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科创园区 > 正文

焦作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来源:焦作高新区 时间:2020-07-31
  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焦作高新区(示范区)上下围绕“三区一极”建设目标,振奋精神、尽心尽责,精准施策、狠抓落实,以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落地见效,极大地鼓舞了我们抢抓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前移了6个位次,在全省7个国家高新区中增幅排名位居第2;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受到省委深改委通报表扬,在全省开发区改革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中原工业设计城、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融合发展新模式获评市改革创新奖一等奖,特别是河南省委王国生书记7月1日莅临工业设计城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中原工业设计城已成为我市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重要载体和展示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焦作市2019年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我们位居全市第2;赋权赋能取得重大突破,市委市政府赋予了我们辖区内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的市级管理权限,大家期盼了20年的规划土地等相关审批权限正式获得授权,为真正实现“办事不出区”创造了条件。此外,各行业各领域各战线的工作也都跑出了加速度、取得了新进步。

  聚焦科学精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示范区严格按照上级决策部署,快速反应、迅速行动、全面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广大群众积极配合、共同行动,构筑了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纷纷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用实际行动支持抗疫工作。通过全区上下的积极努力,除全市首例输入性病例外,全区没有再发生确诊病例,打了一场漂亮的疫情防控阻击战。示范区千方百计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和群众生活需求,在疫情严峻时期,焦作高新区(示范区)生产供应了全市80%以上的口罩,承担了全市60%以上的临床药物和医疗耗材配送任务,供应了城区90%以上的蔬菜,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示范去因时因势调整防控策略和应对措施,及早推进、精准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在全市首家提出了工业企业复工“十项标准”和复产流程,仅用一周时间,40家重点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稳住了经济基本盘,有力促进了经济全面复苏、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示范区在不折不扣执行上级一系列惠企政策的基础上,克服财政困难,及时为辖区企业兑现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6805万元,有力支持企业共渡难关,极大地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初步预计,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亿元,增长5%,增速高于全市3.7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1,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外,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由负转正,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5项指标增速保持全市前列。

  站位全市大局,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去年以来,示范区按照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确定的“以国家高新区建设统领示范区建设,争取早日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和中心城市发展新亮点”的新定位、新要求,确定了“三区一极”的发展目标,在全区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今年的3月17日、4月8日、4月22日,市委王小平书记在调研示范区、大沙河两侧规划等工作时,要求示范区依托大沙河这个焦作未来发展的中心轴,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城、生态宜居城、文旅康养城,并强调科技创新名城是根本定位,必须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文章,在平台培育、科技创新上体现活力、特色和主基调。市委的定位和要求,既为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使示范区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突出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更加注重集群发展。围绕食品制造、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加快实施蒙牛百亿产业集群、明仁50亿产业集群项目。蒙牛四期工厂项目联合厂房主体完工,正在安装调试设备,配套包装项目建成投产,低温圆周杯、有机发酵乳、配套物流、标准化牧场等5个项目进展顺利;明仁苏打水改扩建项目部分完工,高端苏打水、恒森包装等项目正加快建设。更加注重“三大改造”。连续两年获评四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企业5个产品入选2020年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5家企业7个项目获得河南省先进制造业专项奖励资金2501万元,资金数占全市争取资金总量的38%;明仁公司通过国家第五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初审;厦工机械N系列装载机被评为省级绿色产品;两家企业获评我市企业改革创新二等奖。更加注重资源整合。通过企业搬迁、腾笼换鸟、存量盘活等措施,推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启动了中轴股份等8家企业的搬迁工作。盘活厦工二期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引进了创基智谷项目。利用大江重工的厂房、设备、人员,发挥泰鑫机械的技术优势,促成两家企业合作建设桥隧工程智能装备项目。项目的建成达产,既盘活了存量资源,更将泰鑫机械优势产品的产能提高了10倍,标志着我市在成套装备行业取得了重大突破。

  强化创新驱动,创新市场主体加速壮大

  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中心改造提升、创基智谷、科技总部新城五个科技综合体全面开工建设,在建面积达60万平方米。加强创新主体培育。首批申报推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为历年来最多。新增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增长40%,备案数量居全市首位。科瑞森获批组建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华飞电子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端传感器应用研究院、明仁中药研发及安全评价联合实验室等3个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加强科技项目申报。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52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5个、市级44个。我区推荐的森格材料项目被纳入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支持,是我市唯一一个。新增省级“星创天地”两家,实现了零的突破。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组织23家企业申报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25个,数量居全市第一,经评审,钰欣机械王小林团队等10个人才(团队)入选,占全市比例达27.8%。加大对人才引进政策的宣传力度,为42名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兑现了落户生活补贴等待遇。有关单位要加大力度宣传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各企业要用足用好、积极申报,不断扩大人才引进规模。

