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自动化仪表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杂志 时间:2018-04-24

近年来,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自动化仪表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出现了一些自动化仪表新技术。本文旨在介绍自动化仪表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以进一步促进自动化新技术的应用。

1 通信及网络技术

通信是自动化仪表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仪表实现通信功能后,不仅便于工业生产实现远程管理,还能实现各种自动化仪表的集中管理,大大提高了仪表管理的效率,间接增加了企业的效益。目前常用的通信标准有:RS-232、CAN通信、RS-485、RTU。

1.1 CAN通信

CAN通信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种通信方式,由德国的博士公司开发,其高可靠性和高性能已被广泛认同,并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船舶、医疗设备、工业设备等领域,是仪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热点之一,被称为“自动化领域中的计算机局域网”。CAN总线实现了开放性的总线结构,采用多主竞争模式,具有多主站运行和分散仲裁的串行总线以及广播通信的特点。CAN总线上的任意节点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从而有效实现各节点之间的自由通信。由于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标识,并通过这些标识的优先级来进行总线的总裁,因此可以有效避免通信冲突的产生。因此,其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非常适合分布式测控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此外,CAN总线插卡可以任意插在PCATXT兼容机上,能够方便地构成监控系统,进一步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1.2 工业以太网

以往,很多人认为以太网是专门为IT领域而生的,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只能进行有限的使用。产生这个想法的主要根源为:以太网采用CSMA/CD的碰撞检测方式,在网络的负荷较大时,网络的时间确定性不能满足工业控制的实时要求。在以太网通信中使用的接插件、集线器、交换机和电缆是为办公环境而设计的,无法适应工业现场复杂的电磁环境。在实际的工业环境中,以太网的抗干扰能力太差,很容易出现数据传输错误,这是工业生产所不能允许的,极有可能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

随着以太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上述问题都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有:采用交换机,接入网络的节点各自独占一条线路,以此避免了冲突。采用高速背板交换或者微处理器交换,响应时间控制在了合理范围之内。在工业级的以太网中,126个节点的100M交换式以太网的响应时间是2~3ms,可以满足各种控制系统的要求。采用屏蔽的双绞线后,其抗干扰能力可以与4~20mA的模拟传输线路相当,如果需要进一步提高传输的抗干扰性,可以采用光纤通信的形式。以太网传输总线与传统的工业传输总线相比,其有以下的优点:它可以满足工业仪表控制中各种传输要求的需要,使企业信息网络和控制网络得以统一。随着以太网技术的普及,以太网设备的市场价格往往较低,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技术投入成本。

1.3 无线网络技术

目前,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较多的无线网络技术有:4G无线网络、蓝牙技术、无线局域网络。

1)4G通信网络就是智能手机终端上网的网络,最大的优势是覆盖范围最广、实现最为方便。只要现场有4G信号,就可以进行工业数据传播。但由于其收费较高,大大限制了应用范围,只有在一些特殊的偏远地区的设备通信时才会用到该网络,例如在石油平台的通信中。但由于其独特的特点,4G通信网络未来发展潜力最大。

2)蓝牙技术主要用于短距离通信,一般传输距离在10m以内,如果增加功率,可以将距离扩展到100m,其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兆,其传输功耗也较低。在工业现场的主要应用为对自动化仪表数据的采集,只要在规定的距离,就可以对其数据进行采集,避免了近距离采集造成的危险。

3)无线局域网络,即WiFi网络。该技术的发展最快,目前很多先进的自动化仪表设备都支持这种数据传输技术,其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1Mpbs,其实现成本也较低。

以上介绍的技术都已实现模块化,固化在各种芯片当中。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购买相应的芯片就可以实现仪表设备的功能扩展。目前,随着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仪表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有很多单片机已经实现了以上所说的技术集成,便于综合使用。

2 智能化实现技术

自动化仪表的智能化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现场设备具有数字化的接口,大大提高了仪表的控制质量,提高了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此外,随着微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处理芯片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自动化仪表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层次,即智能性,可以周围环境的感知更加丰富,并根据内部智能化的程序运行,具有智能决策的功能,这大大扩展了这些设备的功能。

传统的自动化仪表主处理器主要采用CISC结构,主要代表为8051内核结构。随着自动化仪表的发展,对其运算能力和功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仪表的主处理器朝着32位的方向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主流的32位RISC处理器,其具有32位的运算能力和寻址空间,是高性能自动化仪表的第一选择。新的自动化仪表不仅对处理器的运算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对其多任务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系统的程序也越来越复杂。实时系统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能有效缩短开发的周期,并降低程序开发的难度。RTOS操作系统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它实行任务抢占机制,是多任务的实时操作系统,非常适合工业现场的要求,还可以扩展图形、网络协议等功能。

