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西安高新区将怀抱着更大的梦想,乘着西安建设第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的东风,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朝着“两个率先”目标奋勇前进。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西安高新区“大干123 建好首善区”的全面超越之年,更是西安高新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实现逆势发展的一年。“十三五”收官之际,回望过去五年的发展,西安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基础不断加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民生基础日益改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实现了稳步高质量发展。
五年艰苦奋斗,五年勠力前行。西安高新区通过一串串闪亮的成绩,在“十三五”收官之际书写了一份亮丽的答卷。尤其是2020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43.62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排名第一位,在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同时,进一步筑牢了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全面聚焦“三次创业”
加快宜居宜业“幸福高新”建设
创新是西安高新区的灵魂,而快人一步、敢为人先是西安高新区的发展基因和精神。自成立之初,西安高新区就始终奋勇争先,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立足本地人才科技资源,大力营造优质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在国家开发区建设的历史画卷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6年,在“十三五”开局之际,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西安高新区便定下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总体目标。2017-2018年,西安高新区启动“三次创业”,正式拉开“大干123 建好首善区”的大幕,在托管12个镇街的基础上,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推进创新之城、富强之城、美丽之城、时尚之城、幸福之城“五城”同建,筑梦宜居宜业的产城人文融合“幸福高新”。
2019年,西安高新区在前一年“八大攻坚行动”的基础上继续谋求新的突破,大力实施“八大突破”工程。这一年,西安高新区坚持以创新为发展核心动力,以项目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年GDP总量突破2000亿元大关,在西安市占比达到22.6%,位列各开发区第一位,同比增长12%,全年经济走势稳健,综合实力、发展质效及发展能级大步跃升。
同样是2019年,西安高新区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金、介、才、媒”九位一体的创新生态,新增各类双创载体31家、面积达205.6万平方米。累计建成各类双创载体141家,其中国家级35家、陕西省级47家、西安市级33家,总面积达703.96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西安高新区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头号工程,推进高端产业不断聚集。截至2020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区拥有境内上市企业25家、聚集世界500强企业115家、累计注册商事主体1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00家以上。
随着西安高新区创新基础的不断完善,产业的不断聚集,吸引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腾讯、阿里巴巴、浙江大华、海康威视等众多知名企业慕名前来落户;比亚迪智能终端、半导体材料海创园、施耐德电气全球设计中心等重点项目引进落地;三星二期一阶段、奕斯伟、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扩产等项目建成投产……西安高新区正以矫健的身姿快速前进。
高举“硬科技”大旗帜
率先启动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
回望五年来的发展历程,2020年将是西安高新区发展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西安高新区启动“八大超越工程”并发布重点项目清单,236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包括基础设施项目30个、社会民生项目28个、工业项目69个,总投资达638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达1403亿元。
数据是最好的成绩单。2020年一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西安高新区坚持按照“变、稳、抢、实”四字内容,围绕“全市十项重点工作”,聚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聚焦民生福祉,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实现地区总产值527.15亿元,实体经济总量占比达75%,同比增长6.2%。
这一年,西安高新区围绕西安市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4561”现代产业体系,建立以硬科技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实施硬科技提升主导产业升级转型。
这一年,西安高新区的“双招双引”继续跑出“加速度”。根据《西安高新区2020年“双招双引”10条措施》,西安高新区将新设规模达百亿元的产业基金,瞄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汽车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建设先进制造业示范区。
这一年,西安高新区高举硬科技大旗,率先启动了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并发布《西安高新区创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2020-2023)》,明确了以“123489”的总体思路为指导到2023年基本建成硬科技创新示范区的宏伟目标。9月15日,2020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分论坛——下一代AI芯片产业发布暨Chiplet产业联盟启动成立圆桌会议上,诞生于西安高新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加速芯片——“启明920”芯片正式发布。该芯片的成功研发不仅是西安高新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启动以来发布的一项重磅成果,在我国芯片领域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坚持走硬科技与金融互乘放大发展之路,是西安高新区推动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有力抓手。《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于支持企业上市发展若干政策》《西安高新区关于加快推进“硬科技”企业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西安高新区关于加快推进重点拟上市“硬科技”企业上市的专项政策》的发布,将进一步加强对硬科技企业上市的支持和帮助力度。2020年以来,西安高新区先后创造了陕西省年度首家上交所上市、首家创业板上市、首家科创板登陆、首家“精选层”挂牌等多项第一,上市硬科技企业达4家。
当前,西安高新区正全方位聚力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平台搭建、载体建设、人才队伍、创业环境都在快马加鞭推进当中,西安高新区正努力在“硬科技”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上一马当先、率先垂范。
聚焦“四最”营商环境
持续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
