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铁路建设的高峰时期,在客运专线以及高速铁路投建环节中,为提升项目作业速度、节约工程造价成本,移动支架造桥机在很多大项目中得以应用,以此来促进技术层面的发展。移动支架属于造桥机自身就有的模块。自主位移借助2个纵梁支撑对桥梁上层架构开展墩顶原位浇筑的施工作业,在水体、山体、都市等支架搭建难度大的区域作业相比于常规的工作具有非常显著的优点。文章以薛家坝涪江左线特大桥中使用的ZQJ64型造桥机作为实例,探讨造桥机的架构、作业机理以及建筑技术工艺流程。
1 ZQJ64型造桥机的构造
造桥机总长度为154.4m,主梁高度为6.0m,尾梁的高度为15m,其大致是由析架、下托梁、析吊、梁节运输与调位设备、支架拖拉移位设备这五个大的构件体系组建而成。
(1)析架。包含有主梁、前导梁以及尾部梁段。
(2)下托梁。主梁下部区域配置托梁,以此来承载混凝土梁段与湿接头。
(3)析吊。在析架后部立柱上部的内部配置有“牛腿”,“牛腿”上装配有轨道梁以及钢轨,析车在钢轨上平移。本析起吊的重量为120t,装吊以及其自身的移动基本上都是由卷扬机以及所组装的滑轮组来提供动力。
(4)梁节运输以及校准装置。移梁小车在下托梁的纵梁上位移,使用卷扬机进行牵引。梁节调整要求使用双坐标千斤顶进行。
(5)支架拖拽移动装置。支架移位借助拖拉的形式开展,驱动动力选用电动卷扬机加以提供。墩顶上装配有滚轮箱,以此当作下滑道,上滑道则是支架的下弦杆。
滚轮箱上配置有导向轮,后支点小车在已经建造好的PC梁上部钢轨上运行,彼此之间都有对应的导向作用。
2 工作原理
造桥机在开展梁部拼接作业之时,先把造桥机拖拽到要求拼接的墩跨区域,再把从预制构件厂运送来的预制梁段吊装到造桥机的腹中,使用造桥机下托梁的支承来当作支持,依照对应的次序加以排布、调整至对应的位置,之后穿放钢铰线、装配模板、现场浇灌,等到混凝土强度提升至预先设定强度时即可开展对应的张拉工作,也就可以完成墩顶原位成梁工作。其建设作业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特征:
(1)借助移动支架造桥机墩顶原位建设PC箱梁,装置性能安全稳定,操作简单。装拆一次就能做完整座桥梁的梁部区域项目,造桥机前移、后退都可以快捷、稳定、安全地开展。
(2)建设速度快。梁节产业化预制,墩顶原位湿接拼接安装。在常规状况下,由2个班组建设10~13d就能完成一孔64m箱梁的作业。
(3)可以有效确保项目的质量和稳定。因为混凝土浇筑绝大多数都是在地面而并非在空中完成,因此项目质量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造桥机就像是一个厂房,所有的箱梁装配铺架工作都在其机器的内部开展,作业人员行走自如,在机器当中并没有在高空作业的感觉,非常稳定。
(4)梁节调位使用双坐标千斤顶,调位迅捷且精准。
3 梁的架设施工工艺流程及工艺要点
3.1 梁的架设施工工艺流程
梁的架设技术流程详情参见图1。在移动支架建设时,其钢筋环节、预应力配置环节以及混凝土浇筑环节的作业与原本支架作业的形式大致相同。为确保建设作业环节中梁体的线性,组装造桥机之时要求施工队伍关注下列这些注意事项:
(1)开展好组装之前的准备环节,配置临时支墩;在临时支墩上装配一个滚轮箱。
(2)拼装以及拖拉作业同时开展,要求确保其倾覆稳定系数的值要比1.3更大。
(3)先拼接杆件并不会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
(4)拼装时要求尽快将主析拼接成为一个闭合的三角形形状,构成一个安全、稳定的结构,并尽可能地快速装配横联,以此来确保支架钢梁体系在受力层面上的稳定。
(5)主析杆件的拼接,左右两边对称开展,以免偏载的状况出现。
图1 梁的架设施工工艺流程图
3.2 主要施工步骤及工艺要点
3.2.1 造桥机拼装
(1)拼装导梁。借助类似于搭积木的形式,先拼接下弦杆与下平联,之后再依照拼接顺序进行组装。
