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学传承数千年,是中国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而这颗明珠的光芒,来自于自古以来中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来自于他们始终将“大医精诚”奉为圭皋的坚定。扁鹊救世济人又敢于直言,华佗广施人道而不分贵贱,孙思邈则是为民救世的精诚,李时珍遍尝百草著书济世,而叶天仕却是谦逊好学树医德……古代名医毕生恪守这样的信念,以德养性,以德修身,德艺双馨,才真正成为“历代医学家和百姓景仰的伟大先师”。而今天,在华夏大地,仍有诸多中医学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德馨济世,当代大国医杨俊耀便是其中一位。
荣誉满身,仍执着前行
杨俊耀,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精于医理,勤于临床,学验俱丰,尤其擅长诊治内、妇、皮肤科疑难怪病重症,虽常临繁证而心中自有平仄,屡起沉疴。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研究,大国医杨俊耀把握整体观念,把症细化到特异性、可变性、交叉性、夹杂性、非典型性五性。
近年来,杨俊耀医师主要致力于“多病杂陈”的临床与应对。其行医的足迹几乎遍及祖国的天南海北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每年受邀到各地出诊时间达近300天,被人称为“空中飞人”,也因此成为当今在全国中医出诊第一人,打破了中医不出诊的先例。
作为医学圣手的大国医,杨俊耀医师不仅具有良好的医德,而且具有极高的剖析现象的天赋,因此在中医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誉。学术论文被多家国家级核心期刊登载:论文《CRF应选择中医治疗》入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的《中国优秀领导干部论坛》第六卷159页;《治湿热首当辨证分型立方遣药贵在对立统一》入编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杂志》第50卷第1页;《如何理解中医药治疗疼痛》入编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医学创新发展》第866页;《中医药继续教育旨在重塑德艺双馨的上医》入编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第25页;《拒绝伪科学的诱惑 远离药源性的侵害》入编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药发展与人类健康》第567页;《治疗习惯性便秘不但要审证求因更贵在对立统一》入编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核心期刊《中华中西医临床杂志》第22页;《论医道 论医改》入编中新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思想经典》第480页。
凭借着在对人类健康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杨俊耀医师在2005年8月被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同年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部门的派遣作为中国中医学代表到东南亚诸国及地区进行讲学与临床技术指导;2006年7月被聘为《中华中西医临床杂志》第二届编委;2007年7月被聘为卫生部全国卫生产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卫生产业大典》编委;2008年8月当选为中国医师协会全国“治未病”讲师团讲师;2009年11月被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聘任为《中国医学临床技术新进展》学术顾问;2009年4月当选为全国名医理事会副理事长;2009年12月经中国国际医师协会专家委员会初审和复审合格,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破格提升为主任中医师;2010年10月受中央电视台之邀做客央视•华人会客厅•中华名医栏目;2011年3月当选为运城市健康教育协会常务理事;2011年8月做客央视•养生频道•《名家。精英》高端对话访谈栏目;2011年8月所创办的杨氏中医肾病研究所被运城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医疗卫生行业十大品牌单位;2013年8月16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推荐与委托正式担任《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的编委;2013年11月受邀参加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十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盛会。其学术论文《CRF应选择中医治疗》入选《创新驱动中国梦一第十届中国科学论坛成果荟萃》;2016年3月被增聘为中央机关老干部健康顾问团首席专家。
“歌声阵阵献杏林,颂扬健康好卫兵”“医术高超驱疾苦,生将痛弱变康宁”“白头不改扶伤志,衣钵定循思邈心”“天降重任为家国,使命光荣万民尊”……其实,这些颂扬之词都难以诠释杨俊耀医师对中医事业做出的贡献,但他却以此为标准,在传承和发扬中医的道路上,力求做到更好。
乐于创新,为中医诊疗树典范
慢性肾衰(CRF)俗称尿毒症,是所有肾脏疾病的终末期状态,过多的毒素和水分在体内的积聚导致患者最终死亡。多年来,CRF的治疗一直困扰着医学界的专家学者。
杨俊耀医师表示,肾脏是人体的重要排泄器官,具有排泄体内代谢产物、药物、毒物和解毒产物,以及调节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功能。此外,肾脏还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重要激素,借以调节机体重要生理功能。因此肾脏是一个多功能器官,它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各种病因引起肾功能严重障碍时,人体内环境就会发生紊乱,其主要表现为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并伴有尿量和尿质的改变以及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为了攻克这一顽疾,杨俊耀医师通过中医理论对CRF病,采用中医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学科、多层次、多途径进行研究,根据中医传统的理论和现代中西医研究的成果,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让众多CRF患者可以远离传统的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等医疗手段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人力、财力的巨大压力。
