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科创园区 > 正文

重庆高新区按下科学城建设"快进键"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时间:2020-03-24
  3月16日,重庆市政府发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科学城校地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同意建立科学城校地联席会议制度;3月18日,重庆高新区召开2020年工作会,安排部署重庆科学城建设工作;东华星联车联网项目、浪潮集团西部运营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近期签约落户……重庆科学城按下高水平规划建设“快进键”。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重庆高新区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重庆科学城规划建设为统揽,在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上下功夫,打造重庆高新区发展升级版,全力建设成为“科学之城、创新高地”。

  体制机制改革加速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重庆高新区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凝聚起打造重庆高新区升级版、建设重庆科学城的强大合力。

  3月16日,重庆市政府网发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科学城校地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同意建立科学城校地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校地合作,助推重庆科学城建设。

  批复明确重庆科学城校地联席会议制度8项职能,包括搭建科学城建设校地对接和信息沟通平台,建立政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科学城建设校地合作科技创新重大改革事项、重大政策措施制定;推动校地合作共同引进培育和建设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和研发机构等。

  为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早在2019年12月24日,重庆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明确了重庆高新区管委会的主要职责以及重庆高新区直管园及拓展园范围,并以地方法规形式授权重庆高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力。2020年1月1日起,重庆高新区全面独立运转,实施对直管园经济社会一体化管理。

  加快双城经济圈共建共享

  没有大开放,就没有大发展。

  3月4日,重庆高新区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家研讨会,以视频连线的方式,与国内6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屏对屏”“线连线”,围绕重庆高新区如何服从服务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对话。重庆高新区要以此为新起点,当好成渝一体化的“排头兵”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期,打造西部科学城,努力成为西部改革开放高地。

  这只是重庆高新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生动体现。

  未来,重庆高新区将做高做新国家自创区、自贸区两块“金字招牌”,做特做活西永综保区,做好做优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开放创新平台,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入落实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深度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陆港经济区。

  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重庆高新区以科学城规划建设为统揽,全力招商引资,通过谋划实施系列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城市提升,推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

  近日,深圳高科技企业东华星联科技有限公司与重庆高新区签约,将智能车联网项目引入重庆科学城。东华星联车联网项目落地重庆高新区,将进一步推动重庆高新区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方面的发展。

  3月10日,重庆高新区与浪潮集团完成“屏对屏”项目签约,浪潮集团西部运营总部将落户重庆高新区。下一步浪潮西部研发中心也将落户重庆高新区,面向国产化设备、网络、存储等云计算核心装备、虚拟化、大数据交易、智慧城市等方向,进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型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方面的研发。同时,浪潮还将在重庆高新区打造区域科创孵化基地,链接浪潮上下游合作伙伴,形成智能计算产业发展策源地、集聚区和新业态集群。

  据了解,目前,重庆高新区已与中电科无人运输投送智能管控基地、东华星联车联网研发中心等30个重点项目达成协议约定,合同投资总额达300亿元。随着这些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签约落地,重庆科学城将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聚集区,成为重庆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创新驱动的新引擎。

  科学城是“金篮子”,要装“金鸡蛋”。未来,重庆科学城将围绕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等主导产业,瞄准5G应用、集成电路、精准医疗、新材料、检验检测等细分领域,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引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金额大、带动效应强的百亿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和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用“高新速度”创造“科学城奇迹”。

上一篇:中关村科学城:以科技之名,为抗击疫情国际合作、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作贡献
下一篇:AI助力 青岛高新区 “硬核”设备1秒内测出8人体温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