区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优质的营商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长期以来,西安高新区持续推动“最多跑一次”数字化转型,高标准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15条”,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当好西安市“四最”营商环境排头兵。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便企业办事方面下重拳、出狠招,通过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办事流程,大力推进“就近办”“网上办”,200余项事项实现“网上申报”“一网通办”,90%事项实现“一次不用跑”,“容缺审批”“承诺审批”等8项行政审批创新制度在陕西省进行推广;“一网通办”上线事项达103项,居西安市第一位。
当前,西安高新区正站在“三次创业”的风口上,几乎每个月都有新项目签约、每个月都有新项目开工。确保各类项目的顺利推进实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此,西安高新区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政策、拿出了一系列强硬措施,组建行政审批中介超市,全方位为项目建设提供服务。
2020年6月以来,为进一步方便企业群众办事,西安高新区相继与曲江新区、航天基地、长安区、鄠邑区开通“跨区通办”服务,并积极推进在西安南部人口产业密集区域探索开展“六区通办”服务。这些举措的推出既避免了企业跨区域业务“两头跑”,又缩短了跨区域办理业务的地理距离,大大降低了各地企业往返奔波登记时间成本。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为群众办理业务474件,“两区通办”服务模式成效显著,逐步形成“同城同质”便民服务新格局。
在人才招引方面,西安高新区发布《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工作行动方案》,启动全球招才引智计划,设立专项资金、基金,全方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同时设立“全球招才大使”,建立“以才引才”机制。2019年9月至今,西安高新区已新引进和培育ABC类高层次人才77名,认定DE类人才1万余名;培育产业领军、企业经营管理等“五支人才队伍”2000余名,培养培训先进制造、教育卫生、乡村振兴等领域紧缺人才超过1万名。今年9月,西安高新区发布《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行动方案(2020-2022年)》,进一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2020年9月15日,西安高新区还重磅发布了《西安高新区打造“硬科技创新人才”最优发展生态10条支持政策》,对硬科技创新人才按其个人贡献给予每人每年最高200万元人才津贴;对经评审的硬科技创新人才创业项目,在运营方面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支持。此外,该政策还在子女教育和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大力惠民生补短板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西安高新区大力惠民生、补短板,不断增强人民福祉,通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新建、改扩建学校,实施城市更新安置,建设沣惠绿道,开通村村通公交路线等,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19年年底,西安高新区11条“村村通”客运线路相继开通,通车运营之后行政村500米站点覆盖率达到85%,合计运营里程223公里。辖区村民走到村口就能乘坐快捷方便的公交车。
教育始终是老百姓关注的头等大事,教育也始终是西安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安高新区仅用一年时间便完成了总投资额达135亿元的50所新建学校、87所改扩建学校的建设任务,新增优质学位7万多个,极大缓解了学位供需矛盾。同时,西安高新区在“名校+”全覆盖的基础上,将新建学校全部纳入“名校+”管理体系,全面推广“一长多校”集团化办学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名校”带动作用,让辖区所有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享受到优质均衡的“高新教育”。
方便、快捷、放心的就医环境也是老百姓关注的重点。过去五年里,西安高新区加快推进国际医学中心等一批医疗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村镇医疗卫生体系,极大方便群众就医问题。当前,西安第一人民医院、高新儿童医院等一批优质医疗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老百姓看病就医在西安高新区将不再是问题。
2020年,总投资额达12亿元的沣惠绿道正式开通。这一依托“关中八惠”之一的沣惠渠而建、全长28公里的生态绿道串联了仪祉湖、洨河生态公园、国际风情水街、鱼化商业水街等多个景观节点,融合了休息区、设施带、人行道、自行车道、绿化带等多个功能带,为西安高新区再添新风景的同时,也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一个好去处。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通过实施“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十个一’工程”持续推进城乡不断融合发展。当前,西安高新区44个村庄建设规划、7个街镇的国土空间规划已经全部编制完成;医疗卫生、大型购物中心建设、辖区社区快递网点、城乡道路建设、文化建设等稳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也在大幅改善。
“西安高新区真是一天一个样子,变化太大了。”住在这里的居民无不赞叹西安高新区这些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说:“这里就是心中的幸福之城最真实的样子。”
绘就“五年三步走”蓝图
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2021年,西安高新区将迈入而立之年,同时也将迈入下一个“五年”发展期。站在迈向新的历史方位重要节点上,西安高新区早已经悄然收拾好行囊,日夜兼程再出发。
在2020年5月22日举行的西安高新区干部大会上,西安高新区“五年三步走”的宏伟发展蓝图正式绘就,明确了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到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年、“十三五”规划收官年、“大干123 建好首善区”超越年各项任务,推进“五大建设”,实现“八大超越”,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到2022年,基本建成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和更高水平大西安都市圈首善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取得突破性进展,对陕西省、西安市发展带动能力明显提升,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示范区;到2025年,率先建成硬科技创新示范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下一个5年,西安高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面落实“五项要求”,按照中央和陕西省委、西安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聚焦“十项重点工作”,推进“五大建设”,在圆满实现“大干123 建好首善区”三年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三次创业”,为加快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而奋斗。
西安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西安高新区将怀抱着更大的梦想,乘着西安建设第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的东风,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朝着“两个率先”目标奋勇前进!全体西安高新人将继续秉承“干就干最好、干就干第一”精神,发扬高新铁军优良作风,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以争当时代弄潮儿的气魄,奋力谱写西安高新区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