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学术期刊的现状和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对学术期刊应该如何发展提出了以读者为中心,以内容为王,建立起学术期刊的现代传播和生产体系、加强数据库建设、从内容出售走向内容溢价等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学术期刊;互联网思维;创新发展思路
【作者单位】屈凌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期刊部。
一、我国学术期刊现状分析
我国学术期刊种类众多,学术论文的生产数量也非常庞大,但是能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十分缺乏。主要存在综合性多、专业性少、缺少特色;门户壁垒严重,学术交流平台功能弱化;同行评审不够,编辑专业水准低;发表周期长,数字化程度低等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学术期刊发展甚至生存的突出问题。然而,如果学术期刊能够在互联网时代顺势而上,改革创新,将会焕发新的生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和内涵
互联网思维是指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本文认为,学术期刊要创新发展,互联网思维可以在以下几方面给我们提供启发。
1.以用户需求为依据
在互联网思维下要以用户需求为依据,以用户为中心确定运行方式。要关注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之前、使用期间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和回应。其实就是产品怎么做,用户说了算。这是互联网思维的中心思想,也是市场营销学的终极思想理论。
传统学术期刊文章刊发后,是否受到读者的欢迎,缺少明确的反馈途径,也就无法准确了解读者的喜好。互联网时代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反馈方式。例如,文章以微信的形式发出后,阅读人数、转发次数及朋友圈的评论都能反映出一篇文章的受欢迎程度。龙源期刊网等期刊库更是可以根据读者的浏览和阅读记录,了解读者的需求。
2.利用社会化网络,众包众筹
著名互联网杂志《连线》的主编杰夫•豪在《众包的崛起》(TheRiseofCrowdsourcing)一文中提出,众包是指企业利用互联网将工作分配出去、发现创意或解决技术问题。这些工作将依赖于集体的贡献和群体的力量来完成。如小米手机让用户深度参与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就是众包的一种形式。
众筹是众包的一种形式,即通过公开号召的方式对大众资金进行有效整合。通过众筹这种模式,“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为他们信任的项目融资,而且只需要很少的钱”。据《经济学人》报道,来自Massolution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全球众筹资金总额2012年就已经达到28亿美元,众筹平台多达450多个。
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时代的新产品让读者能以更加便利的方式参与学术期刊的内容生产和资金筹集中来,为学术期刊生产方式和资金筹集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3.流量思维,免费不等于没有价值
长尾理论的创始人克里斯•安德森曾预言免费模式将成为21世纪的新经济模式。互联网最近10年的发展历程揭示免费是其最主要与最成功的商业模式:门户网站以免费的信息供给来吸引网民的注意力以换取广告;谷歌、百度以免费的搜索服务获取用户,实现商业竞价排名;腾讯以一款即时通信软件锁定用户,拓展游戏等增值业务,现已成为世界第六大互联网公司。
在互联网时代,核心竞争力的免费使用不等于没有价值,而是意味着更大的价值。只要一个互联网产品的活跃用户数量达到相当程度,就会给该产品带来新的价值或商机。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广告,二是增值服务。增值服务就是在海量用户群的基础上,为其中一部分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多种多样的收费服务。学术期刊的读者群稳定且忠诚度较高,但普遍人数不多。所以首先要扩大知名度,增加粉丝用户,同时明确掌握读者构成,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虑为少量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收费服务。
4.整合营销,将交易转向溢价更高的增值服务免费的背后是互联网时代供应的充盈。如果基础服务很难产生较高溢价,定价策略就必须转向溢价更高的增值服务。如宜家销售的不仅仅是家具,而是美观简洁、性价比高的解决方案;麦当劳不再突出快餐中的“快”,而是成为家庭欢乐聚餐场所。
《创业家》在杂志的基础上,通过黑马会、黑马大赛、黑马俱乐部等多样的线下活动,向创业个人及公司提供相关比赛或培训;地理杂志则以“地理内容”为平台,为客户提供酒店预订、户外装备购买等与内容具有关联的各种消费服务,进行业务分成。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优质内容只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一种方式,其收益可以着眼于溢价更高的增值服务。
三、互联网思维下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思路
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曾用“流动的空间"来描述互联网技术对现实社会结构的冲击。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为传统学术期刊带来全新的思维模式,学术期刊可以在以下几方面重新审视,着重发力。
1.以读者为中心,坚持内容为王
学术期刊必须建立起“以读者为中心”的办刊理念,要遵循“读者体验至上”原则。学术期刊一定要有稀缺的、增值内容的供给,才能确立内容优势,满足用户需求。如迪士尼、四大唱片公司是拥有独家高质量内容的提供商,将用户变成粉丝,在互联网时代才能获得丰厚利润。
首先,对于学术期刊来讲,应根据自身的学科背景和学术资源,进行与众不同的市场定位,为读者提供具有特色的学术产品。
其次,要有精心的内容策划。选题要能够指向学科发展和实践需要的最前沿,满足行业学者和读者的科研需求,从而有效提升学术期刊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再次,要重视受众调查。德国著名期刊《明镜》每年都会进行详尽的读者构成和喜好调查,但是我国学术期刊对读者了解甚少。如举办让读者评选“每年我最喜欢的论文”等互动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受众需求。
