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快就实现复工复产全面推开,这主要得益于高新区精准施策、周密安排,创新招、出快招、用实招,通堵点、联断点、补短板,使该区在2月底就基本实现265家规上限上企业全面复工复产;3月底,各企业基本达到满负荷生产,做到抗击疫情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
创“新”招——让复工复产满血复活
“高新区的‘一对一’包靠人员每天会指导我们做好员工体温检测、卫生消杀等工作,查看企业防疫物资储备是否充足,全力保障企业快速安全复工复产。”3月2日,潍坊凯美精工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主任梁圆昌说。为应对疫情给企业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潍坊高新区不等不靠,开创“一企一策”服务新模式,成立27个重大项目工作专班,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复工复产实行全天候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200 余项。同样,“133”区直单位包靠服务企业工作机制,也是高新区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新招,即对企业提出的问题,一日内分解推送到责任单位,三日内做出答复;超过三日的,进行督查警示;督查警示三日后仍未落实的,纪工委监工委介入调查、严肃追责。
复工复产首先要解决好企业用工难的问题。高新区新招迭出,通过政府组建专班、提前预约、专项洽谈、上门定招等措施,为企业“抢”人,不仅开出了全市首列返岗“专列”,还开出230余辆返岗“专客”,“抢”回员工8000余人,让返岗复工人员“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
创新开展“云招商”,变“面对面”为“线连线”,变“见面签”为“在线签”,潍坊港华燃气扩能、氢能源综合利用、旭辉银盛泰·博观天成3 个项目在线上成功签约。截至目前,全区265 家规上限上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复业。
出“快”招——下好复工复产先手棋
1月27日正月初三,潍柴发动机板块开始恢复生产,仅用9天时间,潍柴产能全面恢复,打响了山东满负荷复工第一枪;仅用2个小时,高新区就为俊富非织造落实防疫专项贷款2300万元,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帮助华滋自动化迅速完成相关审批手续,仅用十天时间就研发成功第一代口罩机实现转产,每分钟产量高达200片……高新区的“快”是党工委、管委会和企业家们心心相印的真实体现。在这里,政府和企业同频共振、步调一致,同心协力为企业快速复工复产排除障碍、创造条件。
“我们公司想注册一个互联网医院平台,原以为疫情期间办理时间会延长,没想到提报材料后只用1个小时就拿到了营业执照。”潍坊微医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行政负责人韩静说。高新区利用线上平台加大“零见面”审批力度,对事关疫情防控的事项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优先办理。
用“实”招——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支持企业复产复工,高新区的“实”是真金白银的“实”、是真心实意的“实”,高新区举全区之力推动项目建设,通过减、免、降,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3月20日,华控航空发动机、现代药物研发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等5个项目在潍坊市“双招双引”合作项目视频集中签约仪式上进行签约。动力装备、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系列“高大上”项目能够在高新区落地,这主要在于高新区的措施实、服务实。
聚焦中小微企业困难和问题,高新区全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和保障。截至目前,潍坊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等49家企业获批公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占全市28.3%,居全市第一;山东恒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34家企业获批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财政补助,占全市24.5%,居全市第一,创高新区历史新高。
不仅如此,高新区着眼减轻企业负担,积极帮助企业对接相关部门单位,落实惠企政策,为部分企业申请减免电费、取暖费近150万元,为十甲农贸市场143 户沿街商铺、865 户农贸市场商户免除租金260 多万元。同时,根据企业防疫需求,做好企业防疫物资保障。截至目前,帮助企业采购并发放口罩40万个、消毒液3吨,全力做好企业复工复产“贴心保姆”。
不管是新招、快招、实招,都是“高新速度”、“高新精神”,都是高新区广大党员干部和企业家激情干事创业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