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烟台高新区着力探索智力资本型、科技研发型等“轻资产”企业融资新模式,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撬动社会资本注入实体经济,促进“轻资产”中小微企业增信融资,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政策精准“滴灌”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烟台大有数据系统有限公司位于烟台高新区蓝海国际软件园,专业从事智慧城市建设、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及软件开发,是一家典型的“轻资产”高新技术企业。
“在项目研发前期,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流动资金占用多,资金周转比较困难。多亏了烟台高新区推出的信保基金贷款,不用担保,不用抵押,由政府来‘背书’,公司轻松获得300万元贷款,这可帮了我们大忙!”烟台大有数据系统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李建涛感慨地说。
在烟台高新区,像大有数据这样拥有技术、对资金需求强烈的高科技企业有很多。但高科技企业一般都是轻资产,融资需求很难通过需要实物抵押的传统金融渠道得到满足。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烟台高新区大胆探索,在全市率先开展基于国家担保基金、省投融资担保集团分险及市、区代偿补偿模式下的创业担保贷款“二八分险”业务。由银行承担20%风险责任,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承担80%风险责任,利用四级政府财力支撑、市场化手段实现风险共担共管,放大担保规模。
政府、银行、担保协同发力,今年以来,烟台高新区已为小微企业提供“信保基金”贷款融资超过5000万元。
而这只是烟台高新区不断优化融资环境的冰山一角。
烟台高新区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形成了“1+N”金融政策体系,倾力打造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将科技型、智力资本型“轻资产”中小微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对入库企业执行优惠利率、政府增信补偿、贷款贴息等差别化服务。
建设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链接区内银行、保险、地方金融组织等多形态金融资源,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便利化金融服务。目前平台已汇集211家“白名单”企业数据、上线金融机构25家,实现信贷投放28笔、融资5108万元。
与烟台金融服务中心合作设立蓝色智谷创业1号金融服务站,实施“金融服务毛细血管工程”,形成服务园区企业的常态化机制,有效为企业创新创业赋能。
“智本”变“资本”
金融产品“菜单”更丰富
不久前,在烟台高新区科技创新部的牵线下,烟台五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得烟台银行400万元“成果贷”。
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免疫营养食品创新与研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产品及制备工艺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目前获得21项专利。“有了这笔资金,我们更有信心加快产品创新与研发设计,力争迈上新台阶。”五神生物运营副总郭延松说。
不仅是“成果贷”,如今在烟台高新区,科技型企业触手可及的金融产品“菜单”越来越丰富。
烟台高新区充分发挥科技支行优势,鼓励银行创新金融产品,运用科信贷、成果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等方式,有效畅通区内企业抵押物不足的融资瓶颈,积极推动“智本”变“资本”。目前区内共有工商银行、烟台银行、恒丰银行、烟台农商行4家科技支行,覆盖面位列全市第一。截至7月末,科技支行贷款余额28.87亿元,同比增加17.27%。
立足于企业实际需求,金融服务也越来越贴心。
烟台高新区全面推动金融辅导员进企制度,从银行业金融机构中选派21名金融专业人员,组成7支金融辅导队,实地走访帮扶企业。目前辅导企业已达115家,为企业提供常态化、精准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一企一策制定融资方案,实现金融政策精准滴灌,2021年提供融资超过1.2亿元。
持续开展各类银企对接、金融辅导活动,不断完善政银企沟通协调机制,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鼓励银行机构结合各自经营优势,创新推出首贷培植、税易贷、园区贷等产品和政策,精准滴灌区内企业。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6次,服务企业100余家。
创新“管委会+基金”
构建全过程投融资链条
近期,在山东嘉华盛裕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积极参与下,烟台高新区正积极推进创投中心项目,全方位打造空间载体充足、体制机制灵活、功能配套完善的金融业集聚区,为全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烟台高新区强化各类金融业态招引,已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服务体系。区内聚集银行、保险、证券、期货持牌金融机构28家,融资租赁、典当行、产权交易中心等地方金融组织3家,累计设立基金80余支,总规模突破120亿元。为不同企业融资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烟台高新区创新“管委会+基金”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发力。发挥“基金+投资”功能,通过政府引导基金保本运作、适度让利等机制带动私募基金投资及聚集。充分整合释放财政资金活力,创新设立“智力投”“智创投”“智汇投”三大投资产品,着力构建全过程投融资链条。
“智力投”方面,出台《烟台高新区蓝色智谷直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规模6000万元烟台蓝色智谷直投基金,建立直投备选项目库,目前已帮助汉鑫科技投贷联动融资3100万元,并对微程之家等5家企业尽职调查。
“智创投”方面,设立规模4亿元产业基金母基金,按照“一个产业1支基金”的工作思路,围绕区内“3+1”产业发展导向,设立海洋产业及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4支基金,以资本带动招商,聚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智汇投”方面,引导创投机构和社会资本聚集,重点鼓励对拥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进行投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目前在投8支参股子基金,基金认缴规模18.06亿元,累计对外投资项目37个,投资金额5.8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