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院长齐佳音:
创新科研 在技术与变革之间开拓前行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组织运营管理全面数字化转型,商业消费模式不断升级换代,国际贸易规则与国际贸易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全球产业分工中数字商品生产线的平台作用日益凸显,开源技术与开源商业模式的生态互动日渐升级为国家竞争力,颠覆性前沿技术与适应性管理变革之间的互动关联,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关乎到国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让前沿技术和经济管理完美融合”似乎还是一种新鲜话题。但齐佳音却知道,这是一个必然趋势,而她也一直在为此不懈努力。
齐佳音本科是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跟随导师李志斌教授参与了吴文俊院士主持的国家攀登计划项目“机器证明及其应用”,开展数字机械化证明的研究工作;博士研究生阶段师从管理学大家——西安交通大学李怀祖教授,开启管理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之后,在中国工程院方滨兴院士的指导下,从事网络空间安全的研究工作。可以说,齐佳音个人的学术经历,为她在“技术”与“管理”之间穿梭,并醉心于“在颠覆性前沿技术与适应性管理变革之间”做探索者和开拓者,提供了良好的知识结构铺垫。如今担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院长的她,始终在用一双发现的眼睛探寻着属于自己的科研之路。而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与管理的创新融合,便是她实现人生价值的突破口。
智慧平台为管理变革添动力
“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具颠覆性的技术进步,如果不加以宏观层面的机制设计与管理调节,或许将直接导致人类社会的两极化,一部分人坐拥大量资源,进阶到自由国度,更多的人被赶到社会的边缘,直接掉入‘被抛弃’的境界。如果出现这种局面,那就是管理学科学者们的失职。”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的发生,齐佳音开始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管理创新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
齐佳音认为,迈进人工智能时代,大量智能机器的运用将把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社会物质将极大丰富,从而导致物质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低廉,其所带来的成就感迅速下降。由于人在生产中让位于机器,最终时间将不再是人的制约性资源,诚然,从某种角度来说,如何消耗时间过上“明智、合意且完善”的生活则将成为一个“真实而永久”的社会性普遍问题。大量的智能机器参与生产制造,但并不参与消费,这打破了人类社会长期形成的“人参与生产—人获得报酬—人购买消费—人再参与生产”良性社会运转系统。智能机器在生产环节大量介入,但并不需要获得报酬,也不需要购买服务,被挤出生产环节的人,如何获得报酬来购买消费,换句话说,颠覆性技术之下未来的良性社会运转系统是需要尽早思考的重要社会问题。
担任会议主席的AOMOCIS人工智能与管理国际学术会议
另外,齐佳音认为,随着整体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各种智慧终端将日益成为人类每天与之协作、与之共生的智慧体,由于人类行为数据的泛在采集,人将变得越来越“透明”,而彼时尚处于灰箱机制的智能应用则必然成为未来管理学必须关注的对象,人与机器人之间、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管理问题都将成为管理的内容。因此,人类必须提前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关于各种智慧应用引发的新管理问题进行预警,持续思考人类如何在与智慧应用体的共处,确保人类的伦理、规范、尊严和价值能够更好地得到保障。
更重要的是,齐佳音指出,人工智能(AI)时代管理变革研究是全人类视角的战略性布局。但当前国内将人工智能和经济管理结合起来的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必须加紧布局,才能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对经济管理与社会运行等的影响,进而更好地促进组织以及整体社会能够最大限度地平稳地过渡到智能时代,同时构建现行系统转化到未来系统的变革管理理论、方法与路径,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2017年,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解决人工智能与经济管理融合过程中的难题,齐佳音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牵头创建了国内首家“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聚焦颠覆性前沿技术与适应性管理变革的研究,促进人类平稳迈向更加美好的智能社会。