最后,要打造过硬的编审队伍。包括主编、编委会成员、外审专家及编辑在内的编审队伍,他们要关注最前沿的科研课题和学术信息,具备过硬的专业背景和鉴别能力。如Science创办130多年以来,始终坚持科学家参与办刊,其编辑队伍都是由拥有博士学位并在各自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组成。
因此,互联网时代里学术期刊所有业务,甚至战略层和组织层都要围绕终端读者需求和读者体验进行设计,形成新的“价值环”模式,如下图所示。
2.加快与新媒体融合,建立学术期刊的现代传播和生产体系
学术期刊要积极拓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业务融合,建立学术期刊的现代传播体系。通过多介质运作,生产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多样态产品,及时向专家学者发布选题策划动态,提高稿源质量。同时要推动传统纸质期刊和新媒体在内容生产、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共享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组织结构和传播体系。
期刊出版的数字化,使得学术期刊出现了许多具有多种特征可选择的商业模式°Jove(joumalofvisualizedexperiments)这本将自己定位为“第一份科学视频杂志"的期刊,2014年的营业收入增长37%,仅2014年3月发表的视频文章数就达到3000篇。
学术期刊的现代生产体系也可以尝试变化。时效性要求不高的调查报告、专题等深度报告,可以尝试采用众包的方式,运用集体智慧来组织学术文章,将学术期刊打造成知识创造、共享、转移的平台。
许纪霖先生在《学术期刊的单位化、行政化和非专业化》一文中提出,学术社群也可以成为众包的一种方式。他说,国外每一个学术刊物的背后,都有一个空前活跃的学术社群,他们形成了一个非常专业的学术共同体,经常有学术讨论会和学术交流,拥有非常专业的学术标准和学术行规。如《英语学习》与一些知名的微信学术讨论群合作,获得了更加丰富的稿源,在学术期刊生产方式的平台化和众包化方面做出了初步尝试。
当利用集体的智慧和金钱做调研报告或专题文章时,就是采用了众筹方式。参与众筹的读者也成为这个专题或深度报道的联合生产者。前《卫报》科技报道记者波•约翰逊和自然》《经济学人》等杂志的撰稿人吉尔斯把一篇科技深度报道计划上传到Kickstarter后,共有2566人提供资金,一共筹集到140202美元,远远超过他们5万美元的目标。
3.重视数据库建设,与受众有效沟通
互联网时代,用户对学术期刊来讲,不应该再是一个模糊的群体,而应该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学术期刊要建立数据分析团队并迅速提升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大量用户和良好的数据资产将成为未来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欧美国家杂志的读者数据已经成为杂志不断扩大发行并获得广告投放的重要资料。
用户数据库不仅仅是读者、作者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内容,而应该是一个体现学术期刊与用户关系的极富价值的信息库。数据库的信息越详尽,就越能归纳出可信度高的群体特征,越能指导期刊的内容策划和运营策略。
具体说来,首先,通过收集的各种读者资料,通过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可以让学术期刊很容易找到特定的读者群体。其次,能够顺利地实现与用户之间的信息沟通,改进内容和服务,并发展为终身价值较高的读者。再次,学术期刊通过各种内容反馈和品牌衍生活动记录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从而为学术期刊开发新的栏目和衍生服务提供依据。最后,可以帮助学术期刊测定广告和品牌衍生活动的效果,提高广告内容和推送内容的针对性。
4.从“内容出售”走向“内容溢价”
学术期刊应尽快走出“内容出售”的传统操作方式,尝试“内容溢价”的商业模式。把长期积累的读者聚合在期刊之下,在共同空间和平台上演化出更多的服务方式,朝着内容产品化,产品服务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学术期刊来讲,首先可以刊登广告。国外许多学术期刊都依靠自己的影响力和发行量来吸引广告客户,女口Science的广告收入达到2000万美元。其实科学家和企业家都乐意把他们最好的信息与产品广告发布在最好的学术期刊上,这是投放者对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认可度的重要标志。
学术期刊可以根据读者需要组织专家举办不同主题的学术研修班或培训活动,对相关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也可以通过学术期刊在行业内的权威性和品牌效应,为相关机构组织和策划推介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发布会;还可以通过与学术专家的良好关系,组织产品论证会或专家咨询会等。依靠增值产品或服务获得溢价收入应该成为未来我国学术期刊盈利的一种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赵文义,王磊,杨琦等.学术期刊品牌价值发挥的制约因素及改革路径[J].科技与出版,2010(4).
[2]王磊,孙守增.国外学术期刊成功的品牌建设经验和盈利模式对我国学术期刊的启示[3].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
[3] 杨绎.基于文献计量的“大数据”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2(9).
[4] 周引,王元等•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受众行为分析[J].第十二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2014(9).
[5] 王书柏,陈秋红.对学术期刊编审队伍现状的调查分析[J]•《编辑之友》2014(6).
[6] 王二羽.德国期刊经营与管理的细节管窥[J].出版发行研究,2007(11)77-79.
[7] 周华清,张艳萍•基于4C营销的学术期刊经营策略[J].编辑之友,2012(12)43-44.
[8] 辛欣.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业务融合[J].新闻爱好者,2012(5).
[9] 周鸿炜.互联网思维是常识的回归[J].中国青年报,2014-10-8.
[10] 张建中.众筹新闻:网络时代美国新闻业的创新及启示[J].现代传播,2013(3).
[11] 张军辉.互联网思维下众筹新闻的理念创新与模式重构[J].中国出版,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