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技时代的风帆中努力前行
随着中国核电发展大潮的到来,周涛作为学科领域的带头人,一直坚持把握属于自己的时机,为祖国的核电事业发展贡献着力量。先后主持及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和教育教学课题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100余篇被SCI和EI检索收录,授权专利及著作权100余项,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创新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在反应堆热工水力研究方面,周涛带领科研团队进行了超临界水堆核热耦合程序开发、实验研究亚临界水自然循环热工水力特性、实验研究超临界水自然循环热工水力特性、液态铅铋热工水力实验回路系统设计、不同冷却剂和铅铋流体换热特性分析等。
第二,在颗粒物及核素扩散研究方面,进行了超临界水中颗粒物运动沉积、严重事故气溶胶运动沉积、放射性核素在海洋中的迁移、北京市雾霾排放源分析等研究。
第三,在安全分析方面,开展了超临界水堆安全特性分析、机组可利用率损失评价、CO2捕捉技术、核电站加锌技术、发电厂技术标准、核电站设计和建造关键技术、核电站概率安全分析PSA、核电项目节能评估方法、山火模拟等研究。
第四,在新能源技术方面,进行了风能太阳能流动换热计算、生物质颗粒物运动研究、氢气计算模拟等。
凭借着多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周涛先后获得河北省科技发明三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北京市科技发明金奖、北京市创新发明大赛映山红奖和中核总科技成果奖、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优秀奖等荣誉。他用智慧和勇气、执着和坚韧尽自己最大所能诠释着核学科事业发展的深刻内涵,也因此赢得了人们认可和业界尊重。
为学科未来发展矢志不渝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代代新人的传承和创新,除了科研创新,周涛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并且用自己的赤诚无私树立起了新时代教师的榜样。
在教学方面,周涛在华北电力大学教学时,运用灵活而贴近实践的教育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曾主要承担核反应堆安全分析、核辐射物理和三废处理以及广核苏州班相关课程和核电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主持完成校级教学课题2项。期间,他积极改进核反应堆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核反应堆专业课程教学的新方法。其中,在核反应堆安全分析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积极实践了“五阶段”教学模式,自觉融思政与党建于专业课程教学中。
多年来,周涛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专题演讲和专题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深受学生欢迎。他所承担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工作,被学校教学督导组评为优秀,并且获评校级精品课程1项;校级优秀核心课程1项;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此外,作为首届中法班的班主任,他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积极推动学生科技活动开展。例如,组织成立班级科技小组,组织学生到校外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等地参观学习,很好地促进了本科生科技素质的提高。所带领的班级获得“红旗班集体”的荣誉称号。周涛还主编出版了核学科电力出版社的“十二五”规划教材《压水堆核电厂系统与设备》。
担任华北电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期间,周涛负责教学管理工作,推进教学工作正规化、制度化。积极调研中外大学办学经验,利用会议主动宣传学校国际教育学院,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提出以科研的精神推动教学工作,教学与党建相结合的新思潮,圆满完成了“留学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英语授课本科专业培养计划”“课堂授课党建方法”等教学项目。完成电气“2+2”国际班向“4+0”转化教学改革方案,实现平稳过渡。他还主持完成了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大学电力特色国际化教育教学方式研究”,并获得学校教学成果奖。
在30多年的教学科研生涯中,周涛先后在不同的大学工作,承担了核辐射物理、核电站系统设备、反应堆热工、反应堆安全分析等多方面的教学工作。坚持教学改革,为卓越工程师开设创新课程,创立并承担了非能动技术教改班课程,所承担本科核安全分析课获得大学精品优秀课程。作为东南大学核专业负责人承担人才论坛核能部分。指导本科生撰写中文论文发表,把论文写在中国的大地上。
如今,作为博士生导师,核学科带头人,周涛仍在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已经发表多篇教学改革文章;出版《核电厂系统与设备》《核电风险与保险》《非能动概念与技术》3本专著。参与多项核电及新能源等各类重大专项评审和核电标准审评,并担任“核电站事故后安全壳内氢气浓度的控制-标准”审评会议主席。担任国内外多类杂志的审稿人,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教学课题奖、教学优秀奖、论文奖和奖金。多次获大学优秀教师、奖教金、科技工作先进个人,教学优秀奖、广核育才奖,党建创新奖,优秀党员、党员学习先进个人,干部学习先进个人,科技成果和大学优秀精品课程。社会兼职主要有:教育部核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能源局核电专家,中国核学会核严重事故委员会副理事长。
近10年来,周涛先后指导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60多人,其中校级优秀毕业研究生4人,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0人,校级优秀研究生标兵10人,校友及企业奖学金16人。此外,还指导本科生创新计划和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电机协会演讲赛、核+X大赛等,获得了“二等奖”“优秀奖”等可喜成绩。研究生当选团十九大代表,毕业留学生获得巴基斯坦的总统奖。在科研方面,注重校企合作和重大项目的申报与承担,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在国内核电领域影响力的提升,为学校核专业及国际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他作为一名科研型教师,唯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认准的事业,方可超然于喧嚣尘世,攀登科学和教学的最高峰。无论是学科发展还是教学育人,周涛始终奉献在挚爱的岗位上,潜心研究,执着坚韧,默默付出,全力推进核事业发展。当看到一项项科研成果在他的努力下得以成功取得,当看到一个个科研人才在自己的指导下获得成功,他就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此,他是快乐的,也是充实的。
撰稿:舒 鹏 戈 珊 舒铭泽
本文刊发于《中国高新科技》杂志2020年第21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