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互联网+”背景下中医药产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思考 ——以玉林中医药产业为例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杂志 时间:2018-04-09

1 问题提出

2016年,国家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高度,将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性矛盾在中医药产业中凸现明显,供给侧改革成为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正式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互联网技术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又进一步要求加快中医药的信息化建设。广西玉林享有“中国南方药都”美誉,玉林药市是全国第三大中药材专业市场。目前,玉林中医药已形成融市场、展会、产业“三位一体”的中医药健康产业体系。但是,从整体来看,玉林中医药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提质增效步伐较为缓慢。因此,玉林中医药能否充分利用“互联网+”助推产业供给侧改革,对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互联网发展推动中医药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必然性

中医药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17年1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推进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以及疾病康复中的主导和核心作用。“十三五”时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要实现2020年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必须着眼于提高中医药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水平。“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特点在于将互联网的优化和集成优势体现在社会资源的配置过程,使得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创新了各领域的新业态。因此,互联网与中医药进行深度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1 互联网融入中医药更好满足了大众的需求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当下,健康服务业得到了民众更多的关注。国家2008年出台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中,以中医药为基础的健康产业是其中最具潜力的部分。中医学重视整体观、系统论和辩证论治的思想,强调整体把握健康状态,注重个体化,突出治未病,养生保健作用突出。互联网具有高效率的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之优势,数据化、在线化与大数据技术使生产企业能够充分了解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由此,互联网的优势契合了中医药注重个体化的特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患者可通过使用社交媒体以及虚拟工具等加强医务人员及患者间的互动,获取更具个性的个人健康相关信息;医院只要开设移动医疗客户端,移动医疗就可以搭建病人与医院、医生的桥梁。因此,互联网满足了大众生命全周期健康管理的需求,具有价值取向的有利于医患互动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得到大众的支持和好评。

2.2 互联网提高了中医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明确指出,深化“互联网+”中医医疗,切实结合用科技推进中医药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促进中药产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是一个信息含量极其丰富的“大数据库”。在互联网平台下,通过中医药云平台可推动科研创新实现共享,不断挖掘中医药的潜在价值,展现新的发展态势。在疾病管理领域,利用信息交互平台和远程医疗技术的支持,可实现医院业务流的虚拟化和数字化,有效整合患者在预防、治疗、康复中的各种网络资源;借助移动设备,民众可进行预约挂号,并能够实现缴费和实时查询检查结果的一体式服务。因此,互联网的广泛运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医药产业供给的质量和水平。

2.3 互联网推动了中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

传统中医药产业链呈单链线式结构,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线式流动,这使得产业链呈封闭模式。传统中医药生产以小规模经营为主,组织化程度低,加剧了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发展失衡。加上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难以满足一些以高科技为主的中成药制造工业生产高附加值中医药品的需求。由于各产业环节缺乏科技人才和技术创新,市场转化率与科研融合性较低。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传统行业信息不对称性的问题得到了改善,通过大数据整合优化传统产业的资源,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可以变革传统中医药产业链的发展模式,通过中医药大数据产业的形成,整合中医药资源和数据,实现信息共享,优化产业决策,推动中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

3 玉林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3.1 玉林中医药产业发展成效

广西被誉为中国的“天然药库”和“中药材之乡”,现知中药材基源品种4064种,物种数量排名全国第二位。玉林地处广西东南部,是中国南方最大中药种植园,玉林特产中成药正骨水、云香精等远销港澳等地。玉林中药材专业市场建成于1988年,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第三大中药材专业市场。自2009年起,玉林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中国中医药博览会。2014年4月,中国中药协会正式认定玉林为“中国南方药都”。依托药博会平台,“南方药都”品牌影响力日益彰显,为对外交流合作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1月,广西区政府发布了《关于支持玉林市加快打造“南方药都”的若干意见》,为“南方药都”品牌的推进提供了保障。玉林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健康产业,将其作为玉林市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之一,先后出台了有关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顶层规划,有力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玉林中医药产业体系较为成熟,已形成从种植到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已建成的中医药健康产业园是实施“六百亿元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基地,已被认定为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产业园、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广西A类产业园区。目前共有入园企业68家,初步形成了以玉林制药、康臣药业、康美医药、香港和黄等以中成药、中医药饮片加工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2016年玉林市中药材种植面积40多万亩,占广西的1/5;中药材总产量达9.7万吨,销售收入10.1亿元。每年经玉林集散和中转的进出口中药材达70万吨左右,金额超过300亿元,成为国内进出口中药材最大的集散地和中转站。

3.2 玉林中医药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

3.2.1 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玉林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制造业欠发达,中医药产业的增加量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与民众不断增加的中医药需求产生了矛盾。中医药生产依然以传统的分散小农生产为主,初级产品生产比重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少。另外,由于农户散户独立种植,信息不灵,未能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抗风险能力较弱,导致种植效益偏低。玉林大型龙头企业和深加工企业的数量偏少,除了玉林制药进入国家中药行业50强外,其他大多是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管理粗放,产业集中程度低,生产同质化明显。

3.2.2 产业链结构不够完整,商贸流通较滞后

从相关支持产业来看,中药种植业发展十分迅猛,但产业链的下游流通行业缺乏区域的领军型企业。市场交易主要为中药材原料,经销户直接销往制药企业或出口国外比例较少。除中药材天地网商务平台外,玉林缺乏多样化的中药材网上交易平台,以信息化为手段的医药物流延伸服务做得不够。药材交易依然以传统的商贸流通为主,“互联网+药品贸易”的发展步伐较慢,大部分还是以地摊农贸模式为主,存在着“多、小、散、乱”的局面。此外,由于分散零售,市场监管不足,产品质量难以把关,市场竞争力较弱。

