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科创园区 > 正文

贵阳高新区: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时间:2019-01-08

  改革开放40年来,贵阳高新区创新产业模式,摆脱对传统产业的依赖,发展数字经济闪耀世界;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本、创客落户贵阳高新区……特别是2014年以来,贵阳高新区企业总量翻了3倍,大数据企业从“零”发展到5000多家。

  产业创新  摆脱路径依赖

  贵州翰凯斯PIX移动空间“智造工厂”将无人驾驶移动空间从实验室搬上生产线,还成为全球鲜有的将线控底盘、车体制造和无人驾驶算法融为一体,直接生产无人驾驶移动空间的“创新者”。投产后,预计年产量可达500—1000台。这家从贵阳高新区孵化出生的企业在“创客十条”“大数据十条”等优惠政策支持下,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不凡成绩。

  “贵阳高新区一直坚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环保门槛非常高,传统工业根本进不来。要摆脱对传统产业依赖,就必须走一条不同于东部的新路子。”贵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所说的新路子就是大数据发展战略。从2014年起,贵阳高新区抓住贵州省、贵阳市发展大数据战略的先机,抢占大数据理论创新、规则创新、标准创新、实践创新的制高点,探索出了“一二三四五六”思路,以大数据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指围绕“一个核心”,即打造贵阳大数据走廊,建设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中国数谷”核心区。“二”指强化引领大数据技术创新、加快大数据产业集聚“两个关键”。“三”指抓好“三个环节”,即大数据聚、通、用,推动数据安全开放共享、开展大数据政用商用民用、发展云工程云产业。“四”指突出大数据生态、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四个战略重点。“五”指强化园区、项目、人才、金融、环境“五个支撑”。“六”指推进“六个融合”,即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社会治理、党的建设深度融合。

  如今的贵阳高新区高楼林立,这里有从事互联网医疗并连续3年进入互联网医疗百强的朗玛信息,让全国工业企业在云端实现智能化改造的“贵州工业云”,利用大数据预防洪灾的东方祥云……当下,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在贵阳高新区正发展得如火如荼,坐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大数据技术创新试验区、国家大数据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大数据孵化器等31块“国字号”招牌。 

  技术创新  助推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一年,贵阳高新区抢抓机遇,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2018年度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及项目》,坚持创新驱动,数据引领,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云中心,一位操作人员轻点鼠标,分布在全国的上千套中央空调系统实时监测数据一一显示在电子大屏幕上。作为贵阳本土高科技企业,历经15载的发展,贵州汇通华城现已成长为我国领先的“中央空调节能”设备制造商和服务商。截至2018年年底,汇通华城对全国3000余个项目的空调能效进行了提升,年平均节电率29.6%,实现年节电量23亿度,折合标煤76万吨,碳减排172万吨。贵州汇通华城行政总监郭云霞坦言:“正是贵州蓬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引领助推着公司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大数据融合实体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案例在贵阳高新区数不胜数——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实施“大数据+智能工厂一期建设项目”,促进企业提质增效。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东方祥云”,利用大数据实现精确预警和监测,得出未来72小时有可能达到的洪水危险等级,从而减少因突发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8年,“东方祥云”与辰安科技合作的菲律宾防汛应急平台正式投入使用。至此,这朵来自贵州的“水利云”正式飘向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政策创新  优化营商环境

  回望改革开放40年,贵阳高新区除了找准路子以外,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也是其实现“弯道超车”的法宝。

  当“事难办、脸难看”还是社会常态时,贵阳高新区就提出了“五最新绿洲”理念,并一直沿用至今。

  为实现“环境最好”,贵阳高新区引进北京海嘉国际双语学校、华中师大一附中等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建成了300套人才公寓、3465套公租房、2万平方米的大型超市以及城市综合体等;建成白鹭湖公园、太阳湖滨河公园等一批综合配套设施……让园区不再是只有“产”没有“城”,居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为打造“政策最优”,近年来贵阳高新区陆续出台了“钻石十条”“大数据十条”“科技十条”“创客十条”“国际化十条”“区块链十条”等优惠政策,2018年又制定出台“总部经济十条”“实体经济十条”“人工智能十条”等优惠政策,构筑“最优”政策支撑体系。

  为确保“成本最低”,贵阳高新区按照《数据中心降成本方案》,全力降低园区内数据中心运营成本,减少企业带宽、电力费用支出。目前已兑现补贴金额450万元,其中,用电补贴为290万元,带宽补贴为160万元。

  为推进“办事最快”,贵阳高新区将39个行政事项划入一个窗口办理;开启24小时自助服务政务大厅,186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可自助在网上申报;推行“一网通”,并对流程进行“升级改造”,将受理企业开办承诺时限从5个工作日缩短到1.5个工作日,办理时限压缩了70%。同时,利用“数据跑路”,“不见面”就审批,大幅提高企业开办速度……截至目前,贵阳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累计受理各类事项163813件,办结162364件,办结率达99.13%。所有办结事项中,即时办结154434件,即时办结率达94.3%。

  为促进“人文最浓”,贵阳高新区大力实施“文化+”行动计划,举办文化旅游创新系列活动,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未来,贵阳高新区的政策红利和服务红利还将不断释放。”贵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贵阳高新区将依托大数据优势,聚焦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全力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珠海高新区:主动出击,融入大湾区创新圈
下一篇:贵阳高新区举行2018年度重点实验室、孵化器及科普示范基地授牌仪式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