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科创园区 > 正文

湘潭高新区华菱线缆再添“金字招牌”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跻身“国家队”

来源:湘潭高新区 时间:2020-04-03
  “频繁转动容易使加入的光纤断裂,如何才能延长光纤的使用寿命?”

  “我们应从原材料入手,选择柔软性较好的光纤。”

  ……

  2019年底,由于产品应用环境的信号传输需要,客户向华菱线缆提出了将光纤加入到电缆中的要求。随后,华菱线缆首席专家张公卓带领技术团队,在无任何参考文献资料的情况下,自主研发了一款用于采煤机械设备的光电复合缆。这款产品,或将成为该企业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后研发的第一项国家级专利产品。
  在今年公布的(第26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中,华菱线缆名列其中。这块含金量极高的“金字招牌”,充分说明华菱线缆在电线电缆行业中具有显著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行业领先。

  华菱线缆的技术创新之路,要从2012年说起。华菱线缆总经理熊硕回忆,那几年,非标产品的利润空间大,不少企业追逐利益而放弃了原则和标准,电线电缆行业无序竞争激烈。作为老牌国企,华菱线缆坚守“三不做”原则,即不做非标产品、不做亏损订单、不做资金有风险的项目,生产经营因此陷入困境。

 

华菱线缆生产车间

  “因为许多‘看得到的’订单我们不接,行业内有很多人断定:华菱线缆肯定走不了多远。”熊硕说,从那时开始,企业启动了转型升级,勒紧裤腰带,从有限的资金里拨出一部分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和设备的升级改造中。而那时的目标,只是替代进口产品。

  想要超越,不可避免地要从模仿开始。转型升级的头几年,华菱线缆四处搜集客户用过的报废进口产品,研究和攻克这些产品的技术关键点,通过不断研制,生产出的产品可以与进口产品相媲美。但想要长期使用进口产品的客户接受国产产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特种电缆领域,研发的拖曳电缆在目标客户江西德兴铜矿碰了壁。不抗磨、容易变形是客户提出的产品缺陷,怎么办?

  为提高拖曳线缆的表面抗磨损强度,华菱线缆购置了一台耐磨机做试验,将电缆放在耐磨机上磨,十天半个月再去称称重量,以此来分析其耐磨性。同时,用重达5吨的叉车对产品进行反复碾压,以测试其抗碾压性。

  在此基础上,针对产品柔软度不够的问题,探索性地将海底脐带电缆所用的特殊材料用在拖曳电缆的“铠甲”上,并运用专用螺杆,加上温度控制,尝试让电缆表面更加柔软。像这样的产品调试过程长达两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十上百次技术改良,华菱线缆的拖曳电缆不仅性能稳定,而且比进口产品更加柔软,也因此打开了目标客户的大门。

  从那以后,华菱线缆按照技术营销这个思路,逐渐铺开市场。近几年,电线电缆行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如华菱线缆这样长期注重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走国产替代进口之路的科技型企业,更加坚定了自主创新发展的方向。一方面,华菱线缆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坚持以平均每年3000万元的投入,对装备进行升级改造,将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从图纸变成现实。

  “我们现有自主研发的电缆柔性曲绕、动静态拉伸冲击、2000℃气流冲击耐火、零下200℃低温试验、耐拖磨等5个模拟试验平台,都是为试验产品的某个或几个关键性能而研发设计的,独一无二。”

  张公卓介绍,拖曳电缆的研发经历表明,只有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才能让客户信服。

  最近华菱线缆交付了一批外径仅0.65mm的电缆,这是企业自主研发的一款用于水下声呐探测的特种电缆,通过动静拉力拖磨模拟实验平台为期半年的试验,结果显示该产品在水下最高可承载11.7公斤重力,这个承载指标远远超出客户要求。如今,在华菱线缆,像这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越来越多。

  从模仿到超越,华菱线缆用了8年时间,但技术创新的根基已经扎牢。“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这块“金字招牌”,既是对其前阶段科技创新成果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肯定,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华菱线缆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计划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技术创新的装备能力,打造国内特种线缆专业研发基地,为国家的现代化装备升级和国产替代进口作出应有贡献。”

上一篇:成都高新区迎来成都这场新经济发布盛会的智能生产分会
下一篇:昆明高新区加快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