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概况
1.1 项目概况
灵山·海建家园项目位于海口市灵山镇灵桂大道以东。该工程地下1层分为A区、B区2个地下车库及C区人防工程,地上为商业中心2层,住宅楼为中高层(9~12层),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C区人防工程地下室平时为汽车库,战时为一等人员隐蔽所。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4.1万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1.01万m2,总工程造价约为1.17亿元。地下室层高最高为4.8m,地上标准层层高为3m。1栋12078.28m2,2栋9681.15m2,3栋8566.92m2。
该项目建设单位海南海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承包施工单位是海南省建筑产业化股份有限公司。
1.2 结构概况
本工程以9层、11层、12层高层住宅为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工程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30g。
1.3 建筑概况
地下室防水等级1级,基础底板防水施工:结构自防及20膜厚聚合物水泥有机防水涂料。
楼层防水:采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防水涂料,楼地面2.5厚,墙面为1.5厚。
屋面防水做法:40厚硬泡聚塑防水保温一体化材料。
外装修:外墙——1~2层面砖外墙,3~12层为外墙涂料。
内装修:除厨房、卫生间、合用前室外的楼面为瓷砖地板楼面,合用前室为花岗石楼面,厨房、卫生间为防滑砖楼面。
门窗工程:本工程所有外门窗均采用黑色铝合金门窗框料,2层以上采用6厚高透光热反射玻璃,一层采用6厚透明玻璃;面积大于1.5m2的窗玻璃或玻璃底边离最终装饰面小于500mm的落地窗,应采用钢化玻璃。
电梯:每栋楼内总计电梯为2台消防电梯。
2 十项新技术应用
2.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本项目采用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复合地基的关键是原有的素土地基承载力不足,难以满足设计要求,为此在素土中,按照一定间距设置了素混凝土桩,上面铺设300mm的碎石褥垫层,使素土和混凝土桩实现共同承载上部建筑物传来的荷载,有效地提升了地基基础的承载力。该工艺承载力提高幅度在250%~300%,沉降量减小,工艺性能好,可节省投资30%左右。
北方地区也多采用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2.2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混凝土裂缝主要集中在两处,一是基础底板厚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二是楼板浇筑后容易出现裂缝。
为保证工程质量,防止裂缝的出现,工程中采用了如下措施:
(1)地下室底板、外墙、顶板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采用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外加抗裂剂,从原材料、外加剂的品种选用,施工工艺控制等方面入手,严格进行砼的裂缝防治工作,保证了砼密实性、耐久性和抗裂性,从而提高砼结构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工程质量。
(2)在楼板浇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一是采用了高效减水剂,提高混凝土的塌落度;二是加大振捣的施工管理,确保振捣到位,无漏振;三是在完成浇筑后,初凝后终凝前,进行压抹。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不仅减少了后期的维修费用,同时也避免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响。
2.3 组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
标准层施工过程中,预制构件之间后浇段采用铝合金模板进行封模,从施工工艺控制方面入手,保证后浇段墙体浇筑后的平整度,杜绝蜂窝、麻面等现象,保证工程质量,且可达到免抹灰的效果,减少现场湿作业、减少现场建筑垃圾及增加模板回收。1998年开始,住建部推广使用大钢模板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今主要以质量轻,强度好的铝模板为主。
2.4 装配式建筑技术
2.4.1 装配式建筑概述
该项目作为装配式建筑的试点工程,标准层以上的剪力墙采用了预制墙体技术,楼板采用预制叠合楼板技术,楼梯采用预制楼梯,空调板采用了预制空调板;项目采用全装修;厨卫采用整体式集成厨卫系统;装配式建筑技术可使大量现场施工的作业,放到了工厂完成,现场只需要进行安装组装,不仅提升了工程效率,而且可节省模板、劳动力,减少工期及现场污染,能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
2.4.2 预制墙板技术
从标准层施工过程中,剪力墙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技术,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
2.4.3 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
标准层施工过程中,剪力墙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技术,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构件技术可使墙体达到免抹灰效果,同时可节省模板、模板支撑及劳动力,减少工期及现场污染,能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2.4.4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在预制竖向构件中,钢筋连接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通过下层预留钢筋深入套筒内侧,然后灌注高强灌浆料,使之达到连接效果,能使预制构件在安装时能快速连接,节省工期,减少了劳动力用量。
2.4.5 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
在主体结构工程的预制构件,全部采用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在工厂内部进行模数、集成化生产,将钢筋布置、水电线盒布置等工作全部放在半自动流水生产线上进行生产,几个模台为一个工位,工人专业化分工,采用机械拉毛、抹光,构件混凝土浇筑后采用蒸汽进行蒸养,并实现构件翻板吊装。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能实现模数、批量化生产,能节省钢模具、水电能耗及劳动力,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
2.5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
基于BIM技术的管线综合技术可将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模型整合,可很方便的进行深化设计,再根据建筑专业要求及净高要求将综合模型导入相关软件进行机电专业和建筑、结构专业的碰撞检查,能减少管线安装时返工,减少材料浪费。
2.6 建筑物墙体免抹灰技术
在主体结构及内墙施工时,主体结构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铝合金模板现浇的方式施工,能达到免抹灰效果,同时,内墙采用轻质内隔墙条板材料施工,材料平整度良好,用水泥基砂浆做连接处理及堵缝处理,能减少墙面抹灰,避免材料浪费。
2.7 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
在地下室施工时,防水材料采用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该卷材系在一定厚度的高密度聚乙烯卷材上涂覆一层非沥青类高分子自粘胶层和耐候层复合制成的多层复合卷材。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断裂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胶膜的耐水性好,一二级防水工程单层使用时也可达到防水要求。预铺防水卷材相对于传统卷材,虽然每平方米卷材的直接价格较高,但是不用底涂、基层要求低、松铺施工快捷、不做保护层,能减免工序,加快工期,预期能减低工程造价4万元。
2.8 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检测、监测技术
在基坑施工完成后进行土方开挖时,开始对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进行检测、风险评估及监测,主要检测结构承载力评定应包含较大差异沉降、倾斜或缺陷的作用;监测及预警主要为受影响的建(构)筑物结构内部变形及应力,倾斜与不均匀沉降,典型裂缝的宽度与开展,其他典型缺陷等。能有效控制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的安全,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2.9 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从地下室施工开始,通过BIM对建筑、结构、水电、暖通等专业的模拟,及对现场的布置、安全、质量、进度等进行模拟,能预先地检测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能实时地对施工过程进行对比控制,减少窝工、误工,避免错误设计,节省材料、人工、工期,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3 结语
科技引领进步,在灵山海建家园项目工程实施中,通过采用各项四新技术,不仅使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得以保证,而且在科技示范,装配式建筑示范等诸多社会效益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胜涛.空间信息检索系统的语义本体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5.
[2]费良旭.海南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收稿日期:2018-04-15
作者简介:黄河(1973-),男,海南文昌人,海南省建筑产业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工程师,研究方向:装配式建筑及部品部件产业化。