  坚持项目为王,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示范区建设的头号工程。注重项目谋划。抢抓国家支持“两新一重”建设的重大机遇,及早设立专班,谋划重大项目234个,入库补短板“982”稳投资项目61个,入库项目数量、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均位居全市前列。争取专项债资金2.39亿元、特别国债4100万元,筛选上报专项债项目9个,资金需求47.44亿元。狠抓项目建设。今年共安排重点项目228个,总投资989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298.2亿元,项目个数、总投资数均居全市第一,分别比去年增长了90%和138%。1-5月份,克服疫情影响,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1.68亿元,投资完成率34.1%。其中,5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25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79.3%。11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3%。一批重点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总投资12亿元的泰鑫机械桥隧工程智能装备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2.1亿元的厦工北方智能制造基地项目设备安装进展顺利,涂装中心正加快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黄河生物科技学院正加紧施工;总投资30亿元的创基智谷、总投资10亿元的中轴智能制造产业园等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奠基开工。扩大开放招商。示范区建立与疫情防控形势相适应的招商模式,搭建了全市首个智慧招商云平台,推动云招商取得积极成果。今年以来,克服疫情影响,线上线下签约项目39个,总投资280.5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个,总投资100亿元的恒大文旅城、总投资20亿元的征云科技金融产业园等项目签约落地,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正快马加鞭加快推进。

  着眼品质提升,城乡融合步伐加快

  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全力服务市十大基础设施项目,上半年交付土地1048亩,拆除建筑物15.4万平方米,迁坟959座,较好地保障了市定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强力推进区定各类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在建项目18个,完成投资5亿元,沁泉湖公园征迁、建设整体进展顺利,正在加紧施工;西经大道(人民路-丰收路)、滨河路(中原路-阳明路)等道路建成通车,文汇路(世纪路-南海路)、金沙路(迎宾路-文汇路)等道路加快建设。城中村改造遗留问题得以化解,大北张、和屯征迁攻坚战成果显著,5个社区、7个地块安置房建设工程施工顺利。深入推进“四城联创”。强化城中村、城乡接合部、背街小巷等薄弱环节整治,深化“脚板+手指”创建活动,着力打造全民参与的创建品牌。引进社会投资500余万元,拆除破旧板房,新建成既有古风古韵、又有时尚气息的东小巷,培育了“夜经济”新热点。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市场化模式运行正常,环卫市场化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全域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100余万元,建成村22个。农村改厕累计完成投资4600余万元,改造厕所2.67万户,占常住户数比例达94%。新修“四好农村路”10.5公里,7月底可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治、调、建”并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污染防治攻坚量化考核受到市里表彰,秋冬季PM2.5 浓度同比改善情况以及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考核结果均位列五城区第一名。取缔“散乱污”企业4家,打掉黑加油站4个,并保持动态清零。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9.3万平方米。严格落实河长制,认真开展河道“清四乱”等工作。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完成营造林1573亩、森林抚育1038亩,分别超市定任务43个、5个百分点。

  持续改善民生,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稳定扩大社会就业。坚持把保居民就业作为重要任务,落实援企稳岗政策,为344家企业免征社会保险费2120余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2万元。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2567人、返乡下乡创业278人。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投资2.9亿元的区实验中学9月份将如期开学,张庄中学新操场基本完工,旱厕改造、危房改造等校园环境提升工程顺利推进。大力发展文体事业,新增运动场地10万平方米,苏家作乡入选2019-2021年度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本届焦作唯一一个入选乡镇。新建成农村幸福院4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15个。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37个,签约率36.3%。办好“两癌”筛查等民生实事,惠及群众5700余人次。

  扛牢政治责任,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对党员干部党性、作风、能力最现实的检验,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最直接的检验,是对党的建设工作成效最有效的检验。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的重大要求,扛起守卫人民健康的政治责任,在全区组织开展了“举党旗亮党徽、打头阵当先锋”活动,263个基层党支部、55个临时党支部闻令而动,构筑起了防控疫情的红色防线;4500余名党员、130余支党员突击队和党员志愿服务队冲锋在前,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去,成为了阻击疫情的中流砥柱,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感召力、执行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这场严峻的斗争中,广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经受住了考验、交出了满意答卷,充分说明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是一支值得信赖、能挑重担、敢打硬仗的队伍。基层治理成效显著。调动区域内各类社会治理资源,形成共建共治格局,我区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两项调查”排名全省27个开发区第一名。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便捷信访进万家”等行动,上半年化解信访积案19起,网上信访占比达78.6%。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破获涉恶案件4起,移送起诉27人。

上一篇:南宁高新区:对标对表抓提升 有效推进创城工作
下一篇:株洲高新区: 拿第一! 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力满格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