齐佳音介绍,服务国家战略是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的使命,研究院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与社会、经济、管理、教育等的变革应对,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制定提供专业研究成果,做到未雨绸缪。这包括:探索颠覆性前沿技术所引发的一系列就业影响效应、伦理道德风险等社会发展效应;技术影响效应、产业生态效应等产业演化效应;以及生产方式变革效应、组织管理变革效应等组织变革效应等众多经济管理问题。以状态趋势跟踪、模拟环境搭建、分析模型推演、大数据驱动建模等为主要方式,提供案例/数据/模型/实证/智库等,从而系统为我国以及上海市提供政策建议。与此同时,研究院积极尝试人工智能时代的商科卓越人才培养,为人工智能与经济管理的完美融合储备更多有用人才。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已经为国家提交网络空间安全、区块链、数字货币、数字一带一路、新基建等建议20余份。
齐佳音教授荣获AOMMOC2019学术大会最佳学术论文奖
齐佳音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发挥了突出的学术引领作用,展示了中国学者风采。2019年,她以会议主席的身份,主持了在美国哈佛大学举办AOMOCIS人工智能与管理国际学术大会,这次学术盛会邀请了来自全球的200多人参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由上海市委市政府直接参与举办,规格很高。2018年,她收到上海市应勇市长签名的邀请函,以发言嘉宾的身份,参加了“打造智慧企业,赢在AI主战场”论坛;同年,受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会国际联络部的邀请,参加第七届“中德未来之桥”青年领导者研修交流营活动,并做主旨报告“人工智能时代的政策与治理创新”。她还先后在AOM、IFIP、INFORMS、ICIS、IEEE等国际著名学术组织的学术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齐佳音教授荣获2019年第十三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人工智能时代的经济管理
如果说创建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是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结合的根基。那么,齐佳音近年来的关于管理范式重构、企业形态之变、治理之变,以及价值之变等多角度的研究,则让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之树开始枝繁叶茂。
以管理范式重构为例,齐佳音表示,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是技术,更已经引发管理范式变革。在数字新技术引领下所催生出的数字新经济,除了已经通过“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改变了业务的逻辑,更是通过改变业务逻辑,改变了管理逻辑。而在这个数字新经济时代,业务数字化使得数字化创意可以在物理实体产品之前率先完成数字产品成型,信息生产线变得比物理生产线更加重要和核心,先进信息技术的赋能使得很少的人就可以完成过去需要大量人才能完成的工作;数字化业务使得组织决策主要在数据驱动下自动完成,决策过程更加透明,更加高效。数字化业务过程使得组织更加扁平,管理层次大幅减少,管理幅度大大加宽。正是这种革命性的变化,让更多的企业在未来无需非常大规模的人员便可以调动足够的资源,完成组织功能。
当前,管理学已经在实践中开始重构。最大的出租车公司(Uber)没有出租车,最大的民宿(AirBnb)没有客房,最大的零售平台阿里巴巴没有货物,增长最快的电信公司(Skype)没有基础设施。可以说,重新定义的时代已经来临。基于此,齐佳音建议,从企业的人工智能应用效果方面,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引入人工智能之前,必须首先明确如何让技术“赋能”员工,继而让技术重新定义“员工”,让技术重新定义“协作”,让技术重新定义“流程”,让技术重新定义“企业”,让技术重新定义“客户体验”,最终实现企业整体层面的重生。
针对人工智能技术所引起的企业形态之变,齐佳音同样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认为,随着信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不断交互、重组、创新、发展,由技术所推动的社会变革愈演愈烈,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与不安全感,需要给个体明确的愿景、明确的目标、更多的授权和资源,充分发挥个体在动态、不确定环境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个体间的自发组织,使自发组织与组织的愿景和目标一致,这才是数字经济时代管理的正确方向。
从量子管理思维角度考虑,把每一个人当做一个能量球,那么每一个企业将成为给能量球以环境的平台。就如何设计好企业平台,让每一个个体都成为一个正的能量球,她从3个方面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解决企业劳动者的动力问题,要调整思维,不断强化企业对于劳动者个人发展的平台效应,该平台越有吸引力,就会有更多优秀的劳动者,而每一个优秀的劳动者都是一个能量球,更多的优秀劳动者就会产生更高的总能量,更高的总能量又会激发每一个劳动者自身提升能量,从而形成持续不断的创造动力、创造能力和创造业绩。
撰稿:舒铭泽 江 珊 舒 鹏
本文刊发于《中国高新科技》杂志2020年第15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