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是产业和新业态的发源地,能引领世界产业发展趋势,聚集了大量高端要素和专业要素,甚至创造了新时代前沿的模式、制度和文化。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合肥高新区底气何在?综合实力上看,在今年公布的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合肥高新区综合排名在全国157家高新区中稳居第一方阵,争创极具竞争力。
科研能力则更为突出。今年1月,合肥成为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高新区凭借出众的科研实力,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承担重要使命。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新能源国家实验室、天地一体化网络合肥中心、智慧能源创新平台、合肥离子医学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等前沿科技平台和科研院所成为核心承载区的重要依托,也为冲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奠定了雄厚科研根基。
丰富的人才储备,也是合肥高新区争创的重要砝码。“目前,合肥高新区拥有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53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23人,‘万人计划’9人,省、市‘百人计划’95人,省战新产业领军人才140人,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130个,海外留学人员和外国专家3000余人,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42%。”合肥高新区人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更为重要的是,合肥高新区争创的决心和态度。今年10月底,合肥高新区出台了“支持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若干政策”(即“创新十条”),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支持源头创新、发展高端协同创新平台、提升园区国际化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
科研基础、人才储备、政策推进的协同发力,将形成合肥高新区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强大竞争力,助推合肥高新区成为创新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