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参透“神品”秘密的厦门火炬高新区,深谙创新之道,从创业伊始的项目路演到企业成长的扶持,从双创平台引育到园区载体建设,从投融资的专项注入到技术创新的对口提升,每个环节紧扣创新要素。近期,由厦门火炬高新区支持承办的2020年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厦门分赛区,有在非遗工艺的草木染技术上做文章的“草木潋滟-草木染体验装置”;支持加大巡逻广度的巡线巡井行业应用无人机;医护的得力“助将”止血佳·新型动脉弹力止血带……这些源于生活,长于细节的创品,在创新的加持下便是温度感十足的人工智能产品。早在2015年,厦门火炬高新区便与厦门大学在软件园二期设立“厦大-火炬极客空间”,为大型创新现场勇于“飙车”的各路创业者,创造更多成功的可能。经过多年的发展,厦门火炬高新区与厦大-火炬极客空间通过双方资源联动,形成闭环式孵化链条,在创业人才辅导、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及产业技术孵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与派美特、青瓦等众创空间合作,为创客项目后续的商品化、产业化舒展“肌理”。
系列“神品”通往产业化道路上,厦门火炬高新区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平台、服务等要素,全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企业、催生新产业、孕育新业态。多年来,园区通过梯度培育计划,先后出台支持众创空间孵化、支持瞪羚企业发展等措施。同时,出台支持企业建设“域外研发中心”的政策,鼓励企业在高端人才集聚、研发能力较强的地区设立域外研发中心,巧用当地创新要素,提升母公司研发创新能力。
此外,厦门火炬高新区大胆探索,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自主建设企业内部“智囊团”等,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释放高能级创新。2019年下半年,园区新增环创(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陈勇院士共建的环创科技“环保先进装备制造”院士专家工作站,启动“内智”与“外智”全面共建的良性利用格局。其实,园区企业美亚柏科、麦克奥迪集团、雅迅网络等在厦门火炬高新区的支持下,早已“阔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为企业主体研发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内智”研发体系。截至目前,园区设有20多个综合性创新平台,30多个公共服务平台,近百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