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这些福利包括空间服务、国际拓展、科技金融、股权融资、企业服务、技术服务等超百项需求,是企业在疫情期间最迫切的需要。
金种子管家服务中心揭牌
42名服务管家报到
会上,“金种子”管家服务中心揭牌,首批42名服务管家正式报到。服务中心将成为“金种子”企业的“加油站”,成为服务管家的“大本营”。
据悉,“金种子”管家服务中心落脚点就是做好贴心服务、创新服务。截至目前,“金种子”管家服务中心首批聚集了42名服务管家,这些管家团队来源于中关村发展集团总部及各业务板块的骨干力量,熟悉集团的产业投资服务、空间运营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各项业务,了解集团服务资源分布,了解“金种子”企业的具体需求,是一支结构合理、服务专业的管家队伍。
服务中心还对管家实行了分级管理、联动协作:一级管家主要是加强服务中心与集团体系各业务板块的联络,做好服务能力的梳理;二级管家主要负责具体提供管家服务,及时响应处理企业服务需求、服务资源对接、交付跟踪、评价反馈等事项。
中关村“金种子”企业
培育计划发布
中关村科服公司董事长郑宏发布了中关村“金种子”企业培育计划。她介绍,目前中关村科服公司已形成了297项产品服务清单,包括空间服务类31项、股权投资类14项、科技金融类21项、综合科技服务129项、共性技术服务102项。其中,在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敏捷制造、智能网联、新材料6个高精尖垂直领域,形成了成熟的技术服务体系。
郑宏介绍,为做好“金种子”企业培育计划,“金种子”管家服务中心制定了四项行动计划,以期培育服务管家,护航“金种子”企业发展,一是建立“金种子”企业服务体系,推出定制“服务包”,通过“点对点”对接,提高集成服务的精准化水平;二是推广企业管家小程序应用,提高服务管家结构化、专业化的服务能力,根据企业的需求精准匹配科技服务资源;三是组织开展服务管家培训,在双创政策解读、中关村创新生态研究、企业技术研发、企业融资发债、创业及企业经营等方面系统持续地为管家赋能;四是开展包括企业融资对接、技术研发支持、市场推广助力、政策申报支持等在内的个性化精准赋能行动等。
为“金种子”企业
提供融资支持
2020年,中关村发展集团设立了“金种子”企业投资专项基金,基金首期规模4亿元,用于以股权投资方式投资“金种子”企业。中关村科服公司及“金种子”管家服务中心将积极对接“金种子”基金及集团体系内外科技金融资源,为“金种子”企业注入“耐心资本”,通过“耐心资本”的浇灌,助力“金种子”企业长成“参天大树”。
中关村科服公司为服务管家准备了工作利器——“中关村企业服务管家助手”小程序,将成为服务管家开展工作的工具书和导航仪。
中关村科服产业服务总监李奇奇介绍,“中关村企业服务管家助手”小程序具有展示、管理、服务三大功能,展示了中关村发展集团板块及中关村科技服务生态合作伙伴的服务资源,并提供包括账户管理、销售管理、数据管理等实用功能,管家可以快捷方便地查询接近服务能力,及时根据“金种子”企业的需求匹配服务资源,查询服务记录。管家助手将成为管家们有用的得力助手,“金种子”企业也可以在小程序上查询需求服务。同时,公司还将建立管家激励机制,更好地激励管家做好企业服务。
为让管家服务更专业,中关村科服公司联合合作伙伴出品了“中关村金种子管家实训营”培训项目,将打造真实、有趣、有内容、有干货的课程体系,通过交付一套知识产品、一个朋友圈、一批导师资源、一个服务方法论,希望每一个从实训营走出来的学员都是懂中关村、懂产业、懂企业、懂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主动担当、协同联动
赋能科技企业
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宣鸿表示,服务管家是中关村与科技企业之间的联络员,是做好科技服务的服务员,是倾听企业诉求的接线员,集团各业务板块都要加入“金种子”服务计划,支持服务管家开展工作,服务管家将把“金种子”服务作为个人服务优化中关村科技服务生态的舞台,拓宽个人职业发展能力的助手,顺势而为,持续提升专业能力。
宣鸿表示,“金种子”企业培育计划是长期赋能科技企业的计划、是集成赋能科技企业的计划、是用实实在在的耐心资本陪伴科技企业渡过疫情寒冬的计划,具有鲜明的中关村特色。“创新创业是中关村不朽的灵魂,中关村的生态环境肥沃,有足够的雨水、肥沃的土壤、合适的温度、足够的好种子,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基因。服务‘金种子’企业,除了减费降租,我们还要提供包括空间运营、产业投资、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等在内的一站式管家服务、综合的科技服务,要吸引集团内外更多人参与进来,建设一支开放式、长期性的高素质服务型管家队伍。”宣鸿希望,未来中关村涌现更多的合格管家、金牌管家和银牌管家。
在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超高清视频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相关的行业应用也在加速落地。
超高清视频具有更强的信息承载能力和更具潜力的普及应用价值,将为消费升级、行业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新场景、新要素、新工具,带动信息产业整体升级,加速以视频为核心的行业智能化转型。
华为公司董事长梁华2020年11月在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上表示,目前,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已经形成终端设备先行发展、内容供给初具规模、技术标准逐步完善、行业应用日渐兴起的良好态势,但同时也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标准不统一、内容不足的三大挑战。
赛迪智库超高清视频课题组分析认为,展望未来,超高清视频产业关键标准会陆续出台,整机产品不断升级,内容供给持续丰富,行业应用加速落地,产业生态将日渐完善。
超高清与5G、AI、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渗透融合,进一步推动了行业应用落地。在医疗健康领域,5G的低时延特点赋能超高清,促进医院利用远程医疗进行诊疗及手术,如5G+4K技术助力协和医院完成首例远程眼底手术示范。
在文化娱乐领域,VR、5G与超高清结合,助力云博物馆、云演唱会、云直播等应用场景落地,丰富了人们的居家娱乐生活,如中国移动咪咕视频在2020年5月开展的5G+4K+VR珠峰直播。
在智能交通领域,华为联合海康威视、大华利用AI+5G+超高清技术更好地分析城市交通情况,实现精准调度,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赛迪智库超高清视频课题组表示,围绕优质内容消费的超高清视频盈利模式仍需要探索。高质量超高清视频内容,对技术、设备、软件有较高要求,需要产业生态整体升级改造,解决规模效益不足的问题。
展望2021年,该课题组认为,超高清视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加强协作互补,围绕新媒体、文教娱乐、安防监控、医疗健康、智能交通、工业制造等领域,以及东京奥运会等重大赛事活动开展合作,着力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撬动超高清视频行业巨大的应用市场,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