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将按照济南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战略部署,抢抓发展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这一国家战略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产业”、“载体”、“服务”三大提升行动,支撑“中国软件名城”提档升级,全力争创“中国软件名园”。
产业提升:
重点打造四个“特色产业标杆”
3月31日,位于舜华路与新泺大街交叉口附近的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基地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5.71公顷,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03万平方米,今年一期工程的3栋百米以下建筑有望主体封顶。未来,这里将成为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大数据产业基地。
“大数据产业是园区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之一。”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主任孟林介绍,经过了近25年发展,齐鲁软件园要更进一步,必须思考产业如何提升的问题。今年,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将通过强化规划引领、引导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生态,扎实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壮大,重点打造园区四个“特色产业标杆”。
据悉,这四个“特色产业标杆”包括以集成电路设计和服务为核心集成电路产业、以大数据产品和服务产业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以人工智能与各领域深度融合为方向的人工智能产业,以及以完善信息安全产业生态链为方向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领域。
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当前,齐鲁软件园正依托神思、博观智能等5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围绕算力、算法和应用,打造集创新孵化、资源聚合、产学研转化功能于一体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环境,建成全省人工智能新高地。孟林介绍,下一步,园区还将抢抓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机遇,参与自贸试验区人工智能岛规划,助力济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载体提升:
推进中国算谷科技园等载体建设
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齐鲁软件园早已在汉峪金谷布局了人工智能大厦。该产业载体建筑面积超过5.5万平方米,已经入驻了20家人工智能领域的重点企业,如联暻半导体、概伦电子、山东新松工业软件研究院、深蓝科技等。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入驻,当时是边装修边入驻,不到1年时间就入驻满了,没想到会这么快。”人工智能大厦运营方济南智慧金谷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大江介绍,目前为止,人工智能大厦是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内唯一一个人工智能产业聚集的载体,有了专门的产业载体,很短时间就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一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包括供应商,也愿意到济南来聚集发展。
产业载体对产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今年齐鲁软件园将“载体提升”也列为重点工作。孟林介绍,今年,园区将在加快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中国算谷”、大数据产业基地、人工智能大厦、数字出口大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器等载体建设,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提供载体支撑。
中国算谷科技园是今年计划开工的重点项目之一。据悉,该项目位于浪潮路两侧,共计占地345亩,其中,将在路西新建114亩的新载体。未来,中国算谷将被打造成全球算力产业新高地、中国数据汇聚共享新典范、未来智慧产业新航标,形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全面提升的产业发展生态“新蓝海”,支撑和引领全省乃至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服务提升:
再开建三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服务是园区的根本,除了产业和载体提升外,服务提升也是今年的重要工作。孟林介绍,今年,园区将在已构建的创业创新、技术支撑、人才保障、金融助推、科技政策、党建服务六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基础上,将对入园企业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让“网格员”实现对重点楼宇的服务全覆盖,全面掌握家底,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企业发展快,也靠平台带。孟林介绍,今年,园区还将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在现有的十二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再开建三个新平台,包括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平台和国家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软件质量监督检验平台、人工智能研究院、国产EDA高性能研发平台。这些技术平台将更关注基础研究。
据悉,自2003年开始,齐鲁软件园就开始打造服务企业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迄今已投入超过15亿元,建成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配备先进的软硬件设备,免费给园区企业使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为使用企业节约设备和服务费用累计10亿多元。
“这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作用,一方面是给企业节省了研发投入,推动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园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搭建起赋能生态。”孟林介绍,园区各类平台的搭建,已经形成了以平台引人才、以平台促招商、以平台建设带动园区创新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