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和“照”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桂林国家高新区作为自治区政府确定两个试点园区之一,在广西率先试点启动“证照分离”改革,破解了市场主体准入不准营的难题。从今年5月底起,在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证照分离”联办窗口,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仅耗时3个工作日,就完成了两张证照的办理。
广西绍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企业代表何春雨拿到执照时高兴的说道,原来是十六个工作日,现在缩短(到)三个工作日,可以同时拿到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了,效率蛮高的。
“证照分离”改革以“最多跑一次”为导向,节省事项办理时间,各办理环节的大幅精减打通了市场主体入市的“最后一公里”,使企业在取得营业执照后能尽快开展经营活动,加速了项目的快速落地。
桂林高新区七星区工商局副局长陈丹介绍,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降低了,办证难的情况得到了进一步的缓解,而且高新区推行一系列优化服务的组合拳,能够让企业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好的营商环境。园区还推行“一支队伍管全部”机制,真正做到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
桂林高新区已经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达127项,下放和取消行政许可事项12项,公布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904项;特别是对重大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和“限时办结”制度,行政审批效率平均提速80%。高新区在办事流程上为企业做“减法”,在对企业的服务上做“加法”,积极开展“每日走访”“企业服务热线”“每月一次企业接待日”“每季度一次企业座谈会”等服务活动。
桂林国家高新区七星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董冰介绍,高新区工委、管委每位领导分管一个产业、负责一个园区、对接3-5个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高新区5个经济部门同时具备招商职能,以突破性政策,一站式服务,吸引了30余家发达地区成熟的科技企业落户桂林。
今年高新区还先后出台了《新型工业发展实施办法》《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等措施办法,为提升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产业和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三个新兴产业提供政策支撑,并及时为企业解决融资、人才、用工以及生产经营等实际问题。
桂林国家高新区七星区工信局局长陈凡说,高新区积极组织辖区工业企业参加电力市场化交易,4-5月参与企业预计减少电费预计达290万元,预计全年可为辖区规模以上企业节约电费1000万元以上,大大降低企业成本。
围绕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桂林高新区出台实施信贷引导、扶持上市等政策措施,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有针对性地“造链”“补链”“强链”,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加大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改造力度。全面开启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加快推进信息园三期道路、毛塘东路、芳香东路等园区水电路配套设施及公寓房、专家楼、商场等生活设施建设,为园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贴心的精准服务,完备的基础设施,让桂林国家高新区这片企业发展的沃土,源源不断地将更多优秀的企业吸引进来。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高新区新增市场主体3845家,注册资本45148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1.35%和34.59%。桂林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中共七星区委书记石玉琳信心满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桂林高新区作为全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服务机制、全力地提高服务效能。高新区将以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总部经济以及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全力以赴地推动高新区及桂林工业高质量的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