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牡蛎体内细菌及重金属净化技术探究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杂志社 时间:2018-05-28

在我国贝类养殖中,牡蛎因营养丰富、经济体量大而备受欢迎。但由于牡蛎移动能力差,当生长的水环境不够洁净或者受到污染时,将会滤食水中有害物质(如致病菌及海洋毒素等),这些有害物质会在贝类体内富集。因此,牡蛎的品质相比其他养殖品种更直接取决于养殖环境的好坏。人们在食用这些不够洁净的贝类后有中毒的风险,因此很多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贝类净化技术的研究。我国科技部在2015年支撑计划中明确把研究养殖经济贝类净化技术列入计划指南。

近年来,国内多从微生物污染方面进行外净化技术研究,对牡蛎体内富集的重金属进行净化的研究很少。鉴于微生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危害性大,有必要对这两方面的净化手段进行研究。为此,汕头市海洋与水产研究所林清、马庆涛、李春晓等人以近江牡蛎作为研究材料,进行了牡蛎体内细菌(大肠杆菌、细菌总数)及重金属(Cu、Cr)净化技术的研究。

在细菌净化方法方面,当前贝类净化用的海水一般用臭氧、紫外线、氯及氯化物来消毒。但是氯及氯化物是化学试剂,容易产生有毒的氯胺,不宜采用。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使用臭氧净化贝类可以不改变贝类的风味,同时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因此是现今利用较多的方法。紫外线照射处理海水也是进行贝类净化常用的方法。紫外线能破坏DNA中的嘌呤和嘧啶,从而引起致病菌损伤或致命性的生理变化,达到灭菌的效果。但臭氧及紫外线灭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一定浓度的臭氧对海水具有良好的灭菌效果,浓度过低则灭菌效果不明显,但浓度过高会对贝类产生不良影响;紫外线的杀菌效果受海水的浑浊度、颜色和可溶性铁盐的直接影响。联合这两种方法进行养殖水体的灭菌是一种趋势。

实验结果:臭氧浓度0.8mg×L-1,水交换率4次×h-1,贝水质量比为1:15,温度25℃,净化时间24h,牡蛎体内大肠杆菌季细菌总数显著下降,大肠杆菌数低于3MPN×g-1,达到欧盟在1991年发布的《双壳贝类生产和投放市场卫生条件的规定》(91/492/EEC)所要求的标准。结果表明,臭氧-紫外线组合系统有效灭菌海水,对贝类体内的细菌总数及大肠杆菌净化具有可行性

对于贝类生物重金属CuCr的净化方法,目前的相关研究还较少。有研究指出,改变养殖水体盐度有助于重金属排出净化,但对贝类的食用价值会有影响,且此方法在大型净化场所中不便操作。维生素C常作为水产饵料添加剂,参与生物体内解毒功能;壳聚糖常用于净化养殖水体,对重金属具有良好的络合或吸附能力。探讨这两种添加物对牡蛎体内重金属的脱除效果,有助于研究出牡蛎体内重金属适宜的净化方法。于是,通过取样实验检测发现,近江牡蛎体内的Cu及Cr在净化21天后,含量明显降低,表明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及壳聚糖可以有效净化近江牡蛎体内重金属。

通过开展微生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这两方面的净化手段研究,以及通过净化技术开展牡蛎清洁养殖,为所养殖牡蛎创造最佳的“净化工厂”,既达到了快速育肥的目的,也保证了牡蛎产品食品安全,是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手段,符合我国提倡的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上一篇:在创新中演绎精彩人生 ——记张家口华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玉莲
下一篇:量子农业概念的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