(2)拼装主梁。依照下弦杆→腹杆→上弦杆→上平联→下弦大节点外侧“牛腿”的次序进行组装,主梁腹杆借助先在地上事先拼接成为一个闭合的三角形,之后再进行整体装吊的建设形式,这样能够节约组装时间,提升组装速率。
(3)装配下托梁。下托梁的两边分别和支架主梁下弦节点外边的“牛腿”之间使用对应的钢销进行连结。架设纵梁以及其对应的联接,纵梁是造桥机当中运送水泥梁段的主要通道,更是承接梁段载荷的直接构件。
(4)悬挂安全网,架设对应的人行步板。
3.2.2 造桥机拖拉
造桥机与其附属装置的整体重量大致为700t,拖拉所要用到的装置为滚轮箱。依照造桥机设计的架构特征以及其移动的形式,使用2台规格为8t的低功率卷扬机带来其位移所需的动力,拖拽造桥机向前移动。在拖拽的环节当中极限拖拉力是800kN。
当完成第一孔梁建设后,造桥机拖拽向前移动至下一作业区域。向前移动的动力由卷扬机所提供,以滚轮箱与后支点小车作为滑道,这样就可以实现将造桥机向前方移动的工作。经过墩体时,开启周边的下托梁,借助拖拽环节中横向移动的形式,过墩之后再把下托梁关闭,拖拽之时要求进行统一的指挥。
3.2.3 梁段的运输、吊装和调位
(1)准备作业。造桥机拖拽就位时,要求立即进行测量以及其对应的准备工作:测算两墩体之间的间距以及高差,支承垫石区域以及其对应的高程。检查并核实桥墩的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轴线。检测支承垫石之上锚栓孔的实际范围与具体深度。有效调整支座的实际范围,使运梁平车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安全操作。
(2)梁段从存梁的区域移出。这就应该采取设移梁道的方式,使梁段放置到运梁的平车上。
(3)梁段拼接词语。梁段拼接词语是依照支架自身的结构状况以及作业的便捷所编制而成的,装吊次序以此是:13#,1#,12#,11#,10#,9#,8#,7#(中间段)、6#,5#,4#,2#,3#段。
(4)梁段的装配。梁段直接移动至造桥机尾部析吊的下半部,如此精轧螺纹钢结合的装吊施工就能有效进行。
(5)梁段精确放置到对应的位置。精确就位指的就是梁段竖直、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3个区间的方向调整就位。数值方向以及水平方向借助双坐标千斤顶进行调整,以路线的轴线为准则,也就是规定一定要有效结合线路轴线与梁体中心线,不能出现偏移的现象;纵向两边的一号梁段应该进行螺栓的埋设准备,并且为正支座的下一步施工预留好对应的孔洞,要是施加预应力,就会因为徐变的问题而产生严重的梁跨伸缩问题。鉴于此,安设梁段的时候,竖直方向上,收缩总数的参考标准就是梁图,并且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梁段间距设计为60cm,并立足于二次抛物线理论,设计反拱度。
因为梁段均安设在4个螺旋支撑上,而这些螺旋支撑的自由度基本上是3个方向,并且自由度之间互相约束,调节在此当中一个必定干扰其他的两个方向。梁段调整是一个循环往复、日渐趋近的环节,因此在作业环节中依照先竖向调节→水平方向调节→竖直方向调节→垂直方向调节→水平方向调节→竖直方向调节的顺序循环往复地进行调节,直至完成规划设计。
4 结语
综上所述,该架桥机配适于40~64m多跨连续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拼接或区段先浇筑,能深入运用到众多广阔的江流之上。架桥机还能配适于跨度不同的高架桥之上,比如跨度为32m或40m的单线铁路箱形梁能实现整孔装配与浇筑,保障为桥梁的高效、快捷作业。可以预见,移动支架造桥机在桥梁架设中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邹超.64m跨单线铁路箱梁移动支架造桥机曲线过孔技术[J].施工技术,2016,(5).
[2]刘家锋.我国移动支架造桥机的发展综述[J].铁道标准设计,2002,(2).
(作者系中交隧道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