3.2.3 创新驱动不足,缺乏服务体系的支撑

玉林工业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相对偏小,投入经费占GDP的比例偏低。玉林现在职的中医药产业人员只有1.16万人,技术人才紧缺,仅有800来人的高级中药科技人员。市内还没有专门的中医药高校,科研单位也较少,致使整个行业运用新工艺,培育发展新产业的创新步伐滞后。近年来,玉林中医药研发的新产品有限,中医药品牌优势不明显,缺乏具有自治区和国家水平的中药创新研发技术平台,新药创新和优势品种的二次开发比较薄弱。因此,科技支撑不足已成为制约玉林中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4 “互联网+”助推中医药产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

国务院办公厅在《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提出“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健全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模式,通过健康大数据的应用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但是在创新中医服务模式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顶层发展规划、信息化建设、标准安全体系等,制约着互联网技术与中医药产业的融合发展。因此,探索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药产业结构改革的路径尤为迫切。

4.1 加快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发展战略,重构中医药全产业链布局

互联网信息通过整合全产业链资源,推动了中医药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了线上线下中医对接服务。国内很多大型药企加快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发展战略,比如康美药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中医药全产业链,布局“健康中国”战略。但是,玉林大部分医药企业基地一直没能通过国家的GAP认证,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竞争力,市场认可度不高。因此,玉林市政府首先要加快制定“互联网+中医药”实施的发展战略,依托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发挥康美药业等大型企业的龙头作用,构建中医药大型电商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终端营销体系,促进中药材贸易从传统市场向网络市场交易转型。其次,利用大型电商平台横向扩展产业链,在中医药的种植、研发、生产、流通、销售等系列环节上加大标准化的操作进程。此外,推进中医药存储、物流、配送及其大健康服务产业等产业链环节向纵向深化。最后,要依据平台创建战略联合体,实现中医研究、中医院、药厂、互联网的链接,以此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水平,研发高效、高质量的中医药产品。

4.2 构建中医药传播体系,完善信息平台建设

虽然中医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使用,但人们对于中医药知识的认知还不够充分。在中国,亚洲是中药出口的主要地,但是中药年出口额仅占全国的3%~5%,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并不大。玉林作为中国四大药材基地唯一的出海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产业是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最好的载体,通过市场把中医药文化这个无形的资产变成有形的产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中医药知识文化的国内外传播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宣传推广平台。目前,天地网药材信息交易平台玉林站作为国际化、科技化、信息化的新型交易平台,提供了从生产到流通的“一站式”全业务过程协作。玉林市政府要借助这一新型交易平台,努力构造中医药文化现代传播体系,传播地方中医药文化,加强国际国内、线上线下交融互动,增加中医药国内外的市场需求。

4.3 健全中医药标准体系,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中药产业进行提质增效,必须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塑品牌”战略行动。但是,中药药品标准体系不完善无法有效支撑产业的提质增效,同时也制约了“互联网+中医药”的深度融合。中医药互联网营销市场空间极大,中药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使得市场上行业标准混乱,市场竞争无序,影响了中药在互联网上的推广和使用。信息化进程加快的前提是做好标准化,因此,政府要尽快建立健全中医药标准体系,通过标准化内涵的确立,丰富中药产品的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和打造品牌,进而提升民众对中药品质的满意度,提高品牌的竞争力。另外,随着信息化普及,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利用中医药大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发掘等环节中,要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采用大数据隐私保护技术,建立对患者处方真实有效性的网络核查机制,构建信息汇聚共享和关联分析平台,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与合法使用。

4.4 培育发展新业态,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

“互联网+”行动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大数据的发展。目前,玉林银丰国际中药港市场的新型电子商务结算平台的筹备工作已经开展,中药材交易追渊、结算、支付、大数据采集大平台建设将最终完成。玉林市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促进中医药各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发展养生、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旅游等中医药新业态,以信息化帮助中小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其次,着力推动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建立,推动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的发展,完善医疗信息的共享服务体系,并逐步建立中医医疗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再次,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探索惠民的中医医疗服务应用,提供更个性化的中医一体式便捷服务,从而整体提高中医药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益。最后,着力培养医学和信息技术交叉性人才,推动医学信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互联网+健康服务”提供人才保障。

5 结语

随着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医药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息息相关,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是改善供给结构更好适应群众迫切需求的重要举措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中医医疗健康服务,发挥了中医药产业服务的优势,是中医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机遇。因此,玉林中医药产业要以互联网为依托,加快构建中药现代化应用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中医药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宋伟“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中州学刊,2016,(11).

[2]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R]北京,2016.

[3]陈静锋,郭崇慧,魏伟“互联网+中医药”:重构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J].中国软科学,2016,(6).

[4]黄珊玉林:“南方药都”迈上新征程[N]广西日报,2017-07-01.

[5]李玫姬“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学术论坛,20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供给侧改革下的玉林中医药产业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7KY0534)的研究成果。

(作者系玉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讲师)

上一篇:创新“智慧城轨” 共赢“数字经济” ——记北京泰乐德信息技术公司轨道交通大数据技术创新
下一篇:电子信息材料在低碳经济中的发展及研究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