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元初,在长期的纺织劳动实践中,江南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诞生了一位著名的纺织家黄道婆。她发明的多种棉纺技术走在了当时中国与世界的前列,为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到清代时被尊称为中国的“布业始祖”。自1840年之后,列强的侵略使清朝政府走向衰退,造成中国纺织技术从领先世界逐步走向落后。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任家智于1978年由河南民权县农村考入西北纺织工学院棉纺专业。在国家落后、贫穷的那段时期,从77、78两届大学生中走出一批国家一流人才,任家智就是其中一位。
任家智大学毕业时深深认识到,此时中国的纺织工业技术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只有吃苦耐劳,多做贡献,多出成绩,才能把优秀的成果贡献给国家。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纺织业的光荣传统,让中国的纺织业再一次崛起。
报效国家,成就突出
正是由于胸怀报效祖国的大志,任家智才一步步成长为纺织专业教授、全国棉纺精梳技术专家。在几十年的科研工作中,他全心致力于新型高效精梳装备的研制及国产纺织装备的现代化。他带领精梳技术团队经过多年的科研攻关,完成的“新型高效棉型精梳机的研制”获2010年度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完成的“高效节能成套精梳设备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他主持的“高效棉纺精梳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任家智的研究方向是纺织新工艺、新技术及新设备,三个“新”是他创新研究最大的特点与亮点。在任家智取得的众多创新科技奖项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是分量最重、贡献最大的一个奖项。这一成果对中国棉纺精梳装备效能的提高及纺织产品结构调整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之前棉纺精梳机的速度只有300钳次/分左右,而任家智团队所研发新型精梳机的速度提高到400钳次/分以上,达到了国外同类装备的先进水平。第二,之前国内外棉纺精梳设备对长绒棉及高品质的棉花适纺能力强,而对品级较差、纤维长度较短的原料适纺性较差,如何提高精梳装备对低品级原棉的适纺性是精梳装备研发的一大难题。围绕精梳设备对原料品级及长度的适应性,任家智团队经过多年的攻关研究,使精梳设备加工原棉的品级由原来的2~3级扩展至3~4级,所加工的最短纤维长度由原来的25mm扩展至22mm,大幅度提高了精梳设备的适应性。第三,通过对精梳机关键机构部件的振动分析与平衡优化设计,大幅度减小了精梳机高速生产时的振动力,提高了精梳装备高速生产时的稳定性、可靠性,延长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2014年,任家智团队研发的新型高效精梳装备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应用,占据国内精梳装备销售50%的市场。这些新型高效精梳设备的研究对推动我国纺织装备的技术进步与纺织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为中国棉纺精梳装备技术追上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做出较大的贡献。
既要出科研成果,更要出优秀人才
走出大学校门的本科生、研究生一定要成为能用自己的知识与技术搞科研、搞设计,解决行业生产实际问题的实干家,而不是纸上谈兵的空谈家;一定要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者,而不是只会死啃书本的书呆子;一定要成为吃苦耐劳、高度敬业的建设者,而不是只顾个人利益,私心很重,没有远大理想的平庸者。
为此,任家智作为一位学术造诣资深、经验丰富的大学教授,在指导年轻一代大学生、研究生选择研究课题时,注重考虑纺织行业发展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所选择的科研课题除考虑纺织行业急需之外,一要考虑与学生的所学的专业相符;二要考虑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身努力靠自己的力量能够实现,提升学生的实际水平;三要考虑能将这些学生研究中的实践经验、研究成果作为教学案例引入教学。
在辅导学生做毕业论文时,首先要让他们自己去分析、探索、研究,要有一颗服务社会、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真诚之心。导师在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辅导时,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要把具有智慧的、创新的核心策划毫无保留地告诉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调动学生所学的知识。由于任家智教授在教学与毕业论文所做出的成就,他在“纺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中获2011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新型纺纱技术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获2011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
导师出创意思路,学生动手完成论文
任家智策划、主编了《纺纱工艺学》(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纺纱工艺与质量控制(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
中国当前高等教育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实践少、动手能力较差等短板。因此,在指导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时,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动手能力。
我最大的爱好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当记者问道:“您的业余爱好是什么?”任家智教授回答道:“我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沉浸和陶醉在自己喜爱的工作中会让我十分快乐,这就是我最大的爱好。若一定要回答有其他什么爱好,那么我对散步与旅游还是比较喜爱的。”
“做自己喜爱的工作就是我的最大的爱好”,而这种喜爱的工作正是国家所需要的工作。这就是一位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教授高尚的精神境界,也是中国科学家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是因为有众多这样的专家、教授、学者,才有了我国今天的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