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非常高兴!”“对研发企业来说是利好消息!”“政策雪中送炭,我们深受鼓舞!”近日,中关村管委会出台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费用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在谈及《管理办法》时,不少科技型小微企业负责人难掩兴奋之情。
据了解,为进一步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开展研发投入、加速推进创新,《管理办法》对成立时间在5年(含)以内、从业人员100人以下、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按照上一年度研发费用支出额度给予一定比例或额度的补助,最高补助金额20万元。
引导和支持企业以创新方式跨越死亡谷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最有创新潜力的群体,小微企业的发展决定了中关村未来的发展。数据显示,中关村成立5年(含)以内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数量占中关村企业总数的10%以上,研发投入强度3年均在9%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独角兽企业如商汤科技、寒武纪等都是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而来。
“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支持,就是在为中关村创新‘加速度’助力,是中关村通过创新创业上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的重要一环,具有夯实基础、擎画未来的重大意义。”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翁啟文表示,为鼓励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创新创业上水平,激发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中关村管委会出台了这一管理办法。
“出台这一政策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量:一是切实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真正的科研创新是孤独的,是有风险的,中关村希望通过‘你研发,我补贴’的支持方式,把科技型小微企业扶上马、送一程,引导和支持企业以科研创新的方式跨越‘死亡谷’。二是既着眼当前,又谋求长远。除了切实给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补助,中关村还将建立科技型小微企业库,开展‘前沿企业挖掘与支持工作’,探索优质项目发现机制,对创新企业后续的技术研发、融资、业务拓展等,提供信用背书和更多的服务,在中关村这片热土上培育更多的未来独角兽企业。”翁啟文说。
全力加速小微企业创新
据介绍,《管理办法》对企业上一年度研发费用的补助标准是:企业上一年研发费用总额在10万-100万元的,按支出额的5%给予补助;企业上一年研发费用总额高于(含)100万元、不足500万元的,按照每家10万元给予补助;企业上一年研发费用总额高于(含)500万元的,按照每家20万元给予补助。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政策有四大主要特点:一是精准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北京市重点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投入的基础上,《管理办法》聚焦科技型小微企业,瞄准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投入面临的“痛点”和“堵点”,精准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二是普惠性补贴方式。对于有研发投入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都可以根据上一年研发费用支出额度直接申请,提高政策支持普惠性。
三是研发费用范围贴合企业实际。该管理办法所指研发费用为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投入的经费支出合计,包括企业内部的日常研发经费支出,当年形成用于研发的固定资产支出和委托外单位开展研发的经费支出。
四是申报流程简便。采用O2O的模式,“线上申报,线下审核”,简化政策申报流程,企业提交完整材料后,符合条件即可获得资金补贴。
据悉,凡是在2017年12月31日前,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注册,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的企业,不管是不是在官网上公示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名录库,都可以进行申报。研发费用支持资金申报计划于4月上旬开始,申报周期为一个月,支持资金拨付至企业的时间预计为第三季度。
普惠政策深入“企业心”
政策是否面向实际,是否解决小微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问题?来自企业的声音,最具有发言权。
“《管理办法》的出台非常及时,对于我们这些小微企业来说,这项政策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实验性研发中的信心,加大科研投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相关产品。”智强通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海东认为,“政策的申请方式非常方便,同时政策具有很强的普惠性。对于双创企业来说,是非常利好的!”
“我们是一家以技术为驱动的公司,所以听到《管理办法》出台了,非常高兴。这项政策可以说是‘雪中送炭’,深入人心。只要我们通过正规申报,符合要求,就可以拿到这笔支持和鼓励,对于处在初创期的我们来说,是一种很大的鼓励。”国科赛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常务副总经理齐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