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信息系统(HIS)广泛应用的今天,医院信息系统已然充分满足了医院的管理需要.医院当中以不同科室不同部门信息化发展需要为基础建立的信息系统大部分是通过不同厂家建设实施的,其数据共享链接方式均为点对点,往往通过双方接口的一级互联来完成系统连接,处于紧耦合状态.各临床信息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其间数据不能完成共享,令各信息系统成为信息孤岛,既无法对信息系统的优势与强大功能有所展现,又使其产生了效率低下、数据冗余、成本浪费等诸多弊端,对医院信息化的良好建设与长远发展产生了严重制约。医院需将“以病人为中心”作为基础来建立临床信息系统,以使医院信息系统更加满足医院临床方面的需求,令医院各信息系统当中的数据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好的服务,从根本上提升医院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
1 建立医院信息集成平台的主要目标
将当前较为先进的网络数据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充分运用起来,把医院当中各科室的临床信息系统集中整合成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一体化”门户平台,以实现自身高效运转即为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的主要目标。其要求在区域范围之内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跨机构医疗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服务,旨在有效存储、汇集、数字化处理与共享医院各临床医疗活动所产生的影像数据与文档数据,利用计算机手段对住院病人的治疗全过程予以管理,令临床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之间得到有效连接,使医护人员能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更加快速、准确的获取病人相关信息,从根本上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对医疗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并从根本上使“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 医院信息集成平台的框架结构与技术规范
2.1 框架结构
以原有数据平台为基础,将医院各业务系统之间紧耦合的互联关系转变为松耦合的互联关系,以确保医院中各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转即为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立的根本目的。医院集成数据平台的总体构架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层、医院业务应用层、医院信息平台信息交换层、医院信息平台信息资源层、医院信息平台服务层、医院信息平台以及应用层医院信息平台门户层。以上7个层次在医院集成数据平台中均具有其独特功能,对下层应用的服务予以调动,并服务于上层应用,各层之间的调用接口较为明确、独立且相对固定。
2.2 技术规范
当前,医院各信息系统之间标准化定义的缺失是导致各系统间信息互通难以实现的关键,对跨科室科研分析等重要项目的开展产生了严重阻碍。在医院信息集成平台的建立过程中需先标准化各系统数据,然后再进行传输与储存,使信息互通更加高效。医院信息集成平台需采用基于SOA的架构思想,以卫生部对健康档案数据集的相关标准为依据,构建出一个更加开放、标准、可扩展的、可实现临床与科研共享共用的应用环境。在集成数据平台与临床数据中心的整体设计环节应对HL7RIM模型进行充分参考,以使平台中各类临床数据能够更加结构化、标准化地完成数据的组织、表达与存储,并以此为基础为相关人员开放遵从相关法律规范与安全要求的数据访问服务,使医院中各类信息化应用的查询路径得到统一。
3 医院建设基于信息系统集成平台的主要方向
医院需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将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建立起来,打破以往概念,使之成为医院各信息功能模块集中为一体的门户,于新系统构架中充分展现其门诊、收费、住院、给药、护理等临床相关功能以及物资管理功能,并将病人统一视图建立起来,在平台当中有效展现病人的以往就诊信息、检查信息、检验信息与住院信息,从根本上实现“以病人为中心”。此外,还需在信息系统集成平台中充分结合医院中的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实现对其的一体化管理,使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更具前瞻性。
3.1 应用系统互相连通方面
数据层面与应用层面的整合是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实现系统互相连通的根本,需对医院信息系统的系统异构集成、数据交换传输标准以及数据共享等关键性技术问题予以重点解决,实现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与各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充分发挥其应用服务与数据交换的作用。可将其中底层资源的分布特性作为基础,以我国制定的临床信息标准为依据,在医院各临床信息系统基础上通过数据采集代理实现对信息的采集并对相关信息作标准化处理,再将其保存到数据中心。
3.2 全院级患者主索引构建方面
于特定范围内对病人实例进行标识、并对其唯一性予以保证的编码即为病人主索引。病人唯一标识在临床实际业务中的应用可辅助相关人员完成病人信息唯一性识别,病人主索引服务可确保病人编码在跨域或多域情况下仍具有唯一性。全院级患者主索引构建完成之后,医院可对全院患者进行统一管理,并为其建立就诊记录,实现在已建设完毕的各系统中对患者相关信息的交叉索引。
3.3 数据仓库构建方面
决策支持系统与联机分析应用数据源的结构化数据环境即为一般意义上的数据仓库,研究并使从数据库中获取信息的问题得到解决是其主要作用,集成性、时变性、稳定性及面向主体是数据仓库的主要特征。数据仓库的基础是数据挖掘与联机分析处理,而数据挖掘与联机分析的成功的关键则在于良好的数据质量。医院需以相关标准为依据实现临床数据仓库的构建,使之成为全院级别的数据中心,具有数据整理、数据存储、多维分析、数据抽取、数据转换、数据装载及数据挖掘等多项功能,对临床科研的实际分析需求予以充分满足。
3.4 病人统一视图构建方面
信息系统集成平台需完成医院中各业务系统数据的集成,做到提供以患者为核心的诊断信息纵向集成展示视图,以满足临床辅助诊断及科研分析的实际需求,力求结构化、标准化的完成各类临床数据的组织、表达及存储工作,并在该基础上开放数据访问服务,使数据访问服务更加合乎相关法律规范与安全要求,令相关人员可在医院各信息化应用中找到包括病人病历、检验、检查、手术、病程记录及医嘱情况的等内容的完整数据视图,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临床科研成本、降低医疗差错、减少医疗成本等方面起到辅助作用。
3.5 科研系统平台构建方面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医院需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完成临床科学研究,于医院信息集成数据平台中设置科研管理相关内容是当前的大势所趋,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体现医院临床科研管理中“以病人为中心”的具体理念,使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得到有效加强,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3.6 随访系统构建方面
医院利用通讯或其他相关方式对以往在本院就诊过的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了解,并予以其相应康复指导的观察方法即为患者随访,医院可通过随访管理有效掌握患者当前健康情况、发病情况、患病情况与死亡情况。医院信息集成数据平台随访系统应具备随访统计、随访提醒、随访计划管理、随访任务、患者管理、随访结果查询、随访结果分析、客户满意度调查、短信平台、系统管理等诸多功能,使相关人员可在随访系统中获得更加全面、详细的病患资料,为从事临床科研的相关人员提供更为丰富的科研信息。
4 结语
医院信息集成数据平台的建设对医院的未来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可使医院临床各系统间产生的数据得到有效运用,令实验室更好的研究临床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对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有利。当前,如何有效整合开发厂商与接口类型不同的各系统数据是医院信息集成数据平台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医院需充分倚靠信息化技术来完成自身流程优化与管理优化工作,致力于可持续集成模式的开发,使医院得到长远、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东汉,樊光辉,肖飞,等.我国三级医院医疗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10(7).
[2]李曦柯,施荣华,许丹,等.基于全面互联互通和深度智能化建设医院信息集成平台[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6,35(2).
[3]王剑,王忠民.基于信息集成平台的Infobutton信息模型建设方案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7,12(9).
[4]王磊,郭旭升,王颖晶,等.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基础上的医技预约流程改造与实现[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6,37(12).
[5]曹彤,王能才,辛迈,等.基于Web Service的系统集成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4,16(12).
[6]李楠,余晓强.数据集成平台的建设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起到的作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5,24(3).
[7]蔡正杰,刘云,景慎旗,等.医院数据集成平台与业务系统对接的标准流程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10).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信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