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科技与文化 > 正文

学生参与,让科普更“年轻”有趣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0-09-27
  9月19日,刚刚过去不久的全国科普日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全国各地举办了各式各样的科普活动,让人们感受到了科普的魅力。但事实上,平日里的科普工作其实并不轻松。

  曾有观点认为国内的科普有两大难点:一是有“科”没“普”,太专业,普通人看不懂,起不到应有的科普效果;另一个则是相反的有“普”没“科”,足够接地气但却充斥着不少伪科学。

  在此次全国科普日活动中,厦门大学化工学院学生推出的科普漫画,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一方面,高校学生普遍年轻化,他们知道哪些科普形式容易让人接受,并且也有能力将它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解决了有“科”没“普”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属于互联网原住民且受过高等教育,本身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大大降低了传递伪科学的可能性,这就解决了有“普”没“科”的问题。

  科普不全是科普工作者的责任,高校及学生也可以承担起更多的科普工作。科普漫画是一种创新,它打破了科普工作中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启发人们寻找更多创新形式,让更多人意识到,原来科普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播,也可以有更好玩的打开方式。

  而高校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普,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并创造机会让他们走近科技,了解科技领域的最新动态,由此对科技和科普产生热情,这实际上也是另一种科普的过程。

  科技创新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科普又何尝不是如此。唯有鼓励更多具备较高科学素养的年轻学子投身到科普工作中来,我们的科普形式和效果才能更加年轻化、生活化,也更具发展潜力。国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科技进步的基座是否牢固的重要标准。在此意义上,我们不仅要重视科技创新,也需要更加重视科普工作,让包括高校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发展,才能体现科普工作的重要价值,进而吸引更多年轻学子加入科普大军,让科普更“年轻”、更有趣,由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为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上一篇:电游对战中, “哄”你玩的可能是个机器人
下一篇:多媒体助力青少年普法教育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