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创新成果 > 正文

大连化物所煤制烯烃新技术成功完成工业试验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9-09-2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其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近日在陕西榆林进行了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的工业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试验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该技术路线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加快了该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将为我国进一步摆脱对原油进口的依赖,实现煤炭清洁利用提供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

  相关技术基于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和潘秀莲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取得的“合成气高选择性转化制低碳烯烃”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2016年发表于美国《科学》)。试验开车一次成功,实现CO单程转化率超过50%,低碳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选择性优于75%。催化剂性能和反应过程的多项重要参数超过设计指标,总体性能优于实验室水平。

  该技术从原理上颠覆了90多年来煤化工一直沿袭的由德国科学家于上世纪20年代发明的费托合成路线,创造性地采用复合氧化物和分子筛耦合的催化新策略,创制新型复合催化剂,实现煤经合成气(CO和H2混合气体)直接制备低碳烯烃等高值化学品的新路线。该成果摒弃了传统的高水耗和高能耗的水煤气变换制氢过程以及中间产物(如甲醇和二甲醚等)转化工艺,从原理上开创了一条低耗水(反应中没有水循环,不排放废水)进行煤基合成气一步转化的新途径。《科学》杂志同期刊发了以“令人惊奇的选择性”为题的专家评述文章,认为该过程未来在工业上将具有巨大的竞争力。

  该技术在2016年首次报道后,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和潘秀莲研究员领导的团队立即与所内刘中民院士领导的应用开发团队进行合作,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大力推动该技术的应用研究,并积极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为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示范了一条有效新途径。

  该项目的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项目的资助。

上一篇:我国首片自主研发的8.5代TFT-LCD玻璃基板下线
下一篇: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新型等离子体射流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