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根基在实体经济,支撑在现代产业。在启迪协信武汉科创园就有这样一家企业,它诞生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依托武汉经开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现代化产业背景,通过政、产、学、研政策加持,实现了从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化进程的华丽转身。近日,记者采访了国家特聘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武汉比西迪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韩建涛,解密企业在新能源赛道快速蝶变的密码。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他是产学研结合的示范者
人生有很多版本,比如攀登科学高峰的学者,教书育人的教授,叱咤商海的企业家,做好这其中的任何一件都挺难的,但做到像韩建涛这样,跨越不同的“山头”边界依然游刃有余、更是鲜见。面对自己的过往,韩教授却非常谦虚,他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我们每个人都踏实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对学校、对国家最大的贡献”。
韩建涛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师从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有“锂电池之父”称誉的Goodenough 教授,致力于低成本、长寿命储能电池研究。2014年回国后,围绕当前储能领域重大需求及技术断裂点,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申请美国发明专利1项,授权中国专利20余项,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同时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项目 、中共湖北省省委组织部“百人计划”创业项目。
韩建涛最终将“山峰”定为钠离子电池领域,就是希望破解稀缺资源卡脖子难题。韩建涛称:“钠离子电池是基于电化学储能机制下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板块,是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储能项目的重要技术支撑。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作为高效的储能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锂在地壳中的资源分布不均,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锂电池产能和消费市场,然而80%以上的锂依赖进口,资源的匮乏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应用。钠元素性质与锂接近,钠离子电池体系与锂电池类似,其研发生产可以借鉴锂离子电池的工艺;钠离子电池的技术成熟度较高,电池制造业可较快进行产能切换;并且,钠在地壳储量丰富,全球分布广泛,成本低廉,钠盐产业及供应发展成熟。因此,钠离子电池在巨大的应用市场面前综合考虑资源和效益等各方面因素顺应市场的需求。硬碳材料有着成本低廉、储钠容量高、结构稳定性高、可功能化调控等优势,是最理想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韩教授跟我们介绍“高端硬碳是一种具有安全、长寿命、高容量、高功率的新型碳材料负极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启停电源及钠离子电池方面,而硬碳材料技术的难点就在无定型材料的结构设计及精准调控上。”经过多年的研发及技术沉淀,韩教授带领团队,使用新型的表征手段,开发新的结构分析方法,系统地解析重构了无定形硬碳的结构,探索其构效关系,最终解决硬碳结构解析、工艺定型等一些列技术难题,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好评,并在“第13届中美纳米华人论坛”和“第5届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做特邀报告。十年磨一剑,韩建涛带领的团队专注于此,最终拿出科研成果走向商业化。
万亿美团“触电”比西迪
去年年底,武汉比西迪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比西迪”)发生工商变更,股东新增美团旗下北京酷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酷讯科技”)。万亿市值的美团,入局动力电池领域,让比西迪倍受业界关注。
美团公司官网介绍,美团无人机团队成立于2017年,旨在通过飞行器、地面承接装置及航线管理后台系统三大自主研发部件形成城市低空物流网络,在城市复杂环境下满足3公里15分钟达的高频即时配送需求。针对城市末端配送场景,美团自主研发了FP400系列机型,集成了飞控导航系统、多模感知系统、融合定位系统、场景识别系统等核心能力,保障飞行器可在城市复杂场景下实现安全可靠的自主运行。无论是美团无人机,还是自动配送车,高性能的新能源电池都是必要一环。
目前,比西迪已经完成数千万元融资,技术上已实现负极的高效合成工艺,掌握可控的正极材料,以及改良电解液配方及拥有钠电电芯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力,钠离子电池的量产指日可待。
园区服务和产业配套倍感温暖
比西迪总部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启迪协信武汉科创园。在韩建涛看来,一个园区的企业服务和产业配套是决定企业能否高速成长的重要因素。谈及选址,他说:“园区有专人对接,多次上门做企业调研,并且园区还为我们提供了前置补贴。我们只需要过来看一次,剩下的都是他们全程帮助我们完成,包括公司注册、财税服务、装修对接等;并在投融资、市场推广、政策申报等方面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与此同时,我们不仅享受了园区独有的奖励政策,而且在疫情期间还享受了园区的租金减免政策,极大的帮助我们解决了资金难题,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启迪协信武汉科创园是一个“有温度”的园区;园区的产业配套和公司业务也很吻合,尤其是汽车和电池业务联系非常紧密,聚集了众多“硬科技”项目,已经形成了全产业链的闭环。”
韩教授说“对于未来策略,一定会坚持‘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原则,我们一直坚信要把我们的优势变成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