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标保证金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的作用
建设工程投标保证金是在招标投标活动中,投标人随投标文件一同递交给招标人的一定形式、一定金额的投标责任担保,是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
1.1约束投标人的行为
投标保证金其实是对投标人的一种行为约束,其目的主要是保证投标人按照招投标法律法规参加投标,并在招投标过程中履行其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保证招投标活动的严肃性。如果投标人参加投标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招标人可以没收其投标保证金。
1.2弥补招标人的损失
投标保证金是保障招保人的合法权益,减少因投标人的违法违规行为给招标人造成的损失。如果投标人中标后拒绝与招标人签订合同,或者是参加投标后违反法律法规或招标文件的规定,招标人可以没收其投标保证金来弥补损失。
1.3可以侧面体现投标人的实力
投标保证金是对投标人流动资金的直接考验。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要求采用现金、支票或者汇票的方式支付投标保证金,投标人参加投标就应准备充足的资金,从而间接考察投标人的实力。
2.纸质投标保函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运用的问题分析
自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通知》以来,我国便逐渐加快了保函的推行速度。纸质投标保函在招投标中应用,大大简化现金投标保证金收取和退还的繁杂手续,并从根本上解决投标人因缴交投标保证金,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问题,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但是,纸质投标保函在招投标应用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办理手续烦琐,办理期限太长,招标人索赔困难等情况。
2.1纸质投标保函办理及递交烦琐
投标人办理纸质投标保函,需要带大量资料到金融机构(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现场办理,不同的金融机构所要求的办理资料不同,并且需要一定的审批时间。部分省市要求投标人在项目开标前将纸质投标保函原件递交给招标人,无形中增加了投标人的时间、人员成本等,与减轻企业负担相关政策不符。
2.2纸质投标保函评审效率低、准确率差
纸质投标保函真假难辨,部分地区的招标文件范本中明确评标专家应通过互联网且无须任何授权的情况下,通过各金融机构的官方网站核实、验证投标保函的真伪,同时对投标保函的保额、有效期、格式等内容进行评审。采用纸质投标保函的投标企业数量多,评标专家需要核实每家投标企业的纸质投标保函真伪和保函内容,评审时间长而且评审的准确率差。
2.3纸质投标保函索赔困难
参与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投标人来自全国各地,所使用的纸质投标保函都是全国各地不同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每个地区的金融机构对于投标保函的理赔程序及要求是有差异的,一旦出现招标文件规定需要没收其投标保证金的情况,招标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理赔,甚至无法理赔。异地投标保函的索赔手续比较烦琐、办理困难,导致招标人因索赔成本高而不愿意索赔的情况,这严重损害了招标人的合法权益。
3.电子投标保函在建设工程电子招投标应用的建议
电子投标保函是担保人以电子化文档为介质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受益人开立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担保凭证。电子投标保函一般由投保人通过计算机网络向保证人发出申请,保证人以替被担保人提供保证为目的,利用电子化文档通过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向受益人开立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信用担保凭证。建设电子投标保函系统,与实现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深度融合,实现在线办理、在线提交、在线核验、在线理赔、在线监管等功能,减少人工干预、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1建立统一的电子投标保函系统,实现保函全流程电子化
利用公共资源“一网三平台”的信息化优势,由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建设电子投标保函系统,实现在线办理、在线提交、在线核验、在线理赔、在线监管等功能。
3.1.1在线购买
投标人使用其企业CA证书登录电子投标保函系统在线向担保人购买电子投标保函,通过实时数据互联互通,工程担保人在线核保并开具电子投标保函,并将加密的电子投标保函实时传输到电子投标保函系统供投标人下载使用。
3.1.2在线提交
投标人通过电子投标保函系统下载加盖其CA证书和电子签章的电子投标保函文件,并将其导入电子投标文件中作为电子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加密后通过电子交易系统参与投标。
3.1.3在线核验
开标过程,投标人通过电子交易系统(开标辅助系统)自行解密电子投标文件,电子投标保函系统自动核验电子投标文件中的电子投标保函有效性,并将核验结果汇总辅助评标专家评标。
3.1.4在线理赔
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当投标人出现违约或违法违规等行为,需要被没收投标保证金的情形时,招标人应通过电子投标保函系统在线向工程担保保证人提出理赔申请,工程担保保证人在线受理理赔,并将处理结果及时通过电子投标保函系统反馈给招标人。
3.1.5在线监管
招投标监管部门通过电子投标保函系统对投标人购买电子投标保函、电子投标保函评审、电子投标保函理赔等工作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把投保人在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围标串标等不良行为纳入建筑企业信用评价,保障招标人合法权益,净化招投标市场。
3.2统一对接标准开放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建立统一的电子投标保函系统标准数据接口,符合条件的工程担保保证人可通过其业务系统与电子投标保函进行对接。通过与电子投标保函系统的对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确保符合条件的工程担保保证人都可在线开展电子投标保函业务,最大限度地保证市场公平。投标人根据自身需要,通过电子投标保函系统可以自行选择向银行、保险或者担保公司购买电子投标保函。
3.3制定电子投标保函格式标准,规范电子投标保函市场
建议招投标监管部门根据电子证照应用技术、国际通用的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CA数字证书、国际通用的PDF格式和招标文件范本等制定统一的电子投标保函格式和数据交换标准。工程担保保证人应按照制定的电子投标保函格式标准开具电子投标保函,并通过数据接口与电子投标保函系统实时交换数据,实时采集电子投标保函的有关信息。通过规范工程担保保证人严格按照电子投标保函格式开具电子投标保函,保障招标人的合法权益。
3.4规范电子投标保函购买和保费支付方式,净化招投标市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境内投标单位,以现金或者支票形式提交的投标保证金应当从其基本账户转出。”因此,投标人必须使用其CA数字证书登录电子投标保函系统,实名制购买电子投标保函,同时在支付保费的时候应从其企业基本账户转出。通过规范电子投标保函购买和保费支付方式,防止同一单位或者个人购买同一招标项目的多家投标人的电子投标保函,有利于遏制围标串标的发生,净化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
3.5保函信息全程CA加密,防止开标前潜在投标人名单泄漏
当前,电子投标保函开具的主体主要以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的工程担保保证人为主,各工程担保保证人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各自都有加密手段。如工程担保保证人各自采用自身的加密手段、不利于数据安全、对接和共享。因此,建议统一使用CA数字证书对电子投标保函购买、应用全流程进行加密,确保在保函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信息的绝对保密。在招标项目开标前,电子投标保函只有各自投标人和工程担保保证人可以查看,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法得知该电子投标保函的任何信息,最大限度地防止投标人名称、保证金金额等相关招投标信息的泄露。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工程电子招投标中采用电子投标保函方式缴交投标保证金,进一步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电子化进程,激发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竞争活力,增强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公平竞争。同时,“电子投标保函”不仅可以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应用,还可以在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领域中应用,多渠道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贯彻落实“放管服”宗旨。
作者:邱培善 (厦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本文刊发于《中国高新科技》杂志2020年第23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