3 新型元器件

随着电子半导体技术、光电技术、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各种新型的电气元气件不断问世,其用在自动化仪表设备中,大大提高了仪表的性能,拓展了功能,有效减小了体积,价格也更加便宜。下文重点介绍几种主要的新型元器件。

3.1 模数转换器

传统的自动化仪表多采用模拟设备,传递的信号是模拟信号,抗干扰能力较弱,需借助处理器进行进一步处理。如果使用数模转换器,则可以在模拟信号的采集端直接将这些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不仅提高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在一体化的传感器中还直接实现了模数的转换,将其变成了常规的数据传输格式,大大提高了系统功能的可扩展性。

3.2 数字信号变换器

其主要实现电压变换和隔离,在很多自动化仪表中都具有数字信号变换器。它具有以下优点:功率较小;由于采用变压器隔离,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更强;效率可以达到85%;温度的适应范围更广,满足户外作业的要求;外形体积较为小巧,适合狭窄空间的作业;可靠性更高,无故障使用时间更长。

3.3 Flash存储器

这是一种发展迅速的储存器,具有可读可写的特点,可以重复写10万次,数据的保持时间也可大于10年,价格也较为便宜。其最大的特点是容量特别大,功率消耗也较低。Flash存储器在自动化仪表中的使用,多是作为微处理器的程序存储器,能够大大增加微处理器的程序量,但由于其数据读取速度较快,并不影响微处理的程序执行速度。

3.4 数字电位器

数字电位器又称为非易失性数控电位器。在传统的自动化仪表中,调零操作都是通过操作滑动变阻器来进行的,可靠性较低,在多次的调零操作后有可能被损坏,且由于其是机械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到工业现场震动的影响,需要定期对仪表进行校正。采用数字电位器后,电位的调整可以通过数字通信的形式进行,由于避免了机械的结构,稳定性较好,不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此外,由于其电位的调整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因此可以采用自动校准的模式,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自动化的校准。

4 高性能微处理器的应用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处理器体积的不断减小,甚至出现了程序嵌入式的单片机系统。它具有强大的运算能力,有的单片机已经可以实现32位的数字运算和32位的寻址空间,可以和早期的电脑处理器相媲美,且其功能十分强大,不仅具有标准的I/O端口,并融合各种通信协议可以进行高速的信息传输,有的单片机还具有AD转化功能。例如意法半导体退出的stm系列的单片机,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32位单片机,它具有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的特点,这一些高档的自动化仪表中经常采用。有些自动化仪表设备中,已经用先进的单片机系统替换了传统的数字逻辑电路,不仅缩小了控制电路的体积,还显著增强了系统的功能,通过其强大的数字运算能力,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让系统实现复杂的自动控制功能。由于单片机具有通信功能,也就无须再为系统布置信息传输系统,还可以利用单片机强大的功能直接扩展系统的功能,使系统获得一些新的功能。目前单片机技术正处在迅猛的发展期,相信未来会在仪表自动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 显示信息丰富的液晶显示技术

在传统的仪表设备中,大多使用机械仪表盘显示信息,不仅可靠性低容易损坏,而且显示的信息内容不够丰富。使用液晶显示后,可以大大丰富仪表的显示信息。这种技术的实现一方面得益于液晶技术的进步,让液晶显示屏幕的分辨率更高、色彩更为丰富,液晶显示系统的操作更为方面;另一方面要归功于功能强大的单片机系统的支持。通过液晶屏幕可以显示出各种信息,不仅可以显示出当前的数字信息和最近一段时间的仪表记录曲线,还可以通过液晶显示对仪表做进一步的设置和校对,大大方便了仪表操作。

6 手持仪表检测设备

手持仪表检测设备是综合运行现代自动仪表技术最多的设备,它们使用嵌入式单片机系统进行管理,具有超大屏幕的液晶显示屏,且由于内部集成了各类传感器,因此具有多功能的仪表检测。与传统的仪表设备相比,手持仪表检测设备具有功能强大、设置方便、仪表信息丰富等特点,在现场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7 结语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目前传统的自动化仪表正朝着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让新型的自动化仪表功能更强,功能更多,信息化程度更高,可以更加高速、可靠地传输数据,其运算能力也得到了大程度的提升。这为综合性、智能性仪表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智能技术的应用使这些仪表变得更加“聪明”,其会在不断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让这些仪表越用越好用。

参考文献

[1]田娜.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6,42(4).

[2]于浩.工业化中的温度检测仪表自动化控制的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9).

[3]曹庆年,王薛飞,刘晋熙,等.自动化仪表新技术的应用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7).

 

(作者系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司工程师)

上一篇:皮带运输机故障检测方法分析
下一篇: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关键技术分析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