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创新成果 > 正文

新型石墨烯远红外线多用炉应征急赴陕鄂抗疫前线

来源:本网记者姚海涛 时间:2020-02-28
  在当前举国上下全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时刻,一种因技术独特而对杀菌消毒和保健颇具奇效的新型石墨烯远红外线多用炉突然走红西安,受到了有关部门与专家的密切关注和青睐。该产品已于春节期间被多家医院试用于病区环境的辅助消杀。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也迅速派员深入研发单位进行连续跟踪调研,一方面从医用角度指导微调其结构,以更利于医疗保健消毒杀菌之用;另一方面,帮助牵头联系有关医疗器械生产厂家,紧急推动该产品尽快实现量产。据悉,首批新产品样机已完成装配,正在全面检测验证,很快将投入陕鄂抗疫前线。

  石墨烯远红外线多用炉是知名新型材料专家、陕西科研工作者李哲元先生新近开发的实用新型产品。据了解,李哲元先生长期从事涂层发热技术研究,从“远红外线布发热膜”到“一种电磁加热涂层制备方法”,从“多用途大功率密度高温高性能电热膜制造工艺”到“一种远红外线养生保健环保节能型集成墙面的制备方法”,他已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十余项。经权威机构SGS检测、鉴定,其专利产品“智能耐高温远红外导电发热节能材料”无毒无害,绿色环保,各项指标均符合欧盟有关标准要求。2019年研发成功的“石墨烯远红外高辐射耐高温急速发热涂层材料”更是独树一帜,实现了在有氧环境中使用温度可达600度、在无氧环境下温度可达上千度的革命性突破,填补了国内外同种涂层发热等级的技术鸿沟,把远红外线涂层发热技术研究推进到了更高的产业层面、更大的应用领域。石墨烯远红外线多用炉正是他运用自己的这一核心技术独家开发的实用新型产品。

  石墨烯远红外线多用炉是一个30cm×40cm的柱状发热体,内空外圆,形似纸篓,以钢网里外夹护涂有特殊石墨烯半导体陶瓷涂层的能量体为炉底和炉壁,形成内外上下全方位能量辐射与对流。由于采用超薄、超轻、均匀、大面积高品质发热的石墨烯远红外高辐射耐高温急速发热涂层材料制成,该产品总重不足千克,使用中无光、无声、无明火、无污染、无气味,不但轻盈便携、速热节能、操作简便、安全环保,而且独具远红外线和电场活血化瘀、加增细胞内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和提高免疫力之功效,非常适合医疗保健,应用场景十分广泛:既是一款360度均匀快速发热的取暖炉、加工食物的烧烤炉,又是一款围坐周边喝茶聊天的远红外线养生疗癒炉,更是一款辐射式高温杀菌消毒炉、远红外线烘干杀菌消毒炉、腔内高温的对流式室内空气杀菌消毒炉。一炉多用,神通广大,特别适合医疗、隔离、家庭、办公等特殊场所与普通室内环境的消毒杀菌,有利于当下蔓延全国的疫情防控。刚面世就吸引了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的目光。

  科学研究表明,细菌和病毒是蛋白体,一般性的75度左右就能杀死其活性,顽固性的120度就能杀死其活性;目前肆虐湖北、波及全国的新冠病毒在56度即可死灭,疯狂而脆弱。不过,药物消杀有毒副作用,不环保;紫外线消杀须清场,不方便;高温杀菌消毒虽然早已是人类共识,或开水或设备,但都操作繁杂,耗工费时,范围与对象也很受局限。所以,功能独到、简捷高效的石墨烯远红外线多用炉的出现就显得格外招眼。据专家介绍,该产品看似简单,但技术高超,材料“硬核”,所用自研专有新型石墨烯涂层材料可发出被誉为“生命光波”的5-20μm红外线,电热转换率和远红外辐射率分别达到98%和80%以上,功率0~2200瓦,炉内温度在200~350度,都可按需自由调节,尤其是人在室内时照样可“开杀”。开机后利用生命光波提供高温和特定频率共振,并通过特殊结构形成全角度高温辐射和室内空气热对流,秒杀进入炉内的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然后将已经消杀处理过的空气又快速对流出去,如此不断重复循环,很快即可完成对室内空气中细菌与病毒的整体消杀,同时还可保持室温适宜,令人体感舒适(28摄氏度以下)。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严德钧教授得知后很是称奇,大加推举。医界见者都认为其光热双杀,无声无息,不需人力,可谓“神器”。

  军情迫,战事急。据悉,为更好地支援抗疫,今年春节前后,李哲元先生又借机闭关钻研,急中生智,成功开发出一种“石墨烯远红外线高能辐射仓”,进一步将石墨烯远红外高辐射耐高温急速发热涂层材料的战力扩张到了新的层次。该仓充分利用高能量红外线光热辐射效能,可使通过者的衣服和体表迅速达到60度以上,从而快速、高效、无死角地杀灭感染在衣服和体表上的病毒,极适合对医护人员、食品企业员工、进出特殊空间和有关场所的人员进行高效率人性化全身杀菌。这项新发明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定型应用也指日可待。(王丽萍)

  

上一篇:我国成功发射4颗新技术试验卫星
下一篇:科学防疫,航空工业多项国际项目按时交付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