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杂志 时间:2018-04-09

岩土工程勘察专业性强、复杂性高,对勘察精细度和全面性有较高要求。采用单一的勘察技术难以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容易因工程勘察不到位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因此,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多种先进勘察技术配合使用,可以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工程地质状况,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1 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1 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

岩土工程与地质工程关系密切,可以将其视作地质工程的延伸。岩土工程勘察内容涉及面广,勘察人员需要从多方面了解工程地质条件,以满足勘察结果的全面性要求。总体来看,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1)地质调查与测绘;(2)地球物理勘探;(3)勘探取样分析;(4)勘探点测量;(5)遥感影像解释;(6)编制阶段性勘察结果报告。从岩土工程勘察内容可以看出,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采用多个领域的知识技能,完成工程地质条件的定量、定性分析。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要采用多种勘察技术,在全方位采集地质条件数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分析,编制相近的勘察报告,为后续工程的进行提供参考依据。

1.2 开展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

岩土工程勘察作为工程实施的首要工作,对工程施工有直接影响,开展勘察工作的目的是对工程岩土条件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其结构特点,确定岩土参数,分析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从而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案。岩土工程勘察对于工程施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岩土工程使用的岩土材料,其结构和性质是在漫长的地质作用下自然形成的,与混凝土等人工材料不同,具有岩石裂隙性和土质孔隙性等特点,做好岩土勘察工作,确定岩土结构参数,可以为岩土空隙压力处理提供依据;(2)岩土工程工程量大,地质条件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容易影响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通过岩土勘察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可以尽早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对工程实施产生影响。

2 岩土工程勘察案例分析

在某岩土工程中,建筑总面积92543㎡,施工现场位于平原和丘地的交界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为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在工程前期开展大量岩土勘察工作,采用多种勘察技术,主要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技术(Multi-electrode Resistivity method)、多道瞬态面波技术(Multichannel Transient Surface Wave Method)、横波反射技术(Transverse Wave Reflection Technique)等。使用的岩土勘察设备包括垂直地震检波器(4Hz)、多功能面波仪(SWS-6型)、电极、二级数据采集装置和多次CDP覆盖技术设备等。

经过岩土工程勘察发现,该工程桩基持力层为碎卵石层,距离地面约40m。从几种勘察技术的应用效果来看,横波反射技术的追踪解译效果较好,最实用于碎卵石层勘察,其次是高密度电阻率技术。而多道瞬态面波技术该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较差,几乎无法准确显示桩基持力层埋深。因此,各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就单个急速方法来看,各有各的优势和局限性。综合应用多种勘察技术,可以互相弥补不足之处,全面反映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共同确保勘察结果的可靠性。在应用过程中,应全面掌握每种勘察技术的检测原理,明确其适用条件。

3 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实际应用

3.1 高密度电阻率勘察技术

高密度电阻率法属于阵列勘察方法,通过勘察岩土导电性的差异,在外加稳定电流场作用下,从工程地质中的传导电流分布规律中反映工程地质特点。采用该方法进行岩土工程勘察,野外测量通常要是用几十根电极,比如在上述工程中共是用60根电极。将这些电极布置在观测剖面的测量点上,利用程控电极转换器、工程电测仪采集数据,并采用微机系统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可以保证勘察结果的可靠性。

早在20世纪80年代,陈列电探方法就在野外地质测量中得到了应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完善,高密度电阻率勘察技术已较为完善。相比于常规电阻率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技术的电极布设一次完成,可以减少电极设置干扰,能够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和分析,并生成各种成果图件,不仅处理效率更高,而且结果更加可靠,数据解释也更加方便。

高密度电阻率技术主用应用流程如下:(1)在勘察现场设置测量点;(2)采用供电电极为场地提供直流电流,在测量点形成电场;(3)通过控制供电等级(A级、B级)、测量装置位置、供电大小以及排列顺序,改变场地电流分布状况;(4)测量场地电场变化情况,准确计算地表电阻率;(5)根据电阻率深度的变化规律,对岩土性质进行判断。

由于该勘察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优点,可以确保岩土勘察结果的可靠性:(1)所有电极一次布设完成,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常规电阻率的电极布设干扰问题;(2)支持多种排列方式的测量和扫描工作,能够准确捕获地电断面结构的特征参数,获取勘察场地的地质地球物理信息;(3)野外数据采集支持自动、半自动化采集,每一测点的测量时间仅需2~5s,可以排除手工测量误差;(4)获取基本数据参数后,由微机系统进行分析处理,自动计算出电阻率,生成电流分布图,可以为数据的实时分析处理提供支持;(5)电阻率成像技术逐渐向三维方向发展,可以提高地电资料解释的精确度和直观性。

