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概况
赣瑞龙铁路中复隧道,全隧沿线路方向为10.9‰的单面上坡,出口段承担1470m正洞施工任务,全部为反坡施工。该段经过F[3]断层破碎带,属于强富水断层;DK188+600~DK189+060段设计属灰岩且岩溶发育,属于强富水区;出口500m范围内为碎石土5~50m浅埋,地表水下渗流量大,雨季排水量陡增。该段隧道设计单位长度最大综合涌水量q为598.6m3/d·m,出口日总涌水量设计估算最大为11058.5m3/d,属于富水、大流量反坡抽排。
中复隧道设有一处斜井,斜长1240m,综合纵坡6.61%。该斜井承担了1650m正洞施工任务,斜井井口与正洞施工面最大高差达95.6m。根据设计资料估算斜井日总涌水量最大为5741.7m3/d,在正洞贯通前,所有洞内排水均需通过斜井口排出,属于大深度反坡抽排。
针对隧道出口段(DK188+030~DK189+500)特点,考虑布置固定式排水泵站时排水功率要适当加大,每300m设置固定泵站一个,即DK189+250、DK188+950、DK189+650、DK188+350各设置固定泵站一个,另外在固定泵站之间根据涌水量大小设置临时泵站。如图1所示为出口泵站设置平面示意图。
图1 出口泵站设置平面示意图
针对斜井井身坡度大、高差大的特点,在斜井井身设置3处固定排水泵站,约460m一处,固定泵站之间设临时泵站,4处临时泵站约230m一处。斜井内固定式排水泵站在选择排水设备时需考虑正洞DK186+780~DK188+030段影响,该段穿过2处强富水断层,在整体贯通之前,仍需经斜井反坡排水泵站排至洞外。当斜井进入正洞施工后,在斜井与正洞交叉口DK186+760靠正洞侧设置一固定泵站。正洞DK186+380~DK186+760段反坡施工,采用长距离管道排水配合小集水泵收集式反坡排水,设置泵站1座,设置在DK186+520处,如图2所示为斜井泵站设置平面示意图。
图2 斜井泵站设置平面示意图
2 抽水设备型号选择分析
在抽水设备型号选择上,除了要考虑隧道渗水、施工用水量,还应考虑到排水的成分组成,如岩石、石屑、泥浆,同时还有喷射混凝土的回弹物掺杂物等,必要时采用污水污物潜水泵。为考虑到在管理、操作维修上的方便,泵站间高差相近时应选用型号相同水泵,只是在设备数量上相应增加。洞内水量是逐段递增的,因此在各级泵站的水泵选型上,应按照排水能力递增原则自下而上递增选配。
在水泵扬程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沿程水头损失计算。隧道排水管路以钢管为主,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水泵的沿程水头损失与管径、壁厚、管道长度及水的流速等参数有关,经查表计算沿程水头损失,见式(1):
hf =9.8iK1l(1)
式中,hf为沿程水头损失;i为水力坡降;K1为修正系数;l为管路长度。
(2)高差水头损失计算。在排水系统中除沿程水头损失外,还有高差对水头的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因为整个排水系统多为直线,弯头和变径很少,本方案中局部水头损失予以忽略,只在选择水泵扬程时适当加大。高差对水头的损失见式(2):
Δh=l’i’(2)
式中,Δh为高差;l’为管路长度;i’为坡度。
3 泵站设备选择以及泵站集水井设置分析
3.1 临时泵站的选择(以1#临时泵站为例计算)
3.1.1 泵站设置参数
本泵站设置3台水泵,3套管路,管长l=150m,坡上管长l’=150m,坡度i’=0.0109,管径d=100mm,壁厚δ=5mm。
3.1.2 流量计算
按最大的渗水量300×11.16=3348m3计算,流量Q=3348÷20÷3=55.8m3/h<80m3/h;
3.1.3 扬程计算
查表,当管径为100mm,壁厚为5mm时,修正系数K1=0.62;当Q=80m3/h时,1000i=132;沿程水头损失hf =9.8iK1l=9.8×132/1000×0.62×150=120.3kPa=12.03mH2O;高差损失Δh=l’i’+h吸+h末=150×0.0109+2+1=4.64mH2O;考虑到局部水头损失和一定的安全余量,安全系数取0.1;总水头损失h=1.1(hf +Δh)=1.1×(12.03+4.64)=18.3≈18mH2O。
