集散中心和综合保税功能服务中心四大产业中心建设,努力将常州高新区打造成为常州通江达海、对外开放的核心门户和加快跨江融合、助推中轴崛起的综合枢纽。

  常州高新区将坚定不移加快创新引领,奋力打造产业高端、集约高效的智造高地。紧紧围绕江苏省委“一特三提升”开发区改革发展新要求,呼应常州“五新三高两智能”产业新布局,立足本地优势产业,瞄准前沿技术、关键环节和未来方向,全力引进高端项目、高端要素和高端人才,整合创新载体和要素资源,在继续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的基础上,倾力打造光伏智慧能源产业、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新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两特三新”智造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10家左右具有区域标志性的“高峰企业”和1至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原产业”,全力把常州高新区打造成为苏南领先、全国知名的人才高地、创新高地、智造高地。

  同时,常州高新区将坚定不移深化产城融合,奋力打造精致秀美、城乡统筹的生态绿城。以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为统领,突出规划引领、强化城市设计、加快“三修”并举,完善城乡功能,重点发展商务金融、综合物流、文化旅游、养生养老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城市规模与经济规模同步扩张、城乡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依托高铁枢纽,以新龙国际商务城为主体,拿出“挥师北上、决战新龙”的开发气度,展现“苦干三年、精彩呈现”的建设决心,加快建设“两馆两中心”,加速集聚一批企业总部、社会事业、科研院所和城市功能类项目,融入低碳智慧人文元素,全面打造彰显高新气质的“城市客厅”。以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为两翼,重点支持孟河、龙虎塘特色小镇和梅林、东南美丽乡村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镇村梯次申报、逐步实施,努力建设“村强民富、人和景美”的都市田园。

  最后,常州高新区还将坚定不移践行民本宗旨,奋力打造乐惠和谐、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进一步深化各类关键领域改革,建立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妥善协调各利益群体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干事创业的包容氛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提升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和党风作风,涵养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回应百姓期盼,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均衡发展社会事业、全面保障平安法治,让高新区的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炼、传承和弘扬好高新区精神,孕育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高新文化,不断提升干部群众的创业激情和创新活力,吸引各路英才一起来这里贡献智慧、施展才干、成就梦想。

上一篇:三大国家级双创基地会师青岛高新区,定合作战略
下一篇:乌鲁木齐高新区:城区建设力度加大 一座现代化新城区崛起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