研究期间,杨俊耀医师创立了“1+1=3”的第三医学的学术思想,针对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更是采撷古代医学之精华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新成果融汇个人临证之经验,运用“1+1=3”的第三医学模式,独创六条经验,七大法则,对CRF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演绎和归纳揭示出该病具有“立体”与“平行”相互交叉即“经纬”的线性式的层面,而在这一层面中又存在着有些相互平行又有不平行的各自矛盾的所在。
另一方面,杨俊耀医师多年来一直应用中医中药来代替透析、肾移植疗法,从而避免了西医的透析和肾移植等治疗方式带来的危害。在临床上针对每一个CRF患者各阶段和整个的防治过程中,不是仅凭一法一方,而是先后必须要采用几十首中药的方剂穿插交替施治才能有效的纠正透析并发症、肾源排异反应等可逆性因素,才能改善肾脏微循环、清除以中分子为主的各种毒素对肾脏的侵害、改变肾小球病理结构、抑制肾脏组织纤维化,最终恢复受损的肾脏功能和大大降低昂贵的医疗费用,确实达到了客观科学,药简而效宏。
无论是医术,还是医德,杨俊耀医师都是值得中医学者学习的。他常说:“我能提供:多病杂陈的临床应对”“我想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快乐”,一字一句,一笔一划,都彰显着一代大国医的济世情怀。
辨证施治,将中医药学创新拓展
杨俊耀医师在多年中医临床和研究中发现,祖国传统医药学疑难病证与现代难治病在概念与范围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代疑难杂病是指一些病因不明而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
由于其概念较笼统,它可以因时代、地域、医学体系、医疗条件、医疗水平以及经济文化,生活条件的不同而异,但就将其归纳,总结为五点:(1)病程漫长,久治不愈;(2)怪病奇证,症状奇异;(3)病机复杂,辩证难明;(4)用药困难,治疗棘手;(5)因医源性,药源性导致的失治、误治而迁延成的宿疾顽症。
祖国传统医学很早提出的“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证多属现代难治病的范畴,虽然对疑难病证的概念未作出统一定论,但一般以其病因复杂、症状怪异多变、病机虚实兼夹、寒热错杂、辩证难明、治疗棘手为主要临床特点,与现代难治病在概念与范围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另外,杨俊耀医师还提出,中医中药治疗疑难重病和“多病杂陈”疗效固然肯定,但世上无神医,天下无秘方。诊病如量体裁衣,亦即是,疾病因人体质不同,易感邪气有别,发病证型有异,疾病还因时间变迁呈阶段性变化,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之差异,表现为不同的证候类型,这就要求必须具有,既是生物医学家,同时也应是医学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合格中医生,对患者疾病产生的原因、患者心态和社会背景进行系统评价,充分依据病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特征进行诊断与治疗。且由于医学知识的专业性、风险性、医疗效果断定的困难性、医生对病人所担负的法律责任,故此,远程性医疗服务都是对患者及其不负责任的做法,尤其是网上诊断、函购寄药等也是医疗行业中的既不可行的,因它具有对患者的病情不确定因素,它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和经济造成重大损失,而且还给中医行业及文化有一定的破坏力。
无论时代怎么变迁,“长生不老”,拥有青春,防止衰老始终是人们的追求目标。人体衰老是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机制极为复杂。杨俊耀在抗衰老方面也很有见地,他认为:方无大小,药不在贵贱,只要能治了病,便是好方好药。人参能吃死人,大黄也可救活人。方药必须与病症相附,才能治病疗疾,让人类益寿延年,否则弄巧成拙,反成其害。药物若孤立地看待,仅具有单纯的一般属性,也就是说,独具特色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势必亦决定了其相关药用的独特性。当中药离开了中医学理论的指导,违背了理、法、方、药一线贯穿和君、臣、佐、使的原则,不顺从升降浮沉和气味归经之趋向及不晓药物的剂型剂量改换的应变时,它就如同商品离开了流通领域后一样,也就再不是“药”了。
杨俊耀医师还认为人类健康与长寿之奥秘关键是在于其身体机能状态的良性循环的可持续性建立,而内外环境因素的相互制约与协调应是身体机能状能否,始终成为良性持续循环的先决条件和主要因素。这里的外环境因素单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的心理情志和参与社会活动时的个体特有行为,以及在接受保健和疾病治疗过程中因条件和诊疗技术之不同而言;内环境因素不外乎人体的脏腑器官、经络百骸、气血津液等有形实体。先从外环境因素而讲,由于人类乃是地球上进化层次最高的动物,层次越高,运动形式亦就愈复杂。复杂的运动形式所产生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表现较之其他任何动物一方面要强烈的多,也丰富的多,另一方面也反映人类的精神心理应急与应激能力特别强。我们应该科学地理解中药,独具特色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势必亦决定其相关药用的独特性。
总而言之,杨俊耀医师相信,客观事物的形成,一般都遵循有秩序分层次的自然结构法则,中医学的证候也有其自身的结构和层次,它不单存在着一种以空间因素为坐标的圈层式(也可以理解为螺旋式)结构层次,这明显包含着以时间等因素为坐标的连续式层次结构以及各种脏腑之间症候则又近似于平面或扇形等层次结构。处于连续层次中的各种症候之间,不仅具有相邻的关系,而且还有相继的关系。
医者仁心,“三心”更显济世情怀
“医者仁心”,作为一名医者,即使有好的行医方法,精湛的医术,若无一颗治病救人、悲天悯人的仁者胸怀,也不能称为真正的医者。杨俊耀是真正的医者,因为他作为医者,拥有着独特的“三心”。他说,无论哪一行,只要勤奋学习与刻苦研究学术最终都会达到一定的水准,而且很多人都会达到同等级的标线,不分仲伯。但要想再分出高低,关键还是在于靠一个人所拥有的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多少来评判,爱心是动力,责任心是态度,事业心是目标。尤其是在医学领域的工作中,不但具有良好的医德与对人体健康与疾病认识的敏感性与对现象剖析的深刻性的科学素养,乃至天赋等,还要应具有“三心”才可使然。
“凡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任也。是以大凡医者,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为医也。”这是晋代名医杨泉在《论医》中对“医者”的界定,也是杨俊耀医师始终践行的行医之道。在未来的医学探索之路上,他将继续探索和创新,在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中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更加深远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