3.1.4 水泵比选
经比选本级泵站选100QW80-20-7.5(流量80m3/h,扬程20m,功率7.5kW)的水泵。
3.2 固定泵站的选择,以1#固定泵站为例计算
3.2.1 泵站设置参数
本泵站设置4台水泵,4套管路,管长l=500m,坡上管长l’=300m,坡度i’=0.0109,管径d=150mm,壁厚δ=5mm。
3.2.2 流量计算
出口日总涌水量估算为11058.5 m3/d,流量Q=11058.5÷20÷4=138.3m3/h<172m3/h。
3.2.3 扬程计算
查表,当管径为150mm,壁厚为5mm时,修正系数K1=0.7;当Q=172m3/h时,1000i=103;沿程水头损失hf =9.8iK1l=9.8×103/1000×0.7×500=353.3kPa=35.33mH2O;高差损失Δh=l’i’+h吸+h末+h坡=300×0.0109+2+1+5=11.27mH2O;考虑到局部水头损失和一定的安全余量,安全系数取0.1;总水头损失h=1.1(hf +Δh)=1.1×(35.33+11.27)=51.3≈51mH2O。
3.2.4 水泵比选
经比选本级泵站选IS125-100-250B(流量172m3/h,扬程60m,功率45kW)的水泵。
3.3 移动水泵的选择
3.3.1 泵站设置参数
本泵站设置3台水泵,3套管路,管长l=190m,坡度i’=0.0109,管径d=100mm。
3.3.2 流量计算
按最大的渗水量计算,190×21.16=4020m3,流量Q=4020÷20÷3=67m3/h≈65m3/h;
3.3.3 扬程计算
对于移动水泵,流量Q=65m3/h,管路长度按L=190计,管径d=100mm,水温t=10℃,坡度i’=0.0109。
3.3.4 水泵比选
经比选本级泵站选100CNQW65-15-5.5(流量65m3/h,扬程15m,功率5.5kW)的水泵。
3.4 泵站集水井的设置
出口临时泵站设于洞内单侧,原则上每隔200m设置1处,同时根据隧道内出水量情况予以适当加密。临时集水井的容量按该段15min的汇水量加上施工用水量(每工作面20~30m3/d)合计确定,出口较长范围内处于富水区,其容水量为(11.16×400+30)/24×0.25≯47m3,泵站尺寸初步确定为:6m(长)×4.5m(宽)×2m(深),容量54m3,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大小。
出口固定泵站设于洞内单侧,原则上每隔300 m设置1处,同时根据隧道内出水量情况予以适当加密。固定集水井的容量按该段15min的汇水量加上其下级泵站送水量合计确定,其容水量为11058.5/24×0.25≯115m3,出口4个泵站分别确定为:1#固定泵站为10m(长)×6m(宽)×2.5m(深),容量150m3;2#固定泵站为10m(长)×6m(宽)×2m(深),容量120m3;3#固定泵站为为6m(长)×5m(宽)×2.5m(深),容量75m3;4#固定泵站为6m(长)×5m(宽)×2m(深),容量60m3。为不影响正常交通,在泵站集水井顶面铺设工字钢、钢板等覆盖。
4 结语
综上所述,隧道反坡排水系统的设置应综合考虑隧道地下水发育、岩溶段突泥突水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结合排水的距离、高差以及水质情况。在水泵的选型上,应综合考虑沿程水头损失和高差水头损失,泵站的水泵选型要自下而上递增选配,并有一定的储备能力。水泵、管路以及供电设备必须要有备份,以有效应对突发情况。现场实际实施前,需经过多方案比选,形成最有效的反坡排水系统。
参考文献
[1]冯艺.大型抽排水系统在富水反坡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1,(5).
[2]左玉杰.反坡富水岩溶隧道抽排水系统的设置和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2007,(4).
收稿日期:2017-11-09
作者简介:赵耀(1982-),男,重庆人,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设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