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科创园区 > 正文

济宁高新区:打造科技人才“生态化”

来源:济宁高新区 时间:2020-04-13
  创新是济宁高新区发展的灵魂。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根本是靠人才,只有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全区“重点工作攻坚年”暨提升干部执行力动员大会提出,实施人才制度改革,建设蓼河英才港,构建全类别、全方位、全周期的高效制度体系,为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济宁高新区如何实施人才制度改革?怎样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用好人才,让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今天,济宁高新将为您解读“打造科技人才‘生态化’改革攻势”。

  “高度 + 广度”,夯实制度之基

  高新区正值三次创业关键阶段,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以人才服务园为突破口,以产才融合化为切入点,以创新综合体为大平台,以生态科技城为主战场,以一站式服务为新渠道,持续优化人才综合环境,着力构建人才生态圈,人才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据了解,济宁高新区2019年全职引进2名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人选,实现重大突破;引进高端专家6名,新增25名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新增省级以上平台11个,领跑全市平台建设。

  成绩虽有,但是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人才供需还存在结构性矛盾等问题仍然存在。

  制度服务是人才服务的基本保障,今年,高新区将充分发挥组织和政治优势,突出做好统筹规划、政策制定、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提供服务等重点工作,实施党委书记人才项目,制定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党管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意见》,建立会议议事、党委联系服务专家、重大事项报告、重要情况通报、目标考核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深度 + 厚度”,夯实合作之基

  要引进真正需要的人才,首先必须有真正实惠的政策,下一步,将对全区人才政策进行梳理,出台涵盖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支持的人才新政,同步开展政策进企业活动,实现政策宣传全覆盖。设立50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素质提升、政策兑现、平台建设、考察疗养等工作。支持企业在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建设“人才飞地”,给予专项扶持。探索开展企业人才自主评价工作,对人才引育作用发挥突出的企业,直接给予“蓼河英才”配额。

  还将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开拓多方引才渠道。开展“母校寻英”活动,出台社会化引才办法。加大赴外招聘力度,组织企业赴装备制造、医养健康、新材料等产业人才集聚地开展各类招聘会。加强创业人才引进力度。举办创业大赛,汇聚优秀创业项目入区孵化。以政府主导推动模式、公共技术服务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与多元主体协同模式,推动省产业研究院济宁分院引入一批专业研究机构,引导如意新材料研究院、中钢研石墨烯研发中心、济宁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院等机构引进专家团队。重点在高端装备制造、医养健康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乡镇科技副职全覆盖,借智提升园区发展质量。

  “热度 + 温度”,夯实服务之基

  只要到了高新区,人才都要享受到贴心服务。济宁高新区将以“人才回引”为抓手,市场化推进人才引育和人才集中服务工作,打造人才流动新引擎。加大高层次人才社区、国际学校、特色医院建设力度,为人才安居提供更佳服务。加强专业人才队伍提升,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岗前培训、业务培训、技能培训等活动,提升各类人才综合素质。依托蓼河国际英才港线上网站,拓展“一网四库”功能模块,搭建人才公共服务大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办公、虚拟审核、虚拟呼叫等形式,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新机制。招聘帮办代办人员队伍,采用委托办理的形式,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

上一篇:济南高新区在全市科创中心建设考核中拔得头筹
下一篇:以巡促改 昆山高新区“1+6+10”夯实28个领域安全生产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