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建筑工程各类设施应用的安全稳定性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受市场环境多元化、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以及设计技术应用局限等因素的影响,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耐久性效果并未达到设计使用目标,降低了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安全稳定性。此外,因我国的国土资源具有幅员辽阔特点,因此,每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存在很大差异,这就对暖通系统的运行使用提出了特殊要求。基于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加大对暖通设计与室内管网应用现状的研究力度,即在明确暖通设计与管网设计局限的情况下,找出综合设计技术应用的策略方法。这是实现当前现代化经济建设背景下建筑业快速稳定发展目标的重要课题,相关人员应将其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强化其作用于实践的效果价值。
2 暖通设计与室内管网设计应用现状
2.1 暖通设计局限
以室内暖通户式中央空调设计应用现状为例,室内暖通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采暖系统设计、新风系统设计、空调系统设计以及卫生间排风系统设计等。其中最为关键的空间系统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水系统与氟系统。建筑工程中,大多按照每种一台的设计形式进行使用,且具有外机规模较大特点。经分析,此形式与分体类型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其优势在于无需太多空调板就能降低运行所产生的噪声。室内机具体的安装方式为暗装。为进一步保证暖通设备使用的美观性,在设计冷媒管线时,要通过做好预留工作,以获取梁方位分析的准确数据。但在进行冷凝管设计时,只有室内机本身具备冷凝水提升泵,才能使预留活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价值,这就增加了设计应用的局限性。
在室内暖通分体空调设计方面,其作为分体空调使用几率最高的设备,能够保证每个室外机与室内机保持对应。其中前者,大多作用于较大的区域中,如客厅等;后者,则大多应用于卧室等空间较小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设置室外机时,要保证其立面性,即完成安装后进行适当的检查,以提高其作用于实践的效果。然而,近几年,随着建筑结构形式的多元化以及实际使用环境的多变性,暖通安装的室外机出现了掉落现象,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想对其进行控制,需从冷媒管的处理入手,即控制其长度,来提高空调设施应用的安全稳定性。
2.2 管网设计局限
现阶段,建筑工程实际设计层高均未达到计划要求,这是由于项目各个专业未进行有效沟通导致,使得管线设计仅作用于较为简单的方位。此情况下,管网运行就会出现高度不适用现象,再加上,设计并未预留改进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安全稳定性。此外,在进行暖通设计时,住在散热器并未针对建筑层高提出相应的附加要求,这就使得低温地板辐射比散热器采暖系统高出40~66mm。总的来说,如建筑物层高越大,其管线布置工作的开展优势就越大,但这也会使相应的造价成本增加,进而导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为此,研究人员应将现有的科学技术成果充分利用起来,即将综合设计技术作用于建筑工程的暖通设计与室内管网设计,以提高其作用于实践的安全稳定效果。
3 基于综合设计技术的暖通设计与室内管网分析
3.1 综合图纸设计
综合图纸设计就是将室内暖通设计与管网设计图纸加以融合,即在设计管网井内立管时,充分考虑热胀冷缩问题。具体来说,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于适当位置加装补偿器,以实现热补偿目标,进而避免立管与综合管网连接后出现拉裂现象。此外,在进行室内单体暖通设计时,应提高标注管径大小、系统单元进出口位置、管道标高等参数的准确性。这样一来,就能大幅度提高暖通设计与室内管网综合设计的精准性,从而为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提供环境条件。
3.2 排风、排烟系统设计
在进行市内通风设计时,暖通管网设计人员要根据室内房间的功能,来控制通风量,进而满足用户的舒适度需求。例如,在设计排风与排烟系统时,设计人员应尽可能采用双速风机,来减少排烟机房与排烟风管的面积尺寸,进而降低建筑工程建设使用的整体造价成本。对于室内暖通系统进风口与排风口的设计,要通过控制这两者间的距离避免进排风口运行过程出现气流短路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进风口与排风口受建筑室内环境的影响,设计人员可通过调整进排风口的气流运动方向进行优化控制。
3.3 系统放水与排气设计
对于暖通系统的防水与排气设计,不仅要控制其水力的平衡,还能充分考虑放水与排气的设计影响。具体来说,如设计与施工条件存在限制问题,即管道坡度难以满足水系统运行的排气需求,进而导致暖通系统作用过程出现了供热不均问题,设计人员可将水平管道坡度控制在0.003以上,将散热器与立管的支管坡度控制在0.01以上,进行问题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坡度受所处环境因素的影响限制而无法保持设计使用要求,设计人员可采用无坡敷设方式作用于局部,但该管道内水流速不应小于0.25m/s。这是保证系统防水与排气设计效果的关键,研究人员应将其纳入到综合设计技术应用范畴。
3.5 通风管道不宜穿越防火墙及变形缝
对于通风管道穿越变形缝与防火墙的问题缺陷,设计人员可在这两者两侧增设防火阀,即通过紧靠防火墙,并将其穿墙风管的厚度控制在1.6mm以下。此外,防火墙两侧保温系统设计,要采用具有不然效果的材料,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3.6 综合管线应加强协调,避免发生碰撞
对于室内暖通设计与管网综合设计,各专业人员应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以解决技术与管线运行使用的重叠与碰撞问题。例如,在综合设计的初级阶段,总图专业、建筑电气专业、给排水专业以及暖通专业,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合理的空间布置,即根据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实际情况,来提高管线标高与范围涉及的科学合理性。此外,还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内容进行施工建设,进而杜绝施工越界现象的存在。对于确实需要越界时,应该和其他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协商,避免发生碰撞的问题。同时在进行管道安装时,应该遵循有压让无压,小管让大管的原则。
3.7 管网综合设计
该设计内容的流程为:先确定排水管铺设,再进行电气与消防工程,并在没有管线干扰的情况下,将管线沿着梁底进行铺设,以保证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此过程,为保证安装工作开展的顺利性,应确保不同专业的协调性,以避免管线出现重叠与交叉现象。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复杂性较高的情况,应在设计阶段就规划好各自施工专业的区间与空间,以降低不合理问题出现的频率。此外,在进行管线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并不能保证实际情况不会出现管线交叉或是触碰的情况。但设计人员应按照“小管先进,无压管道先入”的原则,将管线移动所带来的负面硬下疳降到最低。例如,在进行多层建筑的管网综合设计过程中,如果管线在天棚环境下的密集度较高,设计人员可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将管线挪移到适量的管线上方,以保证管线不会对天棚造成负面影响。但在进行小管线铺设时,设计人员可通过降低高度,并通过穿梁铺方法来进行处理,以降低环境对管线设计运行安全性的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暖通设计与室内管网设计应用综合设计技术的要点,在于与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结合。事实证明,只有如此,才能使暖通设计与室内管网设计以科学合理的状态,作用于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以降低多元化的建筑市场环境对设计应用效果所带来的影响。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将上述研究成果更多地作用于实践,以使暖通管网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得到保证,进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建设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邵珠文.谈建筑暖通工程中室内管网的综合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3).
[2]肖乐.铁路站房暖通设计与管网综合设计的思考[J].低碳世界,2016,(22).
[3]徐绍松.浅谈暖通设计与室内管网综合设计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28).
[4]厚贵宁.暖通设计与室内管网综合设计[J].中华建设,2016,(3).
[5]刘春燕.小议暖通设计与室内管网综合设计[J].科技展望,2015,(34).
[6]马兵.暖通设计与室内管网综合设计的分析和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0).
[7]吴桂发.计算机技术在室内设计效果综合创意表现探索[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4).
[8]郭文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综合训练实践[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