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这段时间不少公司陆续复工复产,企业员工返程潮迅速到来,这给疫情防控带来了严峻压力。如何有效应对,快速恢复生产?国家高新区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为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精准支撑。
中关村管委会借助腾讯在数据管理上的优势能力搭建企业服务平台,并于2月27日全量上线,全面覆盖2万多家中关村高新企业。企业通过中关村企业服务平台,不但可以上报需求信息,提出措施建议,还能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疫情相关信息。同时,中关村管委会可以通过平台了解企业的及时需求,统筹制定帮扶政府,从而帮助头部企业实现复工复产,帮助中小企业生存下去
广州高新区搭建了便利的复工复产云端支持平台。依托广东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面实行项目审批“不见面”在线办理,采取网络、视频等技术手段开展项目评估评审,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动在线会议、远程协同、数字化办公等“云端”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智能制造”优势,联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调动200余万家工业企业的供应链资源。
杭州高新区(滨江)则创建“联企服务”数字平台,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统战部持续深化“线下线上”联动,开发“联企服务”,推出数字应用——“同心联企服务”小程序,同时通过 “端对端”云上服务,在趣链科技、天谷科技等企业支持下开发云应用,帮助企业及合作伙伴云签约,让签约双方沟通协调更简便、更高效。
创新模式 审批服务不间断
结合疫情防控新情况,国家高新区多措并举,及时优化行政审批新模式,切实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积极为战“疫”助力。
济南高新区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窗口进一步优化服务,协调企业开办相关部门,通过不见面审批,做到“当天受理、当天发照、当天刻章、当天邮寄”,零接触、快通过,协助企业办理各类审批一千余项。同时,为助力复工复产,济南高新区市场监管局针对疫情特殊时期,推出了一些“容缺”服务:针对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到期的,有效期可顺延至疫情解除;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持有的健康证明,在疫情防控期间到期的,视同有效,有效期至疫情解除后30日;进行审慎监管,对因受疫情影响暂时失联的企业,暂不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自2月10日以来,昆山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开通的“绿色通道”共为12家企业现场办理发放了营业执照,争分夺秒跑出审批服务“加速度”。营业执照只是第一步,通过信息数据共享,昆山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及时追踪掌握企业变更经营范围动态情况,判断出潜在的立项审批业务需求后,将在第一时间内主动联系,指导企业在江苏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进行申报,让立项审批服务“不断档”。
为保证园区重点项目审批效率,青岛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为园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全程免费帮办代办服务,服务范围包括建设项目投资立项至竣工投产的全部审批环节,为企业发展开通“绿色通道”,解决燃眉之急。
济宁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创新行政审批方式,全面推广“一网通办”,全面推行政务事项网上办理和“不见面审批”,制作了《网上办事申报流程》,积极宣传和引导企业群众通过山东省政务服务网等方式查询具体事项,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审批环节上的诉求,确保行政审批畅通高效。
宁波高新区行政服务大厅也积极推行“非接触式”“不见面”审批服务,以线上服务为主、线下服务为辅确保政务服务“不间断”。
科技金融服务解渴企业复工融资难
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关村示范区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积极响应中关村管委会推出的科技战“疫”10条政策措施,加强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保障服务,充分发挥好金融服务保障疫情防控的重要作用。
成都高新区出台《有效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提出设立3亿元中小企业纾困基金,帮助中小企业尽快恢复生产运营。此次出台的金融政策共6条,包括帮助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争取优惠利率贷款、增加中小企业信贷供给、提供信贷风险损失补助和以股权投资方式提供支持等。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影响,西安高新区针对性地出台多项政策,运用财政、金融手段,降低企业成本、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根据相关政策,西安高新区将对暂时受困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比例提高到60%,对在2020年上半年度获得股权投资机构投资的区内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政府性风险投资公司将按企业实际获得投资额最高1:1比例进行跟投。
重庆高新区制定出台《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共计14条政策措施,从支持企业抗击疫情、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加大金融助企纾困、保障企业用工返岗和刺激经济恢复发展等五个方面帮助企业共渡难关。截至2月29日,高新金服“疫情防控金融绿色通道”已协调各家金融机构主动对接70家企业近7.1亿元的融资需求,最快的需求实现了当天受理、当天授信。
为支持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发挥特殊时期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平稳过度作用,长沙高新区管委会快速启动响应措施,设立专项支持资金,并制定了金融支持企业复工促产的有关措施,全面支持和帮助辖区重点企业解决疫情期间资金周转问题、融资困难及相关服务衔接障碍,促进企业加快复工复产,保障全区经济平稳发展。
援企稳岗 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众多国家高新区通过出台政策、“空中”招聘等举措助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题。为了让外地员工尽快返岗复工,国家高新区还忙着包车、包机、包专列,上演了一出“穿越半个中国来接你”的“抢人”大战。
继2月28日,昆山高新区组织1架专机运送铜仁碧江区144名务工人员来昆就业后,3月5日的铜仁火车站,550名碧江的乡亲登上高铁专列,再次驰援昆山高新区复工复产。
按照两委防疫工作部署要求,天津高新区责成专人负责对接,形成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明确“点对点”省际包车的办理时限,简化办理流程,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打通了天津高新区外来返岗复工人员的绿色通道。接返途中,天津高新区专人随车同行,全程监督企业做好防护措施,及时处置突发事件,保障接返车辆安全抵达。
为协调解决复工企业的用工需求,南昌高新区通过包专列包专机方式,接运工人返岗,全程费用由南昌高新区承担,全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自2月24日起,南昌高新区已帮助5000多名员工返岗,极大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问题。
为组织园区内企业员工返岗,日前出台的《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点对点”劳务对接工作方案》提出,加紧联系对接企业,收集外省籍务工人员信息,通过高铁专列、包车等服务,陆续帮助企业接送省外务工人员返岗。截至2月25日,江门高新区通过专列、专车已接送广东省外务工人员15批次、近550名企业员工返岗。
贵阳高新区则对企业在3月10日前,通过自行包车等方式组织贵阳市域外员工返岗的,凭有效凭证,园区将给予全额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