3.2 大地电场岩性勘察技术

大地电场岩性勘察技术是将太阳风引发的电磁波作为勘察激发场源,利用探测仪进行点频记录,接受不同地表深度反射的电测波,从电磁波幅度、电阻率、速度、转换点位等信息中,对不同地表深度的岩性和储层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该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应用流程如下:(1)原始数据采集;(2)对原始数据进行预览和排序;(3)采用计算机处理系统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生成CYT曲线;(4)判断CYT曲线是否合格,对不合格的曲线进行重新处理,然后再次判断;(5)CYT曲线合格后绘制CYT曲线图,调试综合比例;(6)输出CYT曲线图,并对其进行综合解释分析。

大地电场岩性勘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优势:(1)该技术使用的主要设备为CYT-VI探测仪,由于CYT-VI探测仪质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和移动,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仪器布设操作,勘察实施较为方便;(2)在CYT-VI探测仪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噪音和废弃物,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损害;(3)将仪器布置到预先设定的探测点后,随时可以开展探测工作,由于探测深度高达10000m,可以全面了解场地岩性、含水层以及矿体分布情况;(4)仪器探测效率高,能够快速实现大量测点数据的汇总分析,全面反映工程地质条件;(5)CYT-VI探测仪以平面点侧方式进行测量,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调整垂直采样间距,间距一般较小,可以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6)场源较为稳定,探测仪只接受天然低频电磁信号,可以避免受地下管网及高压电源的影响。

3.3 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

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是利用面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性,在面波沿介质表面传播过程中,利用传感器采集面包垂直分布状态,并对采集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反映岩土结构形状。通过绘制频散曲线,分析其变化规律,了解岩土工程的地质条件和岩土性质。该技术将瞬态冲击力作为震源,向场地介质发出面波,受脉冲荷载作用,地面会出现波动,此时可以利用传感器获取面波分布信息。

在《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中对到多瞬态面波勘察仪有具体要求,主要包括:(1)仪器放大器通道不少于12道,满足不同面波采集需求;(2)仪器通频带要满足面波的频率范围要求,在岩土工程勘察中,低频端应低于0.5Hz,高频端应高于4000Hz;(3)各信道幅值和相位应保持一致,频率点之间的幅度差应控制在5%以内,相位差不能超过时间间隔的一般;(4)采样时间间隔设计应满足不同面波的周期时间分辨要求,在最小周期内,应采样4~8点,采样时间长度要满足面波最大周期的需求;(5)以期动态范围应在120dB以上,A/D转换位数应在16位以上。

该技术的主要特点为:(1)由于多道面波的波长不同、穿透深度不同,通过建立介质物理学特征与面波波速的联系,可以准确反映勘察点岩性特征;(2)除了多道瞬态面波法外,还可以选择稳态面波法等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选择性较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选择何种技术。

3.4 横波反射勘察技术

横波反射技术是利用反射波判断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从而判断地质特征和岩土特性。地震波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存在明显差异的界面处会出现反射。通过在地表安装检波器,接受地震波的反射信号,对反射波相位、速度和振幅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场地的岩土结构信息。相比于纵波反射技术,由于横波反射波的抗凹性更强,具有更高的垂直分辨率,可以降低测量结果误差。而且横波反射波的传播速度相对较低,更容易捕获和分析计算,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可以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要求。

上述几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各有特点,既有一定的测量优势,也有相应的技术要求和条件限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通过综合应用各种岩土勘察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勘察需求,确保勘察结果的可靠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对于工程施工有重要影响,通过做好前期的土质调查工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施工要求合理选择勘察技术,可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勘察效率。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多道瞬态面波、高密度电阻率等先进勘察技术,可以全方位获取工程地质信息,并利用信息软件自动完成地质数据解释工作,生成所需的成果图件,为后续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仕承,王志忠.浅谈如何做好基础地质勘查工作[J].世界有色金属,2017,(19).

[2]马晓凤.铅锌多金属矿山地质勘查的特点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19).

[3]龚伟.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基础[J].建材与装饰,2016,(49).

[4]韩冰.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J].建筑知识,2017,(1-2).

收稿日期:2018-01-18

作者简介:徐晓星(1962-),男,江苏常州人,江苏苏州地质工程勘察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岩土勘察。

上一篇:无缝铁路施工技术要点在铁路既有线改造中的应用
下一篇:三相不平衡治理优化控制技术应用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