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宁波高新区软件产业收入超过百亿元,涨幅超过20%,实现逆势飞扬,其背后的发展密码是什么?
营商环境优化。宁波高新区全力助推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深入开展优质企业培育服务,完善软件产业扶持政策,突出质量效益为先、服务意识引领,全面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目前,宁波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91.66%和77.2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7.1%,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200件,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占比居宁波市首位。
工业云平台发力。位于宁波高新区的宁波软件园是宁波市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的核心载体。2018年以来,宁波软件园陆续推出华为全球首个“沃土工场”软开云平台、和利时数字工厂操作系统、极望工业MES系统、中之杰企业云制造平台等一批工业软件平台和战略产品,其中华为“沃土工场”云平台已为宁波141家软件企业提供云服务,培训企业技术、管理人员627人,为企业赋能441人次,助力管理项目数436个,累计检测代码1922万行,检测次数515.4万次,减少研发时间5万小时以上。
招大引强聚焦。宁波高新区将招引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和高潜力项目作为核心工作,建立由主要领导领衔、各部门联动的招商机制,在北京、深圳等重点地区成立专门的合作招商平台,两年来100多次赴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成都等地拜访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精准招商。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全球物联网产业大会、宁波全球云计算大会、中国软博会等国家级大活动平台上积极推介宁波软件园,累计组织20余场专场推介会,引进华为、中软国际、和利时、东华软件、航天信息、金蝶软件、大连华信等一批全国软件百强企业,以及旷视科技(FACE++)、医渡云2家独角兽企业。宁波高新区已成为宁波市前沿科技企业的栖息地。
鲲鹏产业园赋能。当前,宁波高新区根据件软件产业的功能,建设由大企业主导的鲲鹏生态产业园、东华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园中园,实现产业集聚。其中,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的宁波鲲鹏生态产业园布局华为(宁波)创新中心、华为(宁波)鲲鹏云平台、鹏霄服务器生产基地和国产应用创新产业基地,将加快推进华为鲲鹏和5G生态在宁波落地。该产业园将集聚近百家鲲鹏软硬件生态供应链企业,建成立足宁波、面向全国的全场景鲲鹏计算信息产业创新高地。预计到2025年,宁波鲲鹏计算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成为宁波“246”万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新引擎。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生“强磁场”。宁波高新区瞄准产业生态,搭建软件开发、测试、分发及大数据超算处理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人才实训基地,优化产业生态,打造软件产业要素资源集聚的“强磁场”。宁波软件园引进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分院、宁波物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等3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源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及开源空间、软件开发云服务平台等八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中软国际云上软件园及人才实训基地、东软宁波人才数字工场、诺丁汉大学灯塔计划等一批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正在谋划建设华为鲲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此外,宁波高新区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软件产业发展,对软件